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记】秀峰桥得名刍议
相关文章:
【地名记】“打死儿子招女婿”——父子观、赶子垭、永昌寺三地名的由来
▲青堡公路边的指路石刻(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0日)
秀峰桥村位于长阳西北、榔坪镇南部,2002年由秀峰桥、胡家坪、丁家坪、土木埫四村合并而成。东接贺家坪镇紫台山村,南邻火烧坪乡青树包村、国营土地岭林场,西、北分别与本镇沙地村、八角庙村、文家坪村相连,村域面积55.43平方千米。
今秀峰桥村名,系沿用原秀峰桥村村名。原秀峰桥村,又因村内主要居民点秀峰桥得名。秀峰桥居民点,曾是一座古镇,1975年至2001年间为原县辖乐园乡(公社、区)驻地,承载了原乐园乡人民的集体记忆。
根据长阳新旧《地名志》记载,秀峰桥居民点曾有一座名为“秀峰桥”的古桥,相传为古人李秀峰主修,即该居民点名由来。古桥桥址,即今秀峰桥集镇纸厂溪上乐园大桥处。不同的是:1982年《长阳县地名志》称此古桥为石桥,始建年代不详;2020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名志》称此桥为屋桥,建于清朝初年。此外,今年1月1日,笔者在与秀峰桥村相邻的八角庙村井水考察汪氏大房家谱碑时,又听汪氏后裔讲述,此桥系以汪氏先祖、秀才汪秀峰之名命名。
据汪氏后裔讲:秀峰桥为石桥,建于清朝晚期。传说桥成之时,众人争议桥名,难以决断。恰好碰到汪秀峰秀才赶考回乡。由于汪秀峰素来才高八斗,深得地方人心。于是有人提议,以汪秀峰之名命名此桥,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从此,桥名遂定名为秀峰桥。
▲榔坪镇秀峰桥村秀峰桥居民点(集镇)(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0日)
以上资料均认为,秀峰桥得名以人名有关,或为李秀峰,或因汪秀峰。但笔者查阅更多历史文献后认为,这二种说法均不可靠,难以作为信史。
民国三十六年(1947)秀峰桥《李氏宗谱》记载,井水、秀峰桥一带(今秀峰桥村、八角庙村),古名“茶坵”,属长阳县安宁乡。清代长阳旧志记载的安宁乡(俗称宁乡或林乡)所属茶坵保,大约以此地片命名。值得注意的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长阳县志》中,仅记有茶坵,而无秀峰桥之名。到道光元年(1821)时,秀峰桥之名才首次与茶坵并列出现在《长阳县志》等地方文献中(秀峰桥成为独立地名)。道光版县志记载,嘉庆元年(1796)三月,白莲教起义军在榔坪与官军交战后,撤退至秀峰桥,为拖延官军追击,“遂烧秀峰桥”,其后近五个月时间里,官军与起义军在“秀峰桥”展开拉锯战,双方及当地居民死伤惨重。这说明,秀峰桥作为桥名以及地名,极有可能到乾隆中后期才产生。
至于桥名传闻系因李秀峰或汪秀峰而来,或与相关史实不符,或找不出相关依据支撑。据上述,秀峰桥至迟在1796年时即存在,且当年应为木桥。井水汪氏大房家谱碑记载,汪秀峰派名源泉,秀峰为“考名”,清末民初时人,晚清庠生。民国十一年(1922)时,汪秀峰为普舍堂覃氏五房支谱撰写了多篇序、记、传文。在其所作《蔼亭夫子传》后,他署名为“愚弟汪秀峰谨识”。据覃氏族谱记载,覃蔼亭派名吉士,字蔼亭,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此可知,秀峰桥初建命名时,汪秀峰根本没有出生,自然谈不上以其考名命名的道理。
再说李秀峰。据笔者了解,包括秀峰桥村在内,原乐园乡境内定居时间最早、人口最多的李氏,为秀峰桥李氏(民国时建祠于秀峰桥)。据民国《李氏宗谱》记载:李氏始祖李仔,原籍江西贵溪,元末落业长阳下桑木山(今属都镇湾镇沙堤村),至四世祖李子秀,于明代初期定居长阳安宁乡茶坵,即今井水、秀峰桥一带。原乐园乡其他李氏,则为清代初期、中期后迁来。但笔者查秀峰桥《李氏宗谱》,并无李秀峰其人。因此,说秀峰桥为古人或清初人李秀峰所建,恐无实在依据。
▲乐园大桥一角。该桥系1976年冬在原秀峰古桥桥址上建设的双孔石拱公路桥。(向家舟摄于2021年3月20日)
2020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名志》还提到:清朝末年,当地秀才、井水人氏李树堂(注:实为李树唐,派名泽渊)牵头修建李氏宗祠时,秀峰桥得以重修。查秀峰桥《李氏宗谱》,李树唐确为晚清庠生,且为该谱主笔,但其倡修秀峰桥李氏宗祠在民国年间,不在清末。族谱中,详尽记录了他一生事迹,但其中并无重修秀峰桥的记载。不知该志如此记载,依据何在?
综上所述,新旧长阳地名志中有关记载及一些民间传闻,不足为秀峰桥来历凭据。秀峰桥桥名的由来,仍需进一步考证。即便无法考清,也应以疑传疑、以信传信,不可道听途说、敷衍塞责、贻误后人。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hsf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