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思维陷阱,成功和聪明的人,都会避开它们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聊聊人的思维偏见。
“确认偏误”和“自利偏误”
什么是“确认偏误”,就是我们更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简单说就是,我们很擅长“自圆其说”。比如两个吵架的时候,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似乎有自己的道理。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喜欢很跟自己兴趣、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同的人呆在一起,因为我们的观点和意见会常常得到认同,我们会陷入“确认偏误”的陷阱。
同时,如果确认偏误和自利偏误结合在一起,会带来更严重的偏见,自利偏误就是,我们把什么事情都会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去解释。
当面临积极正面的情况时,我们会倾向于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是好的;而当面面临消极负面的情况是,我们会寻找证据来证明,对方是错误的,是不好的。简单来说,我们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把失败归因于他人。在职场中,当看到别人升职加薪,我们通常会认为,别人是溜须拍马,讨好老板来的,反正不是他实力的体现。而当自己升职加薪的时候,我们通常认为,这就是自己能力的证明。
确认偏误和自利偏误不仅会禁锢我们的思维,限制我们的社交圈,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实际上,我们并不是要寻找证据来“证明”我们的观点,而应该寻找证据来“证伪”我们的观点。
哲学家波普尔说:真正的无知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拒绝获取知识。而如何获得新的认识呢?证伪是一个不错的思维工具,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要不断否定自己,重新建立新的认知。
波普尔是著名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证伪理论”,说的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和非科学知识的分界线,关键在于它是否可以被“证伪”。比如神学和玄学,总是能自圆其说,而且无法证伪,这样的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知识。而且波普尔认为,人类的进步,都是在不断证伪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只有对前人的否定,我们才能不断获得进步。
就像波普尔说的: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沉默的证据”和“幸存者偏见”。
什么是沉默的证据?在尼古拉斯塔勒布的一本《随机漫步的傻瓜》这本书里面,讲了一个故事。
2000多年前,有个人把一幅画给无神论者看,上面画着一群拜神者正在祈祷,而之后,在一起沉船事故中,拜神的人幸存了下来,这幅画的寓意是,神会保佑虔诚的人平安。但是那个无神论者问:“那些祈祷后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而那些祈祷了,又被淹死的人,就是沉默的证据,他们没办法出现在我们的证据中,所以我们会忽视他们。塔勒布说,沉默的证据掩藏了事情的随机性,尤其是“黑天鹅”类型事件随机性。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二战期间,美国统计学家沃德教授,被授命研究如何降低战机被击落的概率的这个问题。他研究了废除的大量残骸发现,飞机的翅膀,也就是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部分,而飞行员的座舱和飞机的尾部则很少被击中。但是军队的指挥官认为,既然机翼容易中弹,那么当然就应该增强机翼。但沃德教授建议加强飞行员的座舱和飞机尾部发动机部分。为什么要加强中弹少的地方呢?指挥官们很疑惑。
作为统计学家的沃德教授说,从统计学上讲,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但依然能够安全返航,而机尾部分却发现很少中弹。那并不是因为他不会真的中弹,而是因为他一旦中弹了,可能根本就无法返航。我们在分析样本里面,我们根本看不见那些尾部中弹还能安全返回的飞机,它们就是那些沉默的证据。
而后来事实证明教授的建议是正确的。联军的轰炸机被击落的比率显著降低。英国军方还动用了敌后的工作人员,收集了部分坠毁在德国境内的飞机的残骸,发现中弹的部位果真如沃德所预料,主要集中在座舱与尾部发动机的位置。
沉默的证据和幸存者偏差,其实是类似的,我们总是看到媒体报道那些创业成功的天才和明星企业,但是我们没有看到99%倒下的失败者和失败企业,我们总是被明显的已知的现象所吸引,忽视了更多沉默的证据。这种偏见让我们对世界的随机性产生了偏见,至少在概率判断上出现了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