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宫选宫女,除了挑少女的容貌,还须被检查隐私?

【中国古代宫女来自哪里?少女除了被挑容貌,还须被如此冒犯?】中国古代的皇帝,在各方面都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其中令无数民间男子都羡慕的一点,便是后宫无数的佳丽。众所周知,每个皇帝除了自己主要的配偶——皇后之外,几乎全都都拥有众多貌美的嫔妃。

据史料记载,商朝的祖乙、祖丁、武丁等几个王,每个人都拥有几个正式记载在册的老婆;《诗经·大雅》说文王“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所谓“文王百子”的故事,就是说文王曾经生下一百个儿子。试想,在那样落后的时代, 要生养一百个儿子需要多少个女人啊?又会有多少个女人在生育子女的过程中,会有几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啊!由此也可见,周文王当初身边的女人一定不会少。《墨子·辞过篇》说:“当今之君,其畜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

皇帝身边的女人多了,就必须建造房子安置他们,所以围绕着皇帝周围便建了越来越多的庭院,供给那些“六尚诸司”的后宫佳丽生活。光有庭院也不行,还要有相当数量的人在其中服役,伺候皇帝及他的女人,这就产生了宫女和太监,这里只重点说一下宫女的来源。

宫女的来源最早的来源是诸侯征战中俘获来的外地或外族的女俘,战胜国的统治者通常都会将敌人的妻女占为己有。到了汉代以后,改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马,“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相法者,载还后官,择视可否。”开了皇帝选美的先河,以后的各个朝代中,这种“选美”的做法便一直沿袭下来。差不多每隔几年或者碰上皇帝一时高兴,下面的官员便开始挑选大量年轻貌美的女子进官。这些被选中的民间少女,包括大家闺秀,亦有贵族千金,甚至还有邻国的外族女子,例如,明朝的朱元璋及朱棣等人的妃嫔中便常有有高丽(朝鲜)女子。

为了皇帝选美,统治阶级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以禁止民众的正常婚姻,不惜给民间嫁娶行动按下暂停键。据《晋书·武帝传》记载:“ 诏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备六宫。采择未毕,权禁断婚姻。”就是说在皇帝选美结束以前暂时禁止适龄青年的婚配。现在看起来,这样的诏令实在不公平,甚至是荒唐至极的。

古代的"选美”虽然属于朝廷的非主流行动,但也有着像科举考试一样的一套固定规矩和流程。这些规矩或流程根本无视被选的少女,将其视为无生命的物品一般,根本无视她们的人格尊严。纪昀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记载,明朝天启元年,明熹宗曾选天下淑女年十三至十六岁者五千人集于京师,并将她们编为几十个小组,分别由内监进行巡视挑选。其中稍高、稍短、稍肥、稍瘦、声音稍浊、举止稍轻躁,以及身体某个部位稍不合法相的都被淘汰遣回。如此这般筛选几次,才将剩下的一千人召入宫内作为宫女,其余四千被折腾一通后,又被遣回。一千宫女进宫以后,皇帝还要再让老宫娥将她们分别引进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选其中三百人充当宫女的头目。这些少女在内官中生活一个月后,皇帝再通过观察她们的性情、言论,最后评出其中刚柔愚智贤否者,选出五十人成为新的妃嫔。

虽然,皇帝选美过程很复杂,概率也不高,但是希望女儿入宫,期望有朝一日成为皇亲者还是大有人在的,但大多数人还是对皇帝这种“选美"的行动表示深恶痛绝的,他们认为将女儿送进皇宫简直就是送进了人间地狱,能逃避就要尽量逃避。比如《武元杨皇后传》中就记载,当时的晋武帝司马炎要选美时,“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意思就是为躲避入选皇帝的选美,许多有钱人家的子女都不惜穿破烂衣服,丑化自己的妆容,以达到躲避过去的目的。人们熟知的传统戏曲《拉郎配》,就是一出改编自明代著名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的《韩秀才乘乱聘娇妻》,讲述了民间少女为躲避皇帝选秀,一夜之间纷纷拉抢男人来婚配,结果闹出不少笑话的故事。然而从这些笑话中,人们也应该能体会到其中人物所包含的无奈与辛酸。

关于皇帝选宫女最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竟专门制定法律来制裁那些逃避选秀女的人及其家属,规定凡是有隐匿者便以不敬之罪论处。比如《北齐书·后主本纪》就记载说:“武平七年二月,括杂户女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嫁者齐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藏匿自家女儿被皇帝选秀女的家长,就要被判处死刑,这真是残酷无理至极的规定。

由以上分析可见,古代宫女最初主要来自战争中的女俘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皇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皇帝不再满足于只挑选那些女俘虏进宫,而将选宫女的范围扩大到民间,并通过一定的规定,强行推动实施,令人不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