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三焦经,中医有4个简便之法
“我昨儿在朋友的诊所把了脉,他说我上焦有火,下焦有寒,啥是上焦、下焦啊?”在地铁上,妙姐无意间听见一位女生和朋友聊天时说起“三焦”的问题。
民间常说五脏六腑,可大多人掰着指头数:心、肝、脾、肺、肾是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是五腑,那还有一腑去哪儿了呢?其实,这另外一腑就是三焦。
三焦不通,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那么,怎么才能疏通三焦呢?
三焦,决渎之官
要想搞懂“三焦”的概念,还得知道“焦”是什么意思。
三焦,最早出现于《内经》,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所谓“焦”,是“火所伤也”,但如果简单地认为“焦”就是“火热”,是不恰当的。
实际上,在战国时期,“焦”是一个国家的名字,这个国家因为城内东北有“焦水”,因而得名“焦”。可见,“焦”是“水”、“域”的名字,而“三焦”指的是通达水道的脏器。
中医里所说的“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者所处部位不同,但互相协调和促进,起着通达水道的作用。
《素问》中认为,三焦是“决渎之官”,也就是“三焦是水道管理者”的意思。因此,三焦负责着全身水液运行,统领着水之上下行。
除了通达水道,三焦还是气机运行的通道,气机有养育经脉、脏腑的功效,全身的功能都有赖于气机运行。原气在体内生成之后,首先进入的正是三焦,再运送到身体其他部位。因此,有“上焦出宗气,中焦出营气,下焦出卫气”的说法。
既然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分,那这三焦是如何划分的呢?
三焦划分的部位不同,功能也不同
《灵枢》曾记载三焦的划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横膈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脏、脾胃等脏腑称为中焦;而肚脐以下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腑、下肢等部位称为下焦。
三焦是输送水液、养料和排泄废料的通路,总的来说,三焦主持了水、谷、气三大代谢功能,综合了五脏五腑的功能,但在《灵枢》中,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说法,也就是说,三焦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其中,上焦主要给体内各组织器官提供机能活动,如雾一样遍布全身;
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转输营养物质,把营养物质通过肺脉的转化作用,以化生营气,也就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而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把体内消化后的残余物加以清浊,使得食物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同时通调全身水道。水液代谢剩余的水分,则经过气化,经由肾脏,通过膀胱排出体外。
三焦对身体内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三焦不通,身体就会出现问题,那么三焦不通,会有哪些表现?
三焦不通生百病
三焦如果不通,就会造成很多疾病的出现。三焦能够分泌一种津液物质,协助脾胃运作,对体内的水、谷腐熟、消化、吸收,并为气血生化。
另外,三焦中存在很多经络,一旦出现三焦不通,经络就会受到影响,疾病也就产生了。
心经在上焦,一旦上焦不通,心经就会受到影响,血液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肠胃热、胃火旺等情况,进而引起口臭。
中焦不通,则脾胃会受到影响。脾经和胃经都处于中焦,脾胃得不到正常的运作,就会出现腹胀、胃痛、消化不良等情况。另外,脾胃不通还会出现便秘。
肾经位于下焦,下焦不通则肾脏功能受损,肾气无法正常运行则会出现肾虚,进而导致气虚、血虚的出现,而女性气虚、血虚则会引起月经不调。
如此看来,三焦不通给人体带来的影响确实很大,而三焦的疏通,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通三焦?
通三焦其实就是通三焦经,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指尖,往上沿手背而走,经过腕、臂、肩,一支脉入胸口,一支脉入眼角。通三焦经可以促进气血循环,保持各脏腑器官的正常运作,另外也可以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
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就是从伸懒腰这个动作的医理而来。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双手托天理三焦”预备姿势:立正,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方法如下:
1、两臂由身体两侧慢慢上举,至头顶上方时,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下,目视上方。
2、头向后仰,翻掌心向上,用力上托,臂肘挺直;同时两脚跟上提,离地约1寸。
3、掌心翻向下,十指松开,两臂从左右两侧徐徐降下;两脚跟仍提起。
4、两脚跟缓缓落下,还原至预备姿势。
方法虽然看似很简单,但坚持做会有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是小功法大养生,贵在坚持。
三焦通百脉,也就是说,三焦一通,百脉就通。所以,养成睡前通三焦的习惯,对于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1]彭荣琛,万文蓉.论中医三焦之我见[J].中医药通报,2014(02):41-43.[2]王虎良.中医“三焦”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05):87-88.[3]薛永东.敲打三焦经,气血运行才畅通[J].养生保健指南,2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