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草养生】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草堂归来背烟云,黄绶垂腰可奈何。

因汝华阳寻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

李商隐的这首诗为我们道出了茯苓的出生之谜。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茯苓寄生于松树的根上,为一种真菌,药用部位为干燥菌核。早在西汉的《淮南子》中,已经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记载。
茯苓在历史上的存在可以说是极为悠远,茯苓寄生在松树上得松树的收敛之气,松木四季不老,因此茯苓也可以四季常生,从而成就自己的物性,这也是茯苓被称为“四季神药”的原因之一。有着“四时神药”的美誉,
陆游也曾经著“松根茯苓味绝珍”来夸茯苓的珍美。

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削下的茯苓外皮,称茯苓皮。去皮后切制的茯苓,称茯苓块。内层白色部分叫白茯苓;近外皮部淡红部分叫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叫茯神。一般茯苓常用者即白茯苓,加工为白茯苓片。
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据现代研究证明茯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茯苓的营养价值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类等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及二氧化硅等矿物质。

茯苓的功效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抗肿瘤作用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6、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15克,薏米60克。
做法: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有清热、理脾湿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痞满或风湿性关节肿痛者食用。
莲子茯苓糕
材料: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
做法:共研为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加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有宁心健脾之功。适宜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引起的干渴、心悸、怔忡、食少、神疲者食用。
茯苓膏
材料:茯苓500克,炼蜜1000克。
做法:将茯苓研成细末,加入蜜拌和均匀,用文火熬成膏状,晾凉后装入瓷罐备用。每次温开水冲服10克,1日2次。
功效:能健脾渗湿、减肥防癌。适用于老年性浮肿、肥胖症和癌症的预防。
茯苓酒
材料:茯苓60克,白酒500克。
做法:将茯苓泡入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
功效:能利湿强筋、宁心安神。适用于四肢肌肉麻痹、心悸失眠等。
茯苓香菇饭
材料:取茯苓10克,香菇少许。
做法:先将茯苓泡软,捣成粉状,再与香菇、白米一道煮(蒸)成饭食用。
功效:有安神益智、补脾止泻作用。适宜心慌、眩晕、胃弱和神经衰弱者选用。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汉草良药,安全有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