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好当职业会怎样?
Apr.
15.2020
▽
▽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都说人的性格会影响爱好,那么这种带着人物性格的爱好究竟适不适合转化为职业呢?
为什么突然会想到这个呢?说来还很有趣,是因为我最近对画画的痴迷。也许每个人诞生于世都有他们各自颇为隐秘的目的,只是有时候自身的特长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被激发出来,于是就连自己也可能被俗世的安排蒙在鼓里。不过我是相信“使命”一说的,觉得一个人不会毫无原因的出现在世界上,不管是因果之说还是前世今生的设定,总之我一向认为,每个生命的出现都会带给世界或多或少的改变,哪怕是生前栽一树,百年以后也必将得一果,这一切就像是事先安排好的一样。
于是,相比一些并无这种信念的人来说,我觉得自己的快乐要更难获得一些,因为如果眼下正做的事不是在创造或者改变的话,我就会觉得这些荒诞的愉悦缺乏意义。也因此,我才喜欢写作和画画,因为觉得这一过程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能真真切切地看到某些情感的表述或爱物的产生,这种行为,让我为此深感着迷。
同样都是画画,朋友虽然也执迷于此,但我们对作画这件事却完全持有两种态度。含蓄的性格使她对于自己作品也常常心怀谦逊,她常常对我说自己的水平不够,画得还不够好。然而当我真正看到她那些所谓“不佳”的作品时,却感到大为震惊。因为那在我看来根本不想她所说,甚至不是我们这种业余爱好者的作品,很完美也很值得欣赏。不过,在她眼里这却是不够好的画作,甚至自己都不愿再看一眼。对此我很不理解,因为尽管自我的水平不如朋友,但我依然发自内心的喜爱我的每一幅作品。就算是某一笔画错了,也常怀包容的心态觉得错也错得艺术,并没有美中不足。而且我对过程中的享受感,也超过了对结果的喜爱,尤其是慢慢勾勒细节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身旁外物的一切都是虚化的,世界上只剩下安静的灵魂和一杆瘦笔而已。然而这一过程在友人眼中却是一种折磨,因为她总觉得自己的笔法达不到预期,无法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画面。也因此我常劝她要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我真的觉得她对画画这件事太过于苛刻了。
其实我们在一起最常说的感叹之言就是后悔没有学画画、考美院,但是我想我的遗憾少于她一些,因为从不为自己的创造能力感到惋惜。或许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本来也不是一类画画人。至少她在追求结果这一方面上表现得更像个画家,而我只不过是个业余爱好者。
后来我慢慢发现,无论我们从事哪一行业,其实根本上都存在三种档次,它们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因为心态的不同而产生,最后决定了三种结局而已。
其中一种是游戏之心,就是不去探求其根本的原委,也不奢求在这一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只为了享受其中,能获得些许澎湃。这一档的起因就像是某个戏迷爱听戏,于是成了资深票友一样,起止都是因为喜爱,当然也最容易迷惑人心。就像现在年轻人在选择行业时,总想将工作和自己的爱好挂钩一样。其实现在的我倒觉得这没什么必要。因为尽管你的职业和爱好很匹配,也未必会影响你在工作方面的成就。因为这里的“匹配”很难真正被理解。就像你喜欢听歌,于是就想当歌手一样,有时候爱好和职业并不吻合,因为你的爱好多半是享受类的,而不是输出类的。换个例子,如果你喜欢写歌或唱歌,那么歌手这个职业对你来说还算是和兴趣度匹配,不过你的歌能否被人认同,能否使兴趣成为推动职业发展的动力?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还有一档是自身能力符合行业需求,但是对于工作只是做到“完成”而已。那么这一类人其实相比第一类还会在工作中有更长远的发展,仅仅依靠这种能力和行业要求的匹配程度。
另一档是前两档的互补,可以说是职业选择上登峰造极的成就,当然这种契合程度也鲜有个例。这三种职业档次也让我明白,其实爱好还是业余的好,因为只有当爱好不被其他因素干扰的时候,这份爱才是纯真的,尽管无法产生像职业那样名利双收的结果,不过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理想主义不向经验主义转移,由此减少生命中的虚张声势,达成对自我价值的另一种极简表述。
雨萌小站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