盐设计·黄清穗:他用10多年时光遍访西南的每一个角落,抢救出2万余种“濒危花纹”

各种各样的纹样在乡野间游荡,不经意间,就会永远消失,他用“纹藏”守住壮族文化之美。

乡间炊烟袅袅,磨石旋转着,家畜在门下觅食,孩童簇拥着说书人,织布机的木梭穿梭,壮家女子把这诗一样的生活织进了布里,织进了纹样里。压箱底的襁褓、背带、被面……很多纹样都因主人年岁过大无人传承延续而逐渐消失。一位名叫黄清穗的设计师,身体力行,走遍西南乡村,一笔一画收集了2万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濒危纹样”,创立了中国纹样线上博物馆。

清穗出生在广西,2006年开始从事艺术和设计相关工作,屡获奖项,小有名气。他设计的海报《射日》、《移山》,被法国肖蒙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曾在美国圣马西奥举办过个人展览——“格局”壮族视角海报展;他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做城市设计;为《壮族的人与字》做系列明信片。2015年,他还和朋友深入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金钟山乡平流壮寨,通过摄影作品的形式,采集古寨原生态的人像和场景,阐述壮文化的生态与变迁,作品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广西偏居一隅,清穗身处独特的风土人情中,知道壮族走过了从骆越花山,秦时灵渠,汉代古郡,到民国抗战的路。他深信以口口相传的山歌,手手相传的织锦为代表的乡土文化和民俗美学,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还在学生时期他就总去乡下采风。从山间到梯田,从农舍到乡野,清穗发现那些隐藏在乡间不为人所知的作品,构成、色彩和寓意与教材上的知识和理论完全不同。清穗试着翻阅与文化、地理、宗教、民族相联系的书籍,他发现纹样背后的壮族文化斑斓多彩,充满生机,亟待人们从记忆里打捞起。

平面设计研究生毕业后,清穗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对纹样的挖掘和整理。他下乡到西南,挨家挨户地访问,从纺织品、工艺品,以及老人们的回忆中提取、收集民间纹样。老故事里的纹样,从魏晋唐宋而来,从岭南新疆而来,从风筝上来,从铜镜上来,他一笔一画地描摹、挖掘、整理、再设计。

2018年,清穗和他的朋友开始搭建他的中国纹样数据库平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纹样线上博物馆——纹藏。清穗从专业设计师的角度,将传统和民间的图案进行矢量化设计,又雇佣了员工成立了他的“壮志”团队,将数据库划分出了五种分类和脉络:空间、时间、工艺载体、民族和主题。从前期的策划选题、收集资料、案台整理、标签创建、矢量制图、色彩分析,到最后的数据建立,遵循一整套严密的逻辑,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协作闭环。现如今,数据库里已有超过20000余组的纹样模型,整理出的纹样专题200多个,覆盖了全国90%的地区。点进网页,你可以清晰看到风格各异的民族纹样库,以及夏商周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纹样库。

八角星纹象征着人们对太阳的崇拜,有人认为它是由八角莲花而来,染着岁月的香。传统的龟背纹,龟甲能卜算吉凶,层层叠叠的细密纹路,意蕴也好。就连清穗常使用的背儿子的粗布,也刺着壮族传统的牡丹花卉纹,既代表着自古而来的生殖崇拜,又蕴藏着保佑小孩子健康成长的祈愿。凝固在非遗载体,错落在各种时空里的纹样,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努力而保存了下来,诉说着民族的历史、独特的美学和亘古绵延的希冀。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慕道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