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明清黄花梨家具细节图,通过底色纹理棕眼莹光质地气闻辨识
我们以明清老黄花梨与现代海黄、越黄之间的渊源,结合明清黄花梨家具细节图的形式,来对明清黄花梨的辨识方法进行说明。
本文通过底色、纹理、棕眼、莹光、质地、气闻等方面进行说明,仅供大家参考。
再次说明下,有些人喜欢钻牛角钻,如果不喜可以不用评论,不要人身攻击!!
底色
我们知道黄花梨木质金黄,相比之下海黄底色更干净、透亮,越黄底色则略显浑浊、发暗,底色透亮度是区分海越的一大关键。
这是一张明末时期黄花梨小画案的桌面细节,尽管表面包浆厚重,许多地方还留有过去烫灼、划伤的痕迹,但透过这些表面上的干扰,不难感受到黄花梨木清澈可鉴的背景底色。
纹理
木材纹理的清晰度也是区分海黄和越黄的重要依据之一。
海南黄花梨的纹理细致入微,每一根都井井有条,并且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纹理走向也有始有终,即使消失于无形之中,也不会有戛然而止。
越南黄花梨的纹理就相对笼统、混杂,七七八八地交织在一起,仿佛没有梳通的头发,又如熬过的中药渣,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
这是一张清初黄花梨八仙桌的面心板照片,木材纹理边界清晰无毛刺,就连鬼脸图案也像是由一笔一划的条纹构成,
而在越南黄花梨上,鬼脸细节往往含混不清,显得模模糊糊连成一片。
另外,越黄纹理转折突兀,延续的过程中有时会突然中断,连续流畅的感觉较海南黄花梨差了许多。
棕眼
独特的棕眼形状是黄花梨区别于其他木材的一个主要方面,一束束、一簇簇分布不均、却又井然有序的麦穗纹是其典型代表。
一般来说,越黄的棕眼管孔粗大,海黄则显得细密。
从这张明清时期的香几局部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的木头传输养分的导管被横切、纵切、弦切形成的各种剖面,这些棕眼相对于85厘米高的器型来说绝不算大。
如果换做越南黄花梨,很可能管孔中间出现细微的凹陷,管线则形成沟槽,手摸就会感觉到坑洼不平。
莹光
木材的莹光强弱对于区分海黄和越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南黄花梨都有不错的莹光,即使在微弱的光线下也熠熠生辉。
像这把明末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可作为海黄莹光的典范。
金光闪闪的靠背板上,一圈圈明暗相间的条纹,并不是木纹油线的颜色深浅变化形成,而是木材内部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的莹光交替使然。
另外,在筒灯照不到的阴影部分,鹅脖依然散发出幽光。
质地
和颜色、莹光等概念相比,木材质地显得不那么直观。如果从描述质地的形容词入手,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细腻、温润、柔滑,是形容质地时常常用到的词语,对于木材而言,一般由细密度、油性、以及管孔的大小等决定。
这件清初黄花梨五层二门架格就具有这样的木质特点。莹润感背后,是黄花梨细密的材质、充足的油性,以及难以觉察到的管孔棕眼。
气味
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都具有辛香微辣的降香味,有人形容海黄的气味发甜、越黄的味道略酸。
像明末黄花梨大四件柜这样带门或屉的家具,天生就有这样的条件:长期密闭的空间里充满了木头内部散发出来的味道,只需打开柜门便即可得知。
对于无门无屉的家具,不能打磨或火烤,却也有一些简单的办法来闻木头的味道,随后将另文专题介绍。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明清老黄花梨也是海黄或越黄中的一种。
另外,黄花梨辨识是一门经验科学,明和暗,粗与细,以及酸、甜等都是在实践中对比体验才能领会的结果,到现实中上手才是水平提高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