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冠萧梁时四百八十寺
★旅游地点:江阴顾山香山寺
香山寺坐落在顾山香山北麓,应该也算得上是一座名寺。不过现在的香山寺是重建的,规模也不甚大。
据说香山寺兴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是由静观建造的顾山庵。传说中南梁昭明太子倾慕的小尼姑,就是在此庵修行。因而,无锡那边才有了一座香山顶寺,也是一段爱情佳话。
可见并非剃去了三千烦恼丝就真的能够心无旁骛的,哪怕是小尼姑,还是有七情六欲的。
元朝的时候香山寺毁于战火,明朝洪武年间重修。天顺元年,当时的主持玉峰法师不辞辛苦,徒步进京,请求礼部为香山寺题额。
对于高僧的请求,再加上徒步至京的诚意,礼部也深受感动,就题了“观音禅寺”的匾额。香山寺,因此又称香山观音禅寺、香山禅寺,香山寺应该只是它的简称。
不过今天香山寺的大门上,还是只写了“香山寺”三个大字,大约就默认这个寺名了吧。
据说当时的香山寺有房屋1048间,这规模即使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也不算小了。寺西有昭明太子的读书楼、文选楼、洗砚池及手植山茶树等遗迹,香山寺因此名冠江南,盛及一时,成为江阴名刹。
明朝末年的时候,香山寺又遭天灾,飓风过境,木拔屋倒,一片狼藉。不过好歹还能剩下屋宇殿堂,修缮过后还大致能保持原有的规模。再次遇到没顶之灾,还是清朝咸丰十年的战火,香山寺毁于一旦。
光绪年间,乡人重建五间殿宇,并悬挂常熟状元翁同龢亲手书写的对联:“法王历劫不磨,风雨溯南朝,冠萧梁时四百八十寺;太子斯文犹在,楼台兴北麓,表蓉城外卅三又半山。”
翁先生把香山寺拔到了冠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冠的高度,可见香山寺的历史确实很悠久。所谓“蓉城外卅三又半山”指的是这座香山横跨江阴与无锡,其中一半在无锡境内。
我们眼前的这座香山寺是2002年重建的,历时两年余建成,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不过,现在的规模,到底不能够与其鼎盛时期相提并论了。
寺庙都爱建在名山大川之中,尤其是依山而建,寺庙就会显得格外雄伟。不过香山寺却没有迤逦建往山上,只在山麓建了几间殿宇。
寺前有一座小桥,连接寺庙与公路,名曰“净尘桥”。大约游客走到这里,需要净一净尘,才可进入寺内。
大门没开,大抵没有重要活动,大门都不会打开,所以我们只能从侧门进入,不售香花券,免费参观。
第一幢建筑照例是天王殿,不过今天大门紧闭。虽然有点小失望,但也能够理解,毕竟以前来香山的时候,寺门压根儿没开,今天能够让我们入内参观,已经是不胜之喜了。
主殿是大雄宝殿,似乎有些愧对“观音禅寺”的寺名了,我原本以为主殿应该是供奉观音的。
宝殿两层楼,可也紧紧闭着大门。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的两侧,分别是观音殿、玉佛殿、地藏殿、财神殿,一般寺庙供奉的菩萨,这里也都供奉了。
可惜这些殿堂无一例外都关闭着,我们只能透过透明的窗玻璃,看到观音殿里供奉的是一尊千手观音。
再往左侧走到底,是十王殿,不知道供奉的是什么菩萨,因为还是关着门嘛!往回走依次有东岳殿和伽蓝殿,东岳殿总算还是开着的,供奉的是东岳大帝。
出寺还早,我们干脆翻越香山,登上山顶,从翁状元当年登山的状元路一路直下,到对面的山联村去吃了两碗豆腐花,这是小伙伴念念不忘的美食。
自驾游:江阴顾山香山寺
12月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