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那些年,发生在灵璧这个村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地轧井的故事
文/同龄人
以前农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到老井去挑水吃,干旱的时候人们起早上井沿去抢水,并且打上来的水有一股薄骚泥味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兴起打地轧井,农民吃上了相对深层的轧井水,这是农村饮水的一次大进步。我家在门口打了一眼地轧井,喝起来味道有点甜,几个院子的十几户人家,都来轧水吃。我从来没有想到,小小的地轧井却派上了大大的用场,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1989年秋天,连续四十多天几乎没有下雨,土地干旱裂出一道道口子。农谚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耩麦正当时”。寒露节气已经过去,土地不能耕种,农民心急如焚。当时我在娄庄区葛店乡工作,党委分工我包葛店村。该村农民历来有种植西瓜、蔬菜的习惯。葛店的农民赶娄庄、大店、芦岭及一些小集子去卖蔬菜,葛店的西瓜销往灵璧、宿县乃至南京、上海等地。农民种植瓜菜需要经常浇水,有的农户安装电动机和小水泵带地轧井抽水,比用手轧省了人力,出水量也大多了。我就和村党支部书记葛元光同志一起走访了一些农户,并且到蔬菜地察看了电动机带地轧井的出水效果。我就问他们:“如果用地轧井灌溉大田可管?”回答不一样。
我让他们在村庄附近的田地试一试,结果出来了,一眼电动机带地轧井一昼夜能灌溉50亩地。并且进一步了解到,买一台电动机和小水泵需要150多元钱。大队党支部研究,农户买电动机和小水泵带地轧井灌溉抢种,每台村里补助50元。当天晚上全村分成葛东、葛西、后葛三个片召集群众等着,我和葛元光书记先后到三个片去开会,发动群众购买电动机和小水泵,迅速掀起抗旱抢种高潮。几天时间全村购买电动机和小水泵30多台套,安装带动地轧井搞灌溉,满湖都能听到电动机的声音。农民有的是办法,浇好一块地把地轧井拔上来,再换另一块地安装下去抽水灌溉。头一天浇过的地,第二天就能耕地种小麦。小小地轧井,解决了抗旱抢种的大难题。附近村民纷纷仿效葛店村,购买电动机和小水泵带动地轧井灌溉大田抢种小麦,从而加快了全乡的秋种进度。
1989年10月12日下午,县委书记孙金道同志下基层检查指导抗旱抢种工作,在县委办副主任戴兰玲和娄庄区委书记金共云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葛店乡。孙书记听了我们的汇报之后,在我们乡的乡、村两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们的做法行之有效。然后县委决定:全县抗旱抢种现场会议在娄庄区葛店乡召开。会议号召全县向葛店乡学习,因地制宜,千方百计,群策群力打好抗旱抢种这一仗。
紧接着,娄庄区又在葛店乡大刘村召开抗旱抢种现场会议,迅速贯彻县里的会议精神。后来,县里召开抗旱抢种总结表彰大会,葛店乡被评为先进单位。区委副书记杨玉斌同志(区委分工包葛店乡)专程到葛店乡,让我连夜赶写葛店乡的抗旱抢种工作总结,乡长张帮瑞同志代表葛店乡党委、政府在大会上发言。
九十年代后期,各乡镇先后建设了自来水厂,农民逐步用上了比较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这是农村饮水的又一次大进步。现在,农村的老井没有了,地轧井也少多了。随着农村“三大革命”(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改造厕所)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的生态环境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村的文明程度将会显著提高。自来水的应用终将全面普及,使用了三十多年的地轧井也将会消失,但是地轧井的承先启后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