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那些年,发生在朝阳镇陆村的故事……

磬乡故事:

话说朝阳镇陆村

文:赵秀永



广裘美丽的皖北大地、苏皖交界处,一个少有的倚山傍水的千年古镇--灵璧县朝阳镇。在这个镇的西部二公里有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的古村:陆村,这个村庄住有兄弟六人的后裔都姓赵。早在元太祖托雷年间,从本镇的枕山金山寺迁居而来。据史料记载,它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赵孟頫的后裔。而赵孟頫是则是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斋主,水晶宫人。是南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他是我国历史上唯一集书、画的大家。尤其他的楷书集众家之长,博古人之精华,独树一帜堪称赵体。他同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并列楷书四大家。

南宋末,金国进犯中原,赵孟頫作为皇族后裔,率次子赵奕抗金北关,路过安徽灵璧县北金山寺,见殿宇辉煌,松荫竹茂,风物宜人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命次子赵奕迁居金山寺居住生活,赵奕遵父命择日率妻子儿女,从浙江湖州德清县东衡里祖居地,迁到安徽灵璧县北金山寺。赵奕的后裔为了纪念先祖的恩德,以松雪自居作为氏族的堂号,简称灵璧金山寺赵姓,为松雪堂。后来赵姓人丁兴旺,家族枝叶繁茂,原来的金山寺地点偏小,实在住不下,先祖只好把子孙迁居四方,而陆村的兄弟六人就是那个时期从金山寺迁来的。

陆村这个地方原来没有人居住,地势平坦,杂草丛生,土地荒凉。先祖把兄弟六人分居东西,东部老大、老三、老五。西部是老二、老四,老六。陆在当时是个数字,同时吉祥谐音是”顺”,又是兄弟六人,因此取名:”陆家村”,以后简称”陆村”。

赵姓是帝胃皇族之后,朝阳镇陆村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元末时这个村有一个武举,姓赵名维堂。身高八尺,膀大腰圆,垂头大耳,浓眉大眼,力大无比。手持丈余长大刀,重300多斤。庄南设有习马练武场地,路中间有一块石碾重800余斤,路人只好绕道而走,给行人造成极大不方便。赵维堂端刀骑马,人借马力,马靠人势。用大刀挑起石碾远离200多米远。赵的武举人称号,是经过比武而得来的,他的这杆刀据时任九顶区委书记、赵维堂后裔年超八旬的赵家新先生回忆,在1958年被上级征集,作为文物被安徽省博物馆保管收藏。赵举人比武取得功名后,官府授于锦匾和官服。现在还有官府授的门枕(即大门设置雕刻石器)存放在赵氏宗族院内。

清朝光绪34年,陆村东头有一个赵为泮,自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为泮聪明睿智,思想敏捷。学六艺、精读诗书贤文,成绩冠群,年仅22乡试一举中秀才。是年春日,娶周庄周员外长女银玲为妻。周银玲可谓是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知书达礼,尊公敬夫,举案齐眉,四德俱全,在当地享有盛誉。

赵为泮取得功名后,仍不骄荣,继续精攻诗书,善写诗文,文章传千里,名播远扬。第二年参加府试途中,不幸惨遭飞祸魂归九泉。面对突然灾难,银玲悲痛交加。上有一个65岁的老公爹病重瘫痪在床,下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姑(为泮之妹)。同时自已没有一个子女,这个如何面对?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心承担起这个重任。从娘家拿来银两和粮草,含泪埋葬了夫君,一日三餐侍俸公公,亲如生父。对为泮之妹如同已妹,带睡觉,穿衣衫,送学堂。十年后公公无病而终,银玲披麻带孝,喇叭号子送下地,既当孝子又为儿媳。对小妹既做嫂,又作母,教她琴棋书画,又传她如何做人之道理,小姑称她为嫂母。由于小妹妹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事业有成,结识江南才子一见钟情,暗许终身。李公子后来殿试拔得头筹中状元,李公子不忘初情,迎娶为泮之妹嫁入豪门。

周银玲把公公养老送终,把小姑培养成人嫁入豪门,而自已一无子女,二无家产钱财,却为了守节如玉贤惠一生。她的美名响誉四邻八乡,传遍了江准大地。

清朝光绪戌寅年,当时的灵璧县知府张树建,遍访得知甚为感动,奏明府衙特批银两为她修建:”忠贞烈女”牌坊给于褒奖。张知县亲自书写牌匾给予表彰。匾额是:”巾帼完人,灵璧北儒童为泮之妻周氏,儒守事翁姑,至孝没后人,犹称之余,访得其实,以光泉壤。”并盖上县府大印,张知县题写匾额至今悬挂在赵为泮家族后裔家堂之上。

作者:赵秀永,曾任灵璧县朝阳镇旗杆村党支部书记,刘八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灵壁县九顶区朝阳镇党委员,镇政府副镇长。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灵壁县红杏诗书画院会员,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