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之,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
大明朝开国,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朱由检国祚276年,离不开文臣武将的付出,而太祖能夺取元朝的天下却离不开我们今天讲的主角-----淮西二十四将。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一朝的盛世,离不开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东汉光武帝刘秀能开创东汉霸业离不开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一样,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也是大明的功臣。所以要夺取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朱元璋一个人也是打不下来天下的,还得靠这些英勇无比的大将不计生死的付出。
这淮西二十四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时,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分别是徐达、汤和、常遇春、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下面我们聊聊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先聊功劳最大的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和太祖是同乡,还是朱元璋的光腚伙伴。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郭子兴在濠州举义,反叛元朝,自立为除阳王,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从而和朱元璋双剑合璧,逐鹿中原。
在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扛过大旗,实力逐步强大,与张士诚、陈友谅、刘福通等鼎足而立。徐达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后,次年秋徐达将刘福通活捉,韩林儿被朱元璋杀死。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灭张士诚,东征结束灭张士诚及刘福通。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达西逃在鄱阳湖灭陈友谅。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年),徐达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围大都,然而大都无人守卫,北伐灭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夏,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达为中书右丞相。一切准备就绪,朱元璋下达了进攻北元的命令。自此元朝残余势力尽灭,朱元璋统一中国。
太祖朱元璋开国徐达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为大明朝立下不朽之功。其长女嫁给永乐皇帝朱棣,也就是后来的孝仁皇后。最后成了大明朝的囯丈。
下面来谈谈汤和,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也是朱元璋是老乡,也是光腚的伙伴。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后通知朱元璋及徐达投靠郭子兴,郭子兴去世后跟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谅。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经过计攻常州、平定福建、随徐达西征北伐立下汗马功劳。洪武五年(1372年) 官职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爵位封为中山侯,每年的俸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与子孙世袭的凭证。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汤和晋封为信国公,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参加商议军国大事。汤和多次去中都、临清、北平操练军队,修缮城墙。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汤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找机会对他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开始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正是汤河的精明,提早觉察到鸟兽尽良弓藏的道理,也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自弃兵权,回老家修养,天天家里歌舞升平,才逃脱了朱元璋的猜忌,在朱元璋晚年屠戮的时候是唯一一位没有受到牵连的功臣,平安度余生,最后安享晚年。
现在来谈谈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起初朱元璋瞧不上常遇春,所谓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这时的常遇春是襟袍未曾展开。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派遣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后被常遇春三下五除二就攻下了。鏖战衢州使得常遇春的军事才能展现无疑,也让朱元璋信服。经过九华山大战后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最终陈友谅战死,为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国扫清了最大的障碍。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将李思齐由凤翔奔临洮,力竭投降。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到应昌府。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元顺帝被杀,元朝覆灭。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
常遇春东征西讨灭张士诚、陈友谅,又和徐达一起灭元,大明朝的开国也离不开常遇春的不朽功勋,只可惜死在了征途的路上,以身献国。其后代承袭爵位,到建文一朝,因反对朱棣的靖难之役被杀,所谓“一门忠烈”。常遇春虽然身献社稷,但是其长女嫁给了太祖的嫡长子朱标,成为太子妃,如果不是朱标早亡,也是后朝的皇后,常遇春也是当之无愧的囯丈。后来朱允炆登基,也是常遇春的外孙,常遇春的女儿也成为太后,一家荣光。
二十四将因为人数太多都为太祖立下大功劳,不一一聊,今天就聊大家比较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