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渗透:为应用写作教学增添无尽魅力
人文渗透:为应用写作教学增添无尽魅力
刘国明
(鲁东大学,264025)
[摘要]渗透人文教育,是改变目前应用写作教学学生厌学困境的有效途径。通过经典应用文阅读,挖掘课堂教学、写作训练、写作指导中的人文意味,唤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正确的世界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观。
[主题词] 人文教育 人文关怀 应用写作 素质教育
[English Title] Humane infiltration: Be that the teaching applying writing addscharm
近年来,用人单位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写作课,成为许多大学生渴望掌握的一门课程。然而,目前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反映,应用写作课程虽没有多少艰涩的知识和精深的理论,可由于文体写作模式的规范性、语体结构的限制性、成文要求的程式性、语言风格的平实性,使得课堂教学难于走出单调、枯燥、乏味的阴影,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缺少激情,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兴趣低落,教学效果较差。为改变这一局面,聚敛课堂“人气”,提高授课质量,我在教学中适当进行了一些人文渗透。没曾想,人文意识增加了应用写作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应用写作教学增添了无尽魅力。
一、经典阅读滋润学生心田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艺类文章的写作如此,应用文写作依然如此。古人重视文章的功效,称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众多仁人志士、文章学者撰写了许多经世致用的应用文传世佳作,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写过许多重要公文,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阅读这些经典名作,无疑是对学生的精神熏陶,使人置身历史背景下接受人文沐浴。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进行经典阅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前,很多应用写作教材内容单调,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中存在过于程式化、模式化的倾向,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认为应用文就是“八股文”,没意思,没滋味。强化经典阅读,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授课之前,组织进行一些经典阅读,不仅能够增加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对文种概念的理解和模式的把握,特别是对其产生作用的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思考,进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阅读前,要进行一些写作背景的介绍,必要时可以对文章反映的精神内涵进行一些引导,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阅读《出师表》,体会诸葛亮对江山社稷、帝王托孤的忠贞之情;阅读《陈情表》,感悟李密对长者先尊的孝悌之心;阅读《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置身于解放战争摧枯拉朽、气吞山河的气势之中,身心都会受到震撼和感染。
应用文的阅读教学,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进行,也可以在课程讲授中穿插,这取决于教学效果的需要。导语中的阅读,关注的是应用文的文本模式和功能实现,无须进行精细的阅读,只要掌握要义,能够对文种产生初步印象就达到了目的。在课程中进行的阅读,很多时候是为了加深对新文种的理解,让教学更具直观性;也有的是出于文种辨析的需要,通过举例辨别文种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经典文章的阅读,打消了学生对应用文规范格式的抵触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主动性、有了目标。
二、人文情节融洽课堂气氛
应用文不同于文艺作品,它没有华丽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和绵长悠远的意韵,它体现的是模式的固定化、语言的平实性和主旨的鲜明单一,让人一眼见底,决不产生歧义。应用文的文种特点,使课堂教学难于摆脱枯燥的程式、单调的模式、烦琐的条条框框。善于挖掘课程的人文情节,是融洽课堂气氛的很好手段。
应用写作授课的目的,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总结眼前应用写作课堂,很多教师仍将传授应用文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泛泛讲授文种概念、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写作要领,以致讲者乏味,听者厌倦,学习收效甚微。应用写作教学要从单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讲授中解脱开来,更加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在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基础上的,通过文化传授、环境熏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提升人文精神的过程。比如,讲授法律法规时,不但要讲出文种的约束力和程式化,还要讲清规范行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的合法权益,这样在冰冷的法律条文中就挖掘出了人文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再比如,讲授处分通报,表面看是惩处错误行为,严明工作纪律,我在课堂中重申的是通报的道德教化作用,通过反面教材倡导文明行为,筑牢心底道德防线,目的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渗透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写作教学,可以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教学已经突破了固有的模式,提升到了更高的精神领域。我们说,教师并非只是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教化思想、启迪精神。在讲授学术论文写作的时候,我们选择学术造假事件展开讲解,用查处的学术造假事件为例,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学术意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对文种写作意义的把握更加深刻。实践证明,教师的人生态度、生活追求、人际关系,无不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这些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更加喜欢应用文,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人文情景提高训练效果
强化训练是应用写作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在课后也进行了不少训练,可是写作水平仍然提高不大。纠其原因发现,学生进行的很多训练只是简单的格式模拟,没有抓住训练的精髓,对写作情景理解不透,写作印象不深。贴近学生生活,从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创设人文情景,强化写作训练,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
创设人文情景要贴近学生生活。最近,学校附近山体隧道的开通,使横跨学校南北校区公路的通行车辆骤增,学生在南北校区之间过往,已连续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伤及我校学生,很多学生对此议论纷纷。课堂上,我抓住这一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写一则应用文,解决这一问题。作业交上来,有十几种文种形式。有向全校师生写过路安全倡议书的,有呼吁公路部门安装路面限速通行装置的,有协调建设过路天桥的等等。创设的写作情景是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有较深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际训练,唤起了学生心底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出行安全的意识,激起了行政管理统筹规划,创设和谐出行环境的意识。携带了人文情怀的写作,触动了学生敏感的神经,使训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创设人文情景,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做背景。在演讲稿的写作教学中,我们播放了一段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的激情演讲片段。当时,美伊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很少有人关注一个战败国的新闻部长。通过观看录像和介绍萨哈夫的新闻材料,让学生了解到伊拉克人民追求自由的顽强精神。这对于学生理解演讲稿的鼓动性,体会演讲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去学习、写作演讲稿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人文关怀拉近师生距离
应用文多是应对社会生活的,学生的社会经验都不够丰富,要写出符合实际需要,贴近社会现实的应用文,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这一指导,并非只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要更多地渗入人文意识,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教人游泳,要先下水。能够讲出真情实感,是课堂打动听众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大学的应用写作课受到冷落,并非学生不愿学,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很多从事应用写作的教师,经历简单,只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知识到课堂传授,很少有过实际应用写作的实践,对应用写作也只是停留在书面知识的状态,没有切身的感受和实际应用的经验。这样,就很难讲得生动。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学会“下水”作文,亲身感受应用写作的构思过程、语言运用、内容表述,以及如何使应用文在受文者那里取得理想的效果,以自己亲身的写作经历去引导学生,使指导成为传递情感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情感的魅力。
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应用写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份写作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和实用目的。在写作指导中,要将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和相关背景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社会工作经验和生活体验,使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逐步由学校角色向社会角色转换,从而产生写作激情。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是指导而不是主导,应用文是学生去写,而不是教师在写。教师的写作指导,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积极主动地进行应用写作,这样教师讲授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指导应用写作,需要总体写作意念的把握,也需要细节的严密斟酌。应用文在社会管理和人际交往中是要发挥效用的,其效用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发文机关的权威和文章语言的简洁准确。现在,应用文语言不够简洁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都经不住推敲,以致影响了文件的执行力。我们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要注意从细微入手,加强指导,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比如学生作业中,不放过一个错别字;对把握不准的标点符号,要与学生细心琢磨;语言、语句错误要及时纠正;对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再三掂量,达到语言准确、格式规范、主旨鲜明,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应用文的社会作用,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五、潜心写作闪耀人文光环
自从有了文字,写作就成了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文字将人类文明的脚印连接起来,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走去。应用写作教学任重而道远,因为它承继了人类文明,传播了人文精神,并将继续发展着人文精神。
应用写作的实践性,要求掌握写作技巧需要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学中,要倡导勤学苦练,亲历亲为,在写作的经历中感悟人文关怀,成为人文精神的写作者。应用写作不同于文艺写作,其写作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我手写他心”,要求既要悉心揣摩领导意图,还要写出新意。这期间,不能掌握文章的人文意味,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应用文有的虽很简短,有的甚至就是一句话,可写作的过程却包含了艰巨的脑力劳动。经过长期的写作实践,可以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扎实、文从字顺、符合体式规范,更重要的是练就了灵活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人文精神的土壤之中,撰拟的文稿才能闪耀出人文的光环,这样也就离文章高手不远了。
历史上名目繁多的应用文,都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为当前应用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教材。作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应用写作教学,只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教与学的主动权,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献君.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2003(3):14~16.
[2]凌焕新.论应用写作的人文性[C].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2005:338~343.
[3]黄艾榕,张江艳.对“应用写作”实施动态教学[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55~57.
[4]彭海河.大学应用写作教学仍需以“读”为主[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3):26~29.
[5]王黔辉.写作:人文精神的接力棒[C].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6] 常江.写作需要承载与发展人文精神[C].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
该文发表于《语文学刊》( 2008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