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道、理、术

“哲学本体论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即:追寻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反思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体认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这种理解是按照西方哲学史对“本体论”的内涵进行的概括,如果从人的根本性问题(“做人”)来说,“本体论”正是出于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解决的需要。因而,“终极解释”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给出“终极价值”的“终极根据”。

终极根据在根本上是为终极价值寻求根据,在这个意义上是从属性的,但从人的存在境遇来说,人突破了自然性的限制也就把自身放逐于无根据的境地,而人又是需要根据的,只是这种根据需要由人自己去确立。在这一意义上,终极根据的问题也可以成为单独的问题。但是,终极根据的目的也在为人的“做人”提供方向,而不在于使人获得心理甚至心灵上有根据的满足与安慰。终极价值与终极根据的目的都在于解决“如何做人”的方向问题,终极价值是直接寻求方向,而终极根据是以确立基点的方式推出方向。

人作为“类存在”意味着人是“可能”的存在,“可能”意味着人的活动的“应”的方向与方式具有在“类”的范围内的各种可能。这些可能转变为现实,既取决于人的个体主体性因索(知、情、意)和社会性因素(文化),也取决于人的历史及现实生活条件。这也就意味着可能转变为现实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这种仍然性可以说是存在于可能性之中的,而其变为现实对于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变为现实的偶然可以通过人的“试错”而加以纠正,也可以通过时间的延续为历史所淘汰。而对于面向未来的人来说,总会期望在各种可能中找到员恰当、最好的“应”,即找到具有必然性的可能性,从而作为行动的方向与根据。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正是这种探寻具有必然性的可能性的人的活动方向与方式的人类文化形式。

对于“做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做人”的问题,可以用上述所谓终极价值、终极根据以及员合理的方式等话语表达,但这些话语方式都是西式的,如果改用中国的话语表达方式会更简洁,这就是“做人之道”。相应的,从“应”的可能指向上来说,也可以表达为“道”。

“道”在当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已经成为具有西方本体性存在意味的搅念。按照西方的本体论思维,“道”具有终极根据的内涵。但是,“道”在中国的思想中实际上表达的是两重内涵:一是行动的方向,“道不同不相为谋”;二是行动的方式,“一达之谓道”。当然,在“道”在人们之间相互传递的意义上还有“道说”的含义,不过这一含义是引申来的。“道”在哲学的意义上表达的也就是那些具有终极性的方向与方式,因而关于“做人”问题中的终极价值与方式都可以用“做人之道”来表达。也就是说,“做人之道”完全可以表达以西方概念所表达的关于“做人”的终极 价值、终极根据与终极方式问题,如果把“道”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开并用中国话语表达,那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是道、理、术。

(0)

相关推荐

  • 中西方哲学自圆其说能力比较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前天我以白丁身份狂妄地对专业哲学进行了有根有据的否定,想必不乏理性的您已经明白,像无法共识于哲学自身定义一样,西方哲学对"逻辑是什么"一样无法达成共识,所以您 ...

  • 上帝和上帝意志,只能有一个是本体存在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上一讲,我主要表达了人皆有普及常识化哲学的义务,但在哲学实现常识化转向之前,如果没有可常识化普及的哲学出现,那么我推销的就是一个伪命题. 从常识化解读<道德经>中的& ...

  • 中西方哲学终极合流的历史必然

    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西方哲学在逻辑认知上的缺陷,就是西方人只知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像"强名曰道"一样"强名"一个逻辑,无奈在思维的纵向高度与深度上,至今无法像中国人 ...

  • 什么是老子的“道”——“对立统一”的终极展现

    "对立统一"原理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道"是"对立统一"原理的终极产物. 老子是如何发现道的 你看见左手了吗?--看见了.那你 ...

  • 常识化解读道的全息性

    因为突发的灵感,我的写作方向又被扯远了,没办法,我一直自以为这就是正确应用哲学普遍联系原理的结果,用好了,自然会有在持续形上中必然激变出来的哲学理论创新,直到终极消解基于人之初的蒙昧而建立的唯心主义不 ...

  • 你不得不浪费的主观能动性

    书接上回的上回,我之所以敢说渊博于专业思想从来不是真正的渊博,就是因为相对于哲学这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真正需要每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做的,是我们对理论空白的填补能力,不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一般性渊博. 如 ...

  • 从客观见之于主观到主观见之于主观

    我认为,抽象人生的本质是主观的,具体人生的本质是客观的,但客观的具体人生又必须受主观抽象人生的指导,所以任何具体人生又实际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面对这种基于整体一致性的递进式解读,如果能不明显排斥地 ...

  • 你会为什么如此地傻——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冲突(附音频)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经过上一讲的论证,我发现自己几年来用数百万字整理建构的思想体系精华,仅用两万多字就介绍得差不多了,自以为不但彻底颠覆了旧哲学,还直接将哲学送到了终点. 为什么说我的这种理论创新能 ...

  • 《高懿德“物道主义”理论系列思想概观》

    《高懿德“物道主义”理论系列思想概观》

  • 《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三集主观存在本体与客观存在本体的同构性

    西方哲学之所以不能终极自圆其说,是因为没有可终极自圆其说的本体论,所以用以偏概全的非终极本体论肢解了人的主客观一致性,具体就是用错误的主观与客观定义偷换了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定义.

  • 思想层次差异中的暴力

    关于道的层次,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其进行了笼统的区分,提出了大道至简的命题,可惜大道与小道的具体区别如何,不但在<道德经>中没有答案,在中国传统语境内至今仍语焉不详. 不能正确 ...

  • 关于终极本体论——《如此而已的哲学》第三十三讲

    西方哲学从理论上提出了本体论命题,也建构了本体论理论体系,可惜从未就本体论问题实现终极自圆其说,从而导致无法就哲学定义达成定论,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逻辑是人的主观存在本体.

  • 常识化颠覆常识本身

    经过对中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化逻辑认知模式的系统比较分析,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通过终极方法论视角进一步发现,人类之所以整体受制于一贯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感性和理性冲突,都是因为曾经不知道--感性潜意识和理性 ...

  • 学术争鸣|| 孙正聿: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的本体论

    作者简介:孙正聿 (1946-) , 男, 吉林省吉林市人,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1991,(04):1-7. 对本体论的诘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