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灵璧游集镇张楼那座石桥和那所学校的故事

张楼:一座桥和一所学校的故事

文/邱德龙

朋友,当你看到我写出的这个故事题目时,可能会笑话我在故弄玄虚;张楼的年青人也可能更会说桥就那个破石桥,学校现在也算没有了,你还能扯出个什么故事来?

说的对,故事就发生在这座破石桥和已经消失了的学校身上。还从这个故事里找回了己被人们淡忘的民国先贤夫妇的慈善义举。

故事还需从清朝末年开始讲起。

清朝道光年间,从东张楼穿庄而过的道路北通游集、双沟,南达朱集、尹集、灵璧,是一条通北达南的官家驿道。经商运货的,海滩驮盐的,贩粮卖面的,南来北往的,驴驮挑担的,推车拉脚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交通十分繁忙。

直到民国十一年,也就是一九二一年,有张楼乡贤张公积堂姻伯倡导从刘南塘庄西的运料河西岸向西南方向开挖一条运料河支渠,从根本上解决麦收一季粮,秋天水漫庄的严重水患灾害。支渠挖好后,果然根除了水患灾害问题。因为运料河支渠东西走向从东张楼穿庄而过,把张楼隔为河南河北两个村庄,给百姓下湖劳动和赶集上店等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只能靠小木舢板摆渡通行,畅通的驿道从此中断。张楼百姓强烈要求解决出行困难问题,怎奈社会动荡,战事频仍,盗贼四起,民不聊生,百姓无力承担其昂贵的费用,无计可施。

就在张楼百姓为修桥之事一筹莫展之际,张姓出嫁女名兴芳的一九二四年秋天到张楼省亲,听说此事后,默默的到现场实地察看,河道宽约40米,況水深坡陡,修桥绝非易事。待省亲回銮后,把所思之建挢事及打算向夫君和盘托出,夫君思忖再三,终于决定帮助解决建桥事宜,并全权交由夫人处理,作出预算,尽快施工。

张家女儿兴芳的夫君何许人也?竞如此的慷慨大方,一诺千金投于慈善事业?说出来可能会让你惊的目瞪口呆,因为当我听到张楼村九十二岁高龄的张贤孝老先生介绍此人时,也是祟拜的五体投地,半响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说起来,此君赫赫有名,姓陆名福廷,字心亘,别号家佑。1889年生于安徽省灵璧县双沟镇(今江苏省睢宁县),1960年在台北逝世,终年71岁。陆福廷自幼刻苦读书,满腹经纶,精明干练。从青少年起就抱有满腔救国救民之心,早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为同盟会成员,跟随孙中山进行推翻满清的斗争。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民国政府官员,黄浦军官学校第一期上校教官,交通部铁道处处长,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兼铁道运输局局长,一九四三年被授于少捋军銜,一九四七年被晋升中将军銜。国民党国会参议员,中央执行委员,交通部顾问等。其父亲陆荫培去世时孙中山大总统曾亲书挽联《教子有方》予以褒扬。

带着夫君的承诺,张兴芳回到了娘家张楼,把修桥事宜向张姓族人说明后,立即得到百姓的热烈响应。于是有张姓克亲、克扬等人带头组织族众备石料、请工匠开工建桥,凡能参加劳动的管吃管喝,人们兴高彩烈,踊跃报名参加,那个热烈场面无法用言语形容。历经三月有余,三孔石桥落成。竣工那天,鞭炮齐鸣,人们自发的从家中拿来红洋布扎成绣球从桥北头一直挂到桥南头。

三孔石桥建成后,陆公福廷觉得善事还沒有圆满,还必须建设一所学校,供张楼庄的孩子们上学读书学文化,培养人才,这可是当时在灵壁县农村办学的第一家。于是又重新規划在石桥北边路东购置十亩土地建了一所小学,共建七间带走廊抱柱的教室,屋面用茴草膳顶。九十二岁的张贤孝老先生回忆说,房梁全部用的是对口粗的楠木棒,教屋盖的相当漂亮,我上小学就是在这个学校。学校一直到解放前夕搬到楼院子后才停止。

为褒扬陆公福廷夫妇的善举,张姓族众共同议定将三孔石桥命名为兴芳桥,小学名命为兴芳学校,并勒《慈善风范》碑并撰文以示纪念。纪念碑刻由于年代已久,风吹日晒,加上人为因素已经损毀,但石桥巍然屹立。二00九年张楼百姓为永远记住他们祖辈的功德重新整修了石桥桥面,按照原碑文新勒碑石一方,世代传承。

《慈善风范》碑文全文如下:

运料河居肖灵下游向为众水所归自张公积堂姻伯倡开运料支流经张家楼乃行聚集每多病涉之忧公欲建桥奈饥谨频仍着手无力以故中绪武之长女双沟陆福廷其夫也夫女士重义轻财善成天性凡有义举无不云巾帼之女丈夫也由双沟苏垣客岁归宁偶谈及此事慷慨目任捐巨资设学校于桥之北广育青年捐穗田百亩为长久经费不足而临时补其道无口不碑盖好善必以仁孝为本女士大立故能惠及桑梓建桥育才非仁孝而何里人欲彰其善历史不忘故名石桥学校曰星芳以示纪念云翕如翁篪庭谨志
二事兼举顿失沉疴遐迩感顿九如宜歌

族众  克亲 克扬 克金 克纯 克宜 克玉   
         克晋 兴灵 兴臣 兴礼 兴付 兴明
         兴厚 兴哲 兴申 刘氏 贤有 贤中
         贤良 贤德 贤荣 玉江

谨颂

丙子年三月

此桥始建民国二十五年因时代拓展经里中众贤聚议施修石桥以利通行原纪念碑桑致残缺今重勒石以原碑文为集意附众望

张楼村石桥整修理事会
                             二00九年三月

(本文作者系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灵璧县畜牧水产局退休干部邱德龙老先生)


【灵璧传说】钟馗先生三峡之旅

【灵璧视点】安徽卫视记者带我们走近“灵璧足浴女死亡”真相

【灵璧故事】日寇血洗灵璧游集后练滩

【灵璧故事】灵璧游集镇老贡庄的“贡氏庄园”故事

【灵璧故事】游集镇邱楼碧云寺的那些传说

(0)

相关推荐

  • 千古之谜 ---漳州虎渡桥(江东桥)

    虎渡桥(江东桥),位于九龙江北溪下游,今龙海市角美镇课堂村西部, 距漳州市16公里,自古以来就是通衢要道.此桥总长约335米,某些石梁长达23.7米,沿宽度用三根石梁组成,每根宽1.7米,高1.9米, ...

  • 现代“愚公”为妻造桥,5年用2万多块石头,建20.3米石拱桥

    说到愚公,人们都会想到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出自<列子>,讲述了愚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最终感动了天帝把山挪走,现在用来比喻那些做事有很强毅力的人.如今,在河北石家庄赞皇黄北 ...

  • 人心凝聚的桥,才经得起岁月冲刷

    几天前刚好有点空闲时间,我独自驱车探寻了惠州的一座古桥. 这座桥叫跃鲤桥,位于惠阳区永湖镇.我在网上查了下资料,跃鲤桥始建于1891年,距今刚好130年.但是,网上对这座桥的地址却介绍的不够详细,只是 ...

  • 大足有位知县在这个地方曾获土地公婆的指引,到底是哪里呢?

    对不起!大足 后知后觉自己对你知之甚少 原来每个地名 还存在着如此精彩的故事 将故事传承下去 就是将大足的文化传播 我们并不年轻 我们可是有故事的了 二仙桥 赵甫华 "二仙桥"是重 ...

  • 民间故事【鲁班爷助建安济桥】魏国锋

    民间故事 鲁班爷助建安济桥 衡水市桃城区 作者 魏国锋 在衡水城西门外横跨于滏阳河上的安济桥,是于清朝乾隆31年(1766年)竣工的一座坚固石桥,它气势宏伟,坚如磐石,虽经200多年洪水冲刷和风雨侵蚀 ...

  • 【灵璧故事】游集镇邱楼村民的“夜生活”

    乡村农民文化广场舞蹁跹一一游集镇邱楼村农民文化广场随记文/邱德龙 听说老家游集邱楼的农民文化休闲广场自二0一六年春节建成开放以来,每天晚上华灯燃亮以后,都会吸引夲村及周边村庄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的涌向广 ...

  • 【灵璧故事】游集镇邱楼碧云寺的那些传说

    邱楼史话之三:   与碧云寺有关的故事 文/ 邱德龙                 既然故事与碧云寺有关,那就先说说碧云寺.               清朝康熙年间,清王朝与历代王朝一样为保江山社 ...

  • 【灵璧故事】游集镇邱楼村史(小考)

    灵璧县游集镇邱楼史话之:  邱楼村史小考 文/ 邱德龙 在距离灵璧县游集街西南约三公里处,一条不算太宽的新阳河纵贯南北,岸上白杨挺拔,岸边绿草如茵,河水清清,游鱼阵阵--站在新阳河大桥远眺,有一个美丽 ...

  • 【灵璧故事】灵璧游集张楼有棵黄叶树

    张楼有棵黄叶树文/ 邱德龙 在灵璧县游集镇张楼行政村东张楼河南居民组的村庄中间有一棵冠如伞盖,枝繁叶茂,树杈枝桠上到处挂满红布彩绸之类的贡品,这便是人们口口传诵二百多年的神奇古树一一黄叶树,由于此树生 ...

  • 【灵璧故事】灵璧游集镇邱楼扎纸艺人代天礼

    邱楼史话之四: 扎纸艺人代天礼 文/ 邱德龙 (图文无关,网络配图) 我小的时候,在邱楼的十里八乡提起代天礼这个名字可是响当当的,人们总要竖起大拇指夸他人品好,德性好,手艺好. 代天礼,何许人也?是乡 ...

  • 【灵璧故事】游集镇的胡大嫂看病

    (快板书) 胡大嫂看病   文/游传化 竹板一打莲花落 村部门前真热闹 今天不把别的表 说说农合和医保 国家政策合民意 农民也可上医保 保小病   保大病 看病住院能报销 有的家庭真糊涂 一点小钱不愿 ...

  • 【灵璧模范】游集镇这位张淑慧,您认识吗?传颂她的快板书都出来了!

    (快板书) 自强模范张淑慧 文/ 游传化 竹板一打响连环 小嘴一张顺口连 今天不把别人表 说说淑慧不平凡 淑慧年纪不算大 今年三十把七单 自幼身体有残疾 身高不足一米三 家住灵璧游集镇 九集村的后练滩 ...

  • 【灵璧故事】游集镇榆(鱼)上桥的故事

     灵璧 游集镇榆(鱼)上桥的故事 文/游传化 位于灵璧县北部游集镇李楼村王巷庄和朝阳镇殷寨村之间的运料河上原有一座五孔石桥,两岸七十岁以上的居民不但清楚地记得这座桥的故事而且亲眼目睹了这座桥的兴衰.据 ...

  • 【灵璧楷模】游集镇政府大院里这间小屋,涌进来好多人

    小小工作室   化解大矛盾 文 / 邱德龙 在游集镇政府的大院内有一间设备简朴素雅的工作室,正面墙上庄重的政协会徽下"发挥政协优势,服务发展大局″十二个红彤彤的大字包涵了这间工作室的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