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网临雅江 度桥蹑半空——记墨脱德兴藤网桥

中国国家地理 时间:2018年09月26日  作者: 李饴

藤网桥是居住在西藏墨脱县的门巴族和珞巴族民众用珞渝地区生长的白藤编制而成的桥梁,受蜘蛛织网的启发,分别用粗藤和细藤编织成经纬线,外形呈管网状,故名藤网桥。

德兴藤网桥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驻地以西的德兴乡境内,横跨于雅鲁藏布江上空,离江面50多米,桥长150余米,像一条蛟龙,咬山缠岭飞腾在大江之上,是历史上当地民众横渡雅鲁藏布江的重要通道。德兴藤网桥是珞巴族人民建造的最宏伟、最状观的网桥之一,桥的位置选择、造桥的原料和编织技艺等方面,都显示了当地民众惊人的文化创造力,反映了珞巴族建桥艺术的最高水平。

德兴藤网桥正依靠其独有的特色和无尽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悠久的历史——三百年的沉淀

藤网桥的建造者珞巴族是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据80年代初国家民委编写的出版物,珞巴族数量已超过30万,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情况,目前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我国实际控制区内仅有2300余人,其余处在印占区无法详细统计。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

珞渝地区山路崎岖,山高谷深,江河阻隔,水流湍急,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穿藤网,是珞巴族的交通绝技。解放前,珞巴族除了有供人行走涉渡的小道、桥梁及供人攀援的木梯、藤索外,没有车马舟船等交通工具,全靠徒步行走。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珞巴族人民创造了多种独特的架桥技术,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竹木桥、溜索桥、藤网桥等,其中藤网桥最具特色,也最能显示珞巴族建桥技艺。

德兴藤网桥建造起始时间不可考,约建于清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康藏边地史学家刘赞廷在《西南野人山归流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白玛岗界,其地气候温和,森林弥漫数千里,花木遍山,藤萝为桥,诚为化外之桃园。”白玛岗,指的是西藏墨脱,而藤萝为桥,说的就是墨脱德兴特有的藤网桥。1996年墨脱县藤网桥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特的地理位置——雅鲁藏布江上的奇迹

德兴藤网桥所在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坡,地处北纬27度33分~29度49分,东经93度44分~96度08分,三面高山环列(北倚海拔7756m的南迦巴瓦峰,西靠多雄拉、丹娘拉等山脉,东沿念金岗日、阿拉雅日等山脉),雅鲁藏布江下游纵贯南流,地势北高南低(低至海拔500-600m),为典型的半封闭式高山峡谷区。”(《西藏科技》1992第4期——徐凤翔文)德兴村平均海拔1200米,地处雅鲁藏布江右岸,隔江与墨脱镇相望,南与背崩巴登村相接,气候温暖、多雨、潮湿,居住民以门巴族为主,其手工编织远近闻名。

德兴藤网桥不是建造在普通的江河上,而是建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段上,横跨于雅鲁藏布江上空,像一条蛟龙,咬山缠岭飞腾在大江之上,桀骜不驯的雅鲁藏布江被踩到了脚下。杨辉麟对此有文著说:雅鲁藏布江像一条放荡不羁的蛟龙,从甲马央宗奔流而下,穿恶谷落险滩,数曲数折,横贯令人生畏的墨脱。横跨在雅鲁藏布江上的德兴藤网桥,已经成为了一处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因为它是至今保留在雅鲁藏布江上的唯一的一座藤网桥,所以就更令人景仰。

智慧的结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藤索桥是一奇特的桥,没有桥墩,不用木板,一个铁钉也找不到。据当地人介绍,藤网桥是用森林里生长的一种韧性很强的白藤(白藤,常绿本植物,茎蔓细长,有40米高,柔软而坚韧,它是编织篮、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绞制成手腕粗的藤索,共两根,用箭射引线牵过江去,在两岸岩石或大树上固定,悠悠悬于大江之上,再编制约一米六高、一米宽的椭圆藤圈,几步一个,吊系在藤索上,藤圈下半部分用藤条纵横织密,人便可以通行了。也有传说,让鱼衔着引线,到江对岸,再把藤索拉过去。这便显出奇丽迷幻的想象,地域风情文化的姿彩。

据中国民族报2014年第007版报道,一般200米长的索桥,需要3600公斤藤条,修一个索桥需要20人,历时10天才能竣工。制作时首先要将藤条一劈两半,再将由劈成两半的藤条接成需要的长度,然后一根根拉到对岸。一般总共需要35根藤条,再将由25个硬藤做的藤圈均匀地放置在桥上,藤条在外,藤圈在内。35根藤条分布是:桥的左侧和右侧各10根,桥的上部是空的。硬圈放好后,用细藤绳将它固定在藤条上,底部用细藤编织成一个网状的圆筒。藤网桥的制作工艺精湛,非常适合墨脱的亚热带气候,但是由于藤条韧性有限,容易断裂,每年都需要维修加固。

惊险的经历——人行其中,如入隧道

进了藤网桥,就如同进了一个网状的颤颤抖抖弯弯曲曲的圆筒笼子。头上蓝天白日,脚下是汹涌澎湃波浪翻滚南去的雅鲁藏布江。越到中间摇晃得越利害,不光上下,左右也晃荡得很,行人必须顺着藤网桥弹性的起落而迈步,弹起时,一只脚便因势抬起;跌落时,再踏步向前,就这样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缓慢前行。此时,人走在桥上,就像钻进了一道弯形的管子,每动一步,整个桥身都跟着颤动,给人颤颤悠悠的感觉,甚至惊险,但整个桥近似密封,颇为安全。

据史料记载,1911年7月30日,清军管带刘赞廷在《西南野人山归流记》中描述了过藤网桥的经历:“沿江而行,见两岸狭窄之处,有藤桥数道悬于空中。据土人云,及悬崖生藤长有十余丈者,猿猴作秋千,两相勾接成桥,以渡往来,名曰猴桥,年久可以渡人……人行其上,藤萝映罩,一奇景也。”清军管带陈渠珍也在《艽野尘梦》中有过生动的叙述:“自波密入野番,中界白马杠(今墨脱县)大山……两岸绝壁百丈,遍生野藤,粗如刀柄……桥形如长龙,中空如竹。人行其中,如入隧道。野人呼为夥惹藤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脱还有4座藤网桥,百余根藤溜索。近年来,墨脱江河上的藤溜索和藤网桥慢慢地不见了,为确保人身安全,德兴藤网桥已于1997年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安全的一座座钢索吊桥。传统原始的藤溜索、藤网桥已成了人们梦中的记忆。

=====================================

西藏旅游景点:雅鲁藏布江下游的藤网桥

清醒的沉沦关注
2020-02-15

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梁,有铁桥、石桥、木桥、竹桥、钢筋水泥桥、铁索桥。可是,有一种桥,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只有来到西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才能见到。这种桥,叫做藤网桥。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江水湍急,一秒钟可以流十几米。大江中,礁石大牙交错,江岸又高又陡,高山夹着深谷,地形十分险峻。这一带的江面,既不能渡船,又不能架桥,交通太不方便了。

但是,江两边的人民总得互相来往呀!怎么办?住在这里的珞巴族、门巴族和藏族人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想到了利用山上的藤子。这种藤长得很长,有的长达十几丈、二十丈呢。这种山藤又十分耐磨、耐拉,当地人民把它用来摆荡,从一个山头摆到另一个山头,从一条河涧荡到另一条河涧。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有人发觉利用这种山藤来搭桥。其中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

广告亚马逊kindle电子书,每日精选特价电子书.免费下载跨平台Kindle阅读软件!

早在三百多年前,住在这大江下游两边的人群中,有兄弟二人。哥哥住在江东,弟弟住在江西,他俩都是以打猎捕鱼为生。兄弟俩天天到江边捕鱼,江面很窄,互相看得清彼此的模样。可是,江水咆哮,发出哗哗的声响,兄弟俩想说话,喊破喉咙都听不清。真是愁死人哪!有一天,兄弟俩又到江边打鱼,正看看打得差不多,要挥手告别了,突然,江心出现了一条好大好大的鱼。兄弟俩不约而同地拉弓搭箭,说也巧,兄弟俩都射中了那条大鱼。也怪,那大鱼并不躲开,而是带眷箭在江面上游来游去。

这时,哥哥想出个办法,他在箭尾上拴上一根细山藤,,用尽力气,把箭射出去,射中了那条鱼。弟弟也学着哥哥的办法,也射中了那条鱼。可是,兄弟俩拴的藤子都太细,没有办法把鱼拉到岸边。他俩又不断地射出带有细藤的箭,刹时间,十几支箭都射中了鱼身,鱼在水上发怒地挣扎、打滚,滚呀、滚呀,这条大鱼居然把细藤绞成一根粗绳子。兄弟俩都看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

广告全国高校指定知网查重查重结果和学校检测一致报告支持知网验证适用于专本硕博^^职称 投稿期刊查重已服务于超1000万全国学...

这次,倒是弟弟有办法了,他把藤头收拢,捆在江边一棵树上,并回过头来,示意哥哥也学着他的样子做。哥哥也把藤缚在树上,这时,一条藤绳桥便形成了。他俩高兴地抓住绳子,一节一节地溜到江心,站在大鱼身上,紧紧抱在一起。为了使以后天天可以见面,哥俩回到岸上,便砍了许多粗藤,接在细藤头上,从江东拉到江西。于是,一根根的粗藤子横跨江面了。他俩又砍来一些细藤,在粗藤上编织成网。这样,尽管摇摇晃晃,但人们可以拉着上面的粗藤,脚踩在下面的藤网上,自由地来往了。

听说这就是第一座藤网桥的来历。开始走藤网桥,虽然人罩在网里,因脚下便是咆酵的江水,藤网又摇来晃去,每前进一步,都感觉到挺可怕的。第一次踏上藤网桥,就像不会游泳的人第一次下河一样,心里发慌,两眼直盯着藤网,恐怕一脚踩空,跌到江里去。可是,当地的群众过桥,自由自在,他们顺着网桥的晃势,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走平地那样轻松。

总之,亲爱的朋友,假如你到西藏去,一定要到雅鲁藏布江边亲眼看一看那有趣的藤网桥。最好是大着胆子,亲自到桥上去走一走,体会体会那荡秋千式的过桥滋味。

(0)

相关推荐

  • 西藏之旅(一百零一):黑色梯田(墨脱德兴乡)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后山."--王维(唐)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宋) 这两句唐宋诗词里描绘的"野田"和" ...

  • 地球的最后秘境,隐藏在西藏?

    如果问有没有什么一生中绝对要去一次的地方,相信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西藏. 前有"女子花两万多从徐州打车去西藏",后有"儿子带66岁母亲骑行西藏" ...

  • 莲花圣地,秘境墨脱【317西藏行之三十五】

    莲花圣地,秘境墨脱[317西藏行之三十五]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纪实] 墨脱.血红参,补血 莲花圣地,秘境墨脱,奇特自然风貌 雪山与热带雨林共存,高山与大片芭蕉共生 让人怀疑走进了南国园林.荨麻 ...

  • 西藏之旅(一百零二):黑色梯田(墨脱德兴乡)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后山."--王维(唐)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宋) 这两句唐宋诗词里描绘的"野田"和" ...

  •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墨脱:追随雅江到果果塘大拐弯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 墨脱:追随雅江到果果塘大拐弯 虽然没有阳光,但这云蒸雾罩里的群山.村庄 与奔流的雅鲁藏布江, 为真实的墨脱增添了仙境的缥缈.神秘之感. 人要实,景要虚 . 试想:如果没有 ...

  •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墨脱最值得去的五个地方

    单人摩旅西藏(四十) 墨脱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同时也是西藏海拔最低.气候最温和.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西藏不可多得的天赋宝地,被称为"隐秘的世外桃源".那么墨脱到底有哪些值得 ...

  • 不只有溜索,墨脱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渡江方式

    单人摩旅西藏(三十九) 墨脱,在人们心中那是一个梦想中的世外桃源,古老而又神秘,境内有着如仙境般的绝美风景,还有历史悠久的门珞文化.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壮丽的自然奇观,还能看到很多展示墨脱人民智慧的建 ...

  • 江一桥 ▏娄山关避暑记

    娄山关避暑记 作者 ▏江一桥 7月25日,一早,坐动车到娄山关南下. 出火车站,早已等候在此的农家乐老板,便驾车迎我们回家. 此农家乐在娄山关风景区板桥镇的范家湾,范家湾无人姓范,全姓陈.这范家湾的主 ...

  • 西藏行之《拉林雅江》

    (西藏"江南") * "藏头诗" <拉林雅江> 张湘晋 拉萨早发车 林芝宿晚间 雅鲁藏布美 江碧一路妍 注:本组照片均系从拉萨到林芝旅游大巴上行进中 ...

  • 318自驾西藏攻略2:过康定后,别开过雅江!你知道为啥吗?

    从康定再向西,才算是正式踏上了高原.康定城其实是在一个落差3000米的超级山坡的半山腰上. 我为处女游西藏的朋友规划的行程,第二天是从康定到雅江(第一天成都-康定),共行驶140公里,你觉得合理吗? ...

  • 更学教育:怎么才能提升网店的关注度,谁有妙招?

    不管是在拼多多开店的商家,还是在其他电商平台开店的商家,都希望自己的店铺有一个比较好的关注度,因为商家是可以向店铺粉丝推送实时讯息的,并且关注店铺的客户相对来说也是对商家感兴趣的,可以算的上是店铺的意 ...

  • 八月二日容藤诗友梧州雅聚唱和集(二)

    题记 八月二日,予闻容州钟浪声兄,龚煜江兄.肖燕女史等一行自黄姚返容,经过梧州.遂招藤州诗友石瑞圣(垒石).黄碧云(碧云).王前伟(南天).李艳玲(朵朵)等与容州胜友会于梧州粤北饭店,以表情谊.席间, ...

  • 八月二日容藤诗友梧州雅聚唱和集

    题记 八月二日,予闻容州钟浪声兄,龚煜江兄.肖燕女史等一行自黄姚返容,经过梧州.遂招藤州诗友石瑞圣(垒石).黄碧云(碧云).王前伟(南天).李艳玲(朵朵)等与容州胜友会于梧州粤北饭店,以表情谊.席间, ...

  • 【网红神曲】《桥边姑娘》—最近很火的一首新歌 听醉了

    点击上面图标欣赏<桥边姑娘> 词:海伦 曲:海伦  视觉:华玮轩 点击上面图标聆听海伦版<桥边姑娘> 一夜之间,又一位姑娘红遍大街小巷.她来自年轻音乐人海伦,名为<桥边姑 ...

  • 跨度198米,长度488米,广州世界级项目开通了,为首座跨江人行桥

    对于旅行,从来都记忆模糊.记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风景,遇到哪些人.尽管人们说,去旅行不在于记忆,而在于当时的那份心情.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家里面的老人或者长辈在讨论当今的城市,这些老人说如今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