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散文】档案馆——包罗万象的大宝库
档案馆——包罗万象的大宝库
文/游传化
说起档案似乎是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遥远的话题,原以为档案馆就是为政府保管权威文件、重大会议记录及领导干部资料的地方。一次偶然造访让我大开了眼界,也改变了先前的看法。
2014年春为了尊重历史正本清源,我们尤集镇相关人士请求政府把“尤集镇”恢复成“游集镇”,县民政局要求我们回去整理资料,提供游集(区乡)历史相关文字证据,形成资料后送到尤集镇政府,然后逐级上报至安徽省民政厅。当时我们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时间这么久,都成历史问题了,去哪里找这些资料呢?最后还是民政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可以去县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就这样无奈地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县档案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带我们走近档案库,一排排整齐的档案柜赫然眼前,我被惊呆了,原来档案馆是个资料大宝库,包罗万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记录着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所有的点点滴滴,无论是考学、找工作,无论是升迁还是就业,档案始终伴随着你。
工作人员按照查找资料的顺序编号把我们带到尤集镇的档案区,最先打开尤集镇一号柜,尤集镇的简介引起我们的注意:“尤集镇,该镇现为尤集区公所驻地,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0公里。地处灵、宿两县交界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自清乾隆年间设集,农历一、四、六、九日逢集,原称游家集........”这里的记载和我们族谱上的文字不谋而合,资料底下还附有一张清代灵璧疆域图,上面清晰地绘有游家集的具体位置。
当打开2号文件柜取出一张发黄的信件时我们都一阵惊喜“游集区1951年三月份月综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皖北行政区灵璧县游集区委员会”的鲜红印章赫然纸上。
旁边的3号证件柜不仅发现了皖北区灵璧县游集乡游东村户主叫游德营的土地所有证存根,而且还有完整无损的清光绪六年和十四年立的地契两张,清楚的写有立卖地约人游学春,买地人游祥古,中人游仲玉、游学孔、游维林,地界南北中长五十二弓、东西宽三十二弓,地价大钱肆仟九百文,当即交足不欠,各无异说,立约为验等字样。从件件资料中我们觉察到从1955以前的所有的文字资料和证件都是写的游集,人物也皆为游氏,由此可见是从1956年第一次文字改革就错把游集简化成了尤集,同时也错把游姓改写成尤姓了(“尤”和“游”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没想到在档案馆还能找到记载如此详实完整的资料,我们都从心里暗暗佩服档案馆的作用原来如此之大。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我们复印了几份资料作为佐证。此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们将超越时空的界限,穿梭于不同的年代。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无情的岁月带走往昔的人、事、物,然而历史的真相却如日月星辰般在这里沉淀,留下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份又一份凭证。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离开了灵璧县档案馆。
回来后我们连夜写好了关于“请求尤集镇恢复游集镇”的申请书,并附上从档案馆复印过来的相关资料,一起交到当地政府。省政府接到申请资料后高度重视,于当年七月份就派省民政厅两名处长赶赴尤集镇调查核实情况并召开了听证会。终于在2014年11月我们等来了安徽省民政厅下发的民地函[2014]436号关于同意灵璧县尤集镇更名为游集镇的批复文件。2015年2至3月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灵璧县人民政府分别下达了关于尤集镇更名为游集镇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大家为之雀跃欢呼,感谢政府尊重文化、尊重历史的务实工作作风,更感谢灵璧县档案馆提供的珍贵历史资料。这正是: 山难改色姓不移,今日“尤集”更“游集”。
尊重历史还本姓,正本清源复真迹。
前不久又随灵璧县作家协会去县档案馆采风,再一次走进档案馆,这次丝毫没有先前来的那种陌生感觉了。因为我是一名民俗爱好者更对民谣情有独钟,所以我迫不及待的跑到民俗民间资料柜去淘宝,果然有很大的收获,我找到了1953年灵璧民间艺人编写的琴书开场的赞和赋我借机摘抄几段供大家欣赏:
一
小弦子一拉吱愣愣,我来演唱大家听。
爱听文,爱听武。愿听奸来爱听忠。
半文半武俺会唱,酸辣苦甜腹中盛。
想听文戏《包公案》,想听武戏《呼家兵》。
半文半武《杨家将》,酸辣苦甜《王宝同》。
今天咱接着昨天唱,哪里切断从哪听。
二
弦拉板打一阵风,列位落座慢慢听。
小伙子爱听《鸳鸯谱》,大姑娘爱听《戏莺莺》。
老妈子爱听《牧羊圈》,老头子爱听《背公公》。
俺一人难趁百人意,一杆枪怎挡百万兵。
忽然想起书一段,好久不唱有点生。
咱不问生熟把它唱,唱的不好请批评。
三
说的是端午龙舟赛,五队龙舟湖中停。
一声令下齐奔跑,乘风破浪向前行。
锣鼓齐打震天响,五彩旗幡耀眼睛。
船上健儿齐卖力,争先恐后抢头名。
一会青龙前边走,黄龙紧追一溜风。
赤龙急驶如放箭,白龙黑龙猛前冲。
龙头太子多灵活,技术高超年龄轻。
手持龙球真活泼,蹿来跳去未曾停。
千斛斗,翻身盈,豁虎跃,竖蜻蜓。
一手大鹏展翅从空下,一手鹞子翻身转不停。
一手狮子摆头人莫测,一手金龙吐舌妙无穷。
忽而跳,忽而奔。忽而升,忽而沉。
忽而退,忽而进。忽而重,忽而轻。
奥妙离奇多变化,看官喝彩不绝声。
这些近乎失传的民间曲艺开场贯口,通俗易懂,音韵响亮,节奏明快,在市面上早已难得一见了。真的暗暗庆幸这些的曲艺作品只有在档案馆才能得以保存下去。
前两天无意中和邻居聊起去档案馆采风的事,没想到他竟激动地接过了话题,说他父亲从解放前就开始教书,先后在游集镇的大园、李场、邱楼、大章里等学校任教。1958年却被错划成了右派,开除回家务农,而且一直被列为“四类分子”受到管制。79年平反时却说他是自动离职,当时我们也拿不出什么证据。眼看和父亲同等遭遇的人都陆续恢复了公职,我们是心急如焚。父亲也被气的一病不起,还是父亲的一名学生同情我们的遭遇,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我们一起去了县档案馆,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终于找到了父亲当年所在的几所学校任教时的花名册,以及当年灵璧县教育局革命委员会处理父亲时的文件,看到这些材料父亲激动得老泪纵横。拿到了证据,一场20多年的冤案终于平反了。除了补发父亲的工资外,(由于父亲当时年事已高切身体不好)我还被顶替接班去学校当了校工。能有今天这份称心的工作和美满的幸福生活我从内心里感谢档案馆。看着他满足的笑容,我也为档案工作点赞。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档案馆既陌生又神秘,很难想到这样的单位还会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联系。其实,档案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常常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档案馆浩繁的历史资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是因为其历史价值被古今中外的当政者和专家学者所普遍重視,她真实的记录了历史的原貌和事件真相,而且记录了社会各个方面发展足迹,所以我要说档案馆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宝库。最后拙诗一首:
赠灵璧县档案馆
历史长河泛扁舟,
幽幽浮萍任君游。
尽览磬乡斑斑事,
片片叶叶记春秋。
2016年初夏于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