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法治雕塑公园,探寻法治古今中外
★旅游地点:常熟法治雕塑公园
上次去海虞园的时候,我就颇想去对面看看雕塑公园的,只是看月季花看得太晚,终于未能安排成行。于是,这个公园就一直横亘在我的心头,念念不忘。
说起来,这个公园也算是创造了一项全国之最,是中国建成的第一个法治雕塑公园,也算是在全国领了个先。
公园于2014年4月启动,到2015年8月对外开放,总投资1000余万元,总面积2.3平方米。这样的投资完成一项全国之最,真心说挺值得的。
公园分为四个主题区,分别是法治之光、常熟历史法治、中国古代法治、世界法治,用雕塑的形式,为游客们介绍法治的古今中外。
灌木丛中一尊孔雀雕塑开着屏迎客,通体的白色在绿色的灌木中,也算是小清新式的搭配了。
柏拉图说:“法律是金色的纽带。”这句简单的话却挽救了法律的本质特征之一:法律是维系社会关系最好的工具。“纽带”的材质是花岗岩,黑灰两种颜色雕成了拱门的形状,上方则表现出了纽带的主题。
用不锈钢搭建的“法与权”由“法、治”组织字形构成,内部的圆柱则用“权字”构成,外方内圆,方是规矩法度,把表现权力的圆柱体紧紧地包裹得严严实实,寓意权力在法治的约束下,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一样。
钟声广场的规模真不能算是一个广场,用青铜和不锈钢雕出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这是法治的钟声敲响在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耳边。
水,是公平的象征,就连小老百姓们也讲究“一碗水端平”。“上善若水”表现的就是这个主题,碗体上镶嵌着独角兽的图案。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独角兽是去邪除恶、铲除不平的瑞兽。
“法律保护伞”是一组由彩色镂空的伞组成的通道,感觉挺漂亮,比司空见惯的风铃啥的好看。
当然,人家并不仅仅从美观的角度设计这组作品,而是寓意着法律是人民的保护伞,人民在法律的保护下才能享有充分的权利、自由和尊严。
一本打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块宣誓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天长地久”是一件锻铜作品,两侧对称布置,我感觉不会想表示感情的绵绵与忠贞,更像是要表现法律的长期存在性和公平性吧?
不过后来看到一旁以书本形式展现《婚姻法》的“幸福美满”作品时,我才觉得人家还真要表现家庭的幸福美满欢乐和谐。
常熟人王庭筠在广西柳州府时曾有“六不”原则:不设管家门人、不收门名、不鬻差票、不庆生辰、不采买土物、不收余谷。“六不亭”就是表现了这种清廉的作风。
世界法治史上公认最具影响力的五大法系有中华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其中前三个已经基本解体,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法律体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英国是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之一,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美国则是另一个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1776年《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确立了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德国和法国则是大陆法系代表国家,1919年《魏玛宪法》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法国的法典制订得更早,1804年《拿破仑法典》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核心和基础。1810年《法国刑法典》基本形成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原则。
“历代典律”以卷轴的形式,镌刻了中国古代法治史上重要的法律典籍。中国古代3000年封建法治史,也是一部儒法斗争史。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2000年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礼与法逐渐整合,社法合治、德主刑辅成为基本的思想。
一组花岗岩浮雕用大量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了从西周初年的周公制礼、明德慎罚,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秦始皇推崇法家,以及汉武帝及以后年代的儒法之争。
其中著名的有弦歌之治、缺钉雨靴解命案、打布辩真伪、黑衣凶手、智辨移尸案、翁同龢变法、常熟旧司法,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常熟历史上的真实法治场景。
“山水明鉴”用不锈钢雕成,上半部分是山体,由篆体字李斯《行督责书》构成,下半部分是山在水中的倒影,因水方可明鉴。
诚信亭整体为“信”字架构,中间的“心”型图案代表“诚”。诚信既是法律要求,也是道德要求。都说人无信不立,可见“信”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何等重要的地位。
权责亭是一座很巧妙的“亭子”,正面看是“权”字,侧面看则是“责”字,代表了权责的统一。
如果时间足够的话,还能在每件雕塑作品的说明牌上扫描二维码,可以现场倾听关于作品的详细介绍。
一夜秋风寒气盛,花疏叶暗不争春。
桂香阵阵催归意,琴韵幽幽洗旧尘。
——七绝
自驾游:常熟法治雕塑公园
8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