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29)
傷寒論、金匱要略自學課程錄(29)
第三章、陽明病
第二節陽明方證
十、胃家實證
1、大承氣湯
【組方】:大黃四兩,厚朴半斤,枳實五枚(約72克),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大承氣湯概論】
開始學習大承氣湯。所謂概論,其實談兩個問題,一是大承氣湯方解,二是為大承氣方證條文理一下頭緒,因為這個方證是傷寒論中條文最多的,其中我們去掉29條,放以後學習。大承氣湯涉及內容太多,要先理出個綱要,便於學習。
第一個問題,組方方解
【方解】:里熱、實證。這幾個單味藥前面都接觸過了,大黃苦寒瀉熱行瘀緩下,芒硝苦寒瀉火利水軟堅,二藥合用攻下頗峻,復佐以消脹破結的厚朴、枳實,蕩滌腸胃、通利水谷既迅且猛,任何大實、大熱、大滿、以至塞而不利、閉而不通者,均得攻而克之。
歌曰:大承氣湯救急方,厚朴枳實硝大黃。陽明實熱滿塞閉,迅猛通利滌胃腸。
用於胃家實的承氣湯有三個,小承氣不用芒硝,又比大承氣輕用厚朴、枳實,重点在消脹滿。調胃承氣不用厚朴、枳實,而用芒硝,重點在瀉熱。三承氣的差別主要在厚朴、枳實這兩味,而不在芒硝和大黃。
大承氣湯為陽明腑實證的攻下竣劑,熱、實達至一定程度,非此方不能以救治。不當用而用,和當用而不用,均足以誤人性命。
第二個問題,接下來的條文學些什麼?
主要是三個方面:①、使用大承氣需謹慎;②、使用大承氣也需要果斷;③、與大承氣湯有關的一些專門性問題。
①、使用大承氣需謹慎
大承氣十分峻猛,使用後肯定對人有一定影響,所以使用大承氣必須要謹慎。不該使用就不能亂用。並不是一遇到大便難,或者凡是便秘,就用大承氣,亂用會壞事!主要是應用的時機、有什麼症狀才能使用。
在時機上,必須確實病入陽明胃家實。如果太陽病表未解,又同時有里熱里實,就絕對不能用。進入陽明了,也不是就馬上一定要用,還要看症狀的配合。如潮熱、大便硬、燥屎、譫語、宿食等。這些問題,在以下14條中作了充分的分析:
傷寒論的208、209、212、215、217、220、238、239、240、242、251、256條、以及金匱·腹滿寒疝宿食病21、22條。
②、使用大承氣也需要果斷
有一位醫家,大概是清代陸九芝吧,說過「陽明病無死證」,他這是針對溫病學派經常用藥太輕延誤治病時説的,是批評溫病學派的話。
陽明病正邪交爭劇烈,也會出現危重症甚至死證。胃家實在病勢猛惡時,甚則出現神昏譫語等神經症狀。里熱最耗津液,熱實津竭則可致邪實正虛的險惡證候。死於陽明熱實證者並非沒有。因此,除了謹慎,該出手時就出手,使用大承氣也要果斷。
傷寒論有六條條文提出「急下」,就是談這個問題:
252、253、254、320、321、322條。其中有三條出現在少陰篇,請問,它們還是少陰病嗎?
③、關於大承氣的一些專題,主要有:使用了大承氣後再使用的問題;熱結旁流;休息利;婦人產後使用大承氣問題。
這些在傷寒論241、255條、金匱·痙濕暍病13、金匱·嘔吐噦下利病37、38、39、金匱·嘔吐噦下利病40、金匱·婦人產後1、7等9條條文中將學習到。
以上將要學習的29條條文頭緒理了一下,便於有個脈絡。
傷寒208: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洩下。
【注】:脈遲與數相對,為不及之脈,汗出不惡寒,即陽明外證俱,但邪熱不太甚,其身重即外有夾濕,這時不會太實,這就是明證。「短氣」是里有夾飲。「腹滿而喘」,實會引起,實不厲害而熱往上壅也會引起。這時雖然有下的證候,但是根據上面有夾濕、夾飲的證據,恐怕有虛,即「系在太陰」(有濕),如果濕勝於熱,若下之有發生太陰病腹痛下利之可能,故不能下。如熱勝濕,傷津液,有潮熱者,才表明可攻里也。如果手足戢戢然汗出(當然身上早就出汗了),說明大便已硬,這才用大承氣湯主之。這時的陽明「脈遲」如何解釋?這是津液大傷的脈遲,反而是真正的可下之脈。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不能攻,當先解外。若其熱不潮,也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而熱尚不甚者,可與小承氣湯。所以使用承氣,既辨陽明,亦需注意虛實。大承氣湯攻下力量相當猛峻,故要慎用。小承氣湯瀉下作用稍輕,但有厚朴、枳實消脹。還有調胃承氣湯、三物厚朴湯等,輕重不等,選擇著使用。調胃承氣湯雖下熱通便,但消脹不及小承氣。三物厚朴湯通便消脹能力強於小承氣湯但弱於大承氣湯。
中醫不讚成過度治療。動不動就拿起刀「喀嚓」一聲把人體器官割掉,或動不動就給你裝上支架,或在你脊椎上訂上個鋼板,有許多情況下就屬於過度治療。中醫絕不是這樣,從大承氣湯的謹慎使用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