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黄人参汤

黄人参汤

黄 (一钱,如自汗过多,更加一钱) 升麻(六分) 人参(去芦) 橘皮(不去白) 麦门冬(去心) 苍术(无汗更加五分) 白术(以上各五分) 黄柏(酒洗,以救水之源) 炒曲(以上三分) 当归身(酒洗) 炙甘草(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九个)

上件同 咀。都和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冷物。

如心下痞闷,加黄连二分或三分;

如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

如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如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

如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上各三分,生地黄以上各二分,细辛一分;

如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

如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黄、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药勿再服。

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别药,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止常服黄 人参汤药,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五钱,二味, 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如胸中气滞,加青皮皮用清香可爱者一分或二分,并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气。此病本元气不足,惟当补元气,不当泻之;

如气滞大甚,或补药大过,或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与正药同煎;如腹痛不恶寒者,加白芍药五分,黄芩二分,却减五味子。

夫脾胃虚弱,过六七月间,河涨霖雨,诸物皆润,人汗沾衣,身重短气,甚则四肢痿软,行步不正,脚欹,眼黑欲倒,此肾水与膀胱俱竭之状也,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又使庚大肠不受邪热,不令汗大泄也。汗泄甚则亡津液,亡津液则七神无所根据。经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者,庚大肠所主,三伏之义,为庚金受囚也。

若亡津液,汗大泄,湿令亢甚,则清肃之气亡,燥金受囚,风木无可以制,故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一身尽痛,亢则害,承乃制是也。孙思邈云∶五月常服五味子,是泻丙火,补庚大肠,益五脏之元气。

壬膀胱之寒已绝于巳,癸肾水已绝于午,今更逢湿旺,助热为邪,西方北方之寒清绝矣。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元之真气,非补热火也,令人夏食寒是也。为热伤元气,以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生脉。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

当此之时,无病之人,亦或有二证,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屋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世多以大顺散主之是也。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热,其病必苦头痛,发躁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必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为天热外伤肺气,苍术白虎汤主之。洁古云∶动而得之为中热,静而得之为中暑。中暑者,阴证,当发散也。中热者,阳证,为热伤元气,非形体受病也。

若虚损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将理失所,违时伐化,必困乏无力,懒语气短,气弱气促,似喘非喘,骨乏无力,其形如梦寐,朦朦如烟雾中,不知身所有也,必大汗泄。

若风犯汗眼,皮肤必搐,项筋皮枯毛焦,身体皆重,肢节时有烦疼,或一身尽痛,或渴或不渴,或小便黄涩,此风湿相搏也。

头痛或头重,上热壅盛,口鼻气短气促,身心烦乱,有不乐生之意,情思惨凄,此阴胜阳之极也。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厥者,四肢如在火中,为热厥;四肢寒冷者,为寒厥。

寒厥则腹中有寒,热厥则腹中有热,为脾主四肢故也。若肌肉濡溃,痹而不仁,传力肉痿诬。证中皆有肺疾,用药之人,当以此调之。气上冲胸,皆厥证也。痿者,四肢痿软而无力也,其心烦冤不止。厥者,气逆也,甚则大逆,故曰厥逆。其厥痿多相须也,于前已立黄 人参五味子麦门冬汤中,每服加白茯苓二分、泽泻四分,猪苓、白术以上各一分。如小便快利,不黄涩者,只加泽泻二分,与二术上下分消其湿。

如行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者,已中痿邪,加酒洗黄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出气力矣。

如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枚,炒黄柏五分,炒知母三分。不令妨其食,当以意斟酌;若防食则止,候食进,则再服。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

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湿面。

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必腰下不能动,心烦冤而不止也。

若身重减,气不短,小便如常,及湿热之令退时,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不用五味子、泽泻、茯苓、猪苓、黄柏、知母、苍术、白术之药,只根据本病中证候加减。常服药亦须用酒黄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时令,清燥之气大行,却加辛温泻之。若湿气胜,风证不退,眩运麻木不已,除风湿羌活汤主之。

(0)

相关推荐

  • 生脉饮的功效与作用

    邵和军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等药物配伍制成的,具有益气生 配伍制成的,具有益气生津.养阴敛汗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后 五味子等药物配伍制成的,具有益气生津. ...

  • 卢尚岭运用麦冬经验及理论阐释(二)

    作者:丁元庆 编辑:黄鑫磊 2麦冬运用经验 2.1 创制益心汤 益心汤乃卢尚岭教授治疗心气虚证的经验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石菖蒲.知母组成.功效:补益心气,活血通络.此方乍看似生脉散加味,实 ...

  • 《证治准绳·杂病》伤暑

    <此事难知>伤暑有二∶动而伤暑,心火大盛,肺气全亏,故身脉洪大.动而火胜者,热伤气也,辛苦人多得之,白虎加人参汤.静而伤暑,火胜金位,肺气出表,故恶寒脉沉疾.静而湿胜者,身体重也,安乐之人 ...

  • 清暑益气汤--朱进忠《中医临床经验与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 苏某,男,30岁.一个多月来,感冒一直不愈.先用抗生素.康泰克.感冒通等不见好转,后又用中药清热解毒.疏风清热仍不效.细审其证,除发热头晕,疲乏无力外,并见口干,纳呆,多汗,喷嚏,舌苔薄 ...

  • 人参妙用!

    人参苦甘,红温白清,大补元气, 除频止渴,益气生津,固脱强心. (一)传统用法 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人脾.心肺经.功效为大补元气,健脾,益气生津,安神. 本品味甘.微苦,性微温,能补脾肺之气.脾为 ...

  • ​生脉饮

    ​生脉饮 2015-10-22 08:41:10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浏览人数:7551 次 [中医药文化] 自古神农百草尝, 配伍审慎成良方. 炮制加工方入药, 辩证施治民安康. ...

  • 千方百剂:黄耆人参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黄耆人参汤 [处方] 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生地5钱,熟地5钱,麦冬2钱(去心),五味1钱半,天冬3钱(去心),黄柏1钱半(盐水炒),炙草1钱半. [功效与作 ...

  • 茵陈五苓散合并人参汤治疗肝硬化出现腹水、黄

    某日早晨,一位年轻妇人来到我的诊室. 该妇人首先说"不是我看病."接着叙述了她丈夫的病情. 其丈夫目前在某医院住院,被诊断为肝硬化,医生说大约还有一二个月的生命."请您到 ...

  • 《脾胃论》之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及黄芪人参汤

    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盛,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 疏:芪参草补益元气. 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不足,故或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 ...

  • 脾胃气虚型腹胀?分享医生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65名医案

    导读:北中医北辰博士话中医原创好文第15期 昨天分享了湖北中医药叶松教授用他自拟的叶氏消胀汤治疗脾胃湿热型腹胀的临床医案. 今天,我打算在北中医北辰博士话中医原创好文第15期文章中,再分享一个脾胃气虚 ...

  • 桂枝人参汤——麻诊下利与协热利

    2麻疹下利--沈炎南医案 1959年,余带领学生到揭阳县防治麻疹,设简易病床数十张,收治病情较重之病孩.内有一女孩,3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头痛恶寒与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 ...

  •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6协热利--刑锡波医案 霍某,女,63岁,家庭妇女.病史:素有脾胃衰弱之证.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者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服药后,汗未出,表不解,而溏泻数次,痞满加剧, ...

  • 钩针图解|Among Us变装系列之香蕉小黄人,就一个字:帅!

    这组小玩偶看似简单,其实细节还是挺多的,而且个头也不算小.建议使用2-2.5mm钩针,成品约有16cm,有一定体积感,比较适合孩子把玩. 不同于一般玩偶,该系列不是先钩腿再钩身体,而是反其道而行,从头 ...

  • 穷人的“人参汤”,疲劳者的“强壮剂”

    有些病痛本来不该有,是因为不注意保养,预防比治疗重要得多.养生就是为了预防病,少得病或者不得病.人这一辈子,没了健康,都是瞎忙!没有了健康,钱再多都没意义. 有没有一款能够快速恢复体力的养生汤方?有. ...

  • 《伤寒论》113方——桂枝人参汤

    第四十六方--桂枝人参汤 太阳百二十三 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四两(60克)人参三两(45克)白术三两(45克)甘草四两(6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