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饮食(红楼梦中三十六计)
《红楼梦》和四大名著中的那三部不一样,它写的是上层社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曹雪芹有生活实践,所以这些东西写的丰富多彩,这要是没在那个大家庭生活过,凭想象力发挥,那就跟笑话里那俩农民说老佛爷似的,认为老佛爷天天吃饺子,或者把两张油饼摞在一起吃,满嘴流油,这倒也是从他们的生活当中生发出来的想象。
既然曹雪芹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来描写,那么他写出来的衣食住行应该是真实的,不过也有人有过质疑。今天咱们说《红楼梦》里的饮食,这里面就有这样的东西,就是那道著名的茄鲞。
看过《红楼梦》的您都知道,这道菜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贾母在大观园设宴时,让王熙凤拿出来给刘姥姥品尝的。这道菜的做法是这样的:“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这最后一句,这个“炒的鸡瓜”,这东西有点争议,有的说是鸡爪,抄错了;有的说是鸡瓜子,就是鸡丁啊。我同意后者,因为要是鸡爪子,你告诉我怎么拌?而且鸡爪子在菜里,刘姥姥肯定看得出来啊。当然,关于这道菜最大的争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有人照着书上写的方法做了,结果做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法吃,所以才会质疑到底是不是真有这个东西,毕竟除了《红楼梦》里,也没见哪家饭馆有这个东西,其真实性存疑。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琢磨的:首先我认为这个东西还是有的,这东西要是光凭想象,这有点太难了,毕竟这个做法有点忒不走寻常路了。不过照着做完了出不来那个味道,这个也应该不是编的,没必要编。究竟是怎么回事?主要问题就在于曹雪芹先生不是厨子,《红楼梦》也不是大众菜谱,把每道菜的做法都写得明明白白,让你能当教科书用。这部书里面描写的吃食有上百种,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说它们的制作工艺。这就是因为作为家里的少爷,曹雪芹先生不管做,只管吃,所以你让他记住吃食的名称很容易,你让他明白怎么做的,这个太难了。这里面就是这道茄鲞他稍微写了一下怎么做的,这说明曹雪芹先生对这道菜记忆犹新,印象很深刻,这更说明这道菜必然是有的。但是虽然印象深刻,但是说到烹饪方法,他也只能写一个大概齐,因为他毕竟没有亲自操作过,甚至可能连看厨子做都没有过,他就看过端上来的成品,然后吃就行了。这个做法,他可能就是听过那么一耳朵,或者他好奇,跟人家打听过,记了个马马虎虎,写到书里的就是他能想得起来的部分,这里面做菜的流程估计并不全,肯定有缺项的,而且还很可能有记错了的地方。关键是人家没惦着让后来的人当菜谱看啊,您非要跟着较真,照着做,那肯定做不出这个味道。
您要问那怎么才能做出这个味道?要我说,没希望了,根本不可能。因为这玩意就没有流传下来,真正的做法失传了,就算是您以书里的描写为底板,不断改进,那也不是《红楼梦》里这东西的原味了,也是您自己发明的这玩意。其实这样失传的菜品不只是这个茄鲞,我在杭州吃过一次八宝豆腐,那是康熙爷最爱吃的一道菜,我一吃那个味道,就算是我吃不起宫廷那么高端的,有所简化,那个味道也实在说不过去。当年的御厨要是给康熙爷做出来的是这东西,估计早就灭门九族了。一个意思,做法没传下来。当时的厨子一般都没文化,好多厨子字都不认识,手艺都是口口相传,一旦遇到什么变故,徒弟没教出来,师傅就完了,那这个菜就算没了,中国菜又最讲究火候和手法,别人凭着大概齐的做法真弄不出来,茄鲞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说完了这个,再说点儿《红楼梦》里其它的吃食。到了清朝,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食材都已经在中国出现了,饮食品种极大丰富。特别是上层社会,能吃的那太多了,所以《红楼梦》里才出现了大量的饮食名称,不过大部分食品只是提到了一个名字,没有什么多说的必要,咱们就说说几个有故事的。
先说主子里面有做菜手艺的,这位是宁国府的尤氏大奶奶,她糟的鹅掌和鸭舌很不错,贾宝玉吃了一次,念念不忘。到了薛姨妈那里,也念叨这个,薛姨妈也拿出她做的鹅掌和鸭舌来给宝玉尝。不过可能薛姨妈的手艺不如尤氏大奶奶,因为宝玉吃了以后没表示什么,倒是嚷着要喝酒。
说到这儿,咱们说说《红楼梦》里面的酒,清朝已经有了现在这种蒸馏酒,也就是那种高度白酒。除了高度白酒,当时还有米酒、黄酒和葡萄酒,跟现在相比,就缺少啤酒了。啤酒是晚清的时候,外国人传进来的,写书那会儿还没有。《红楼梦》里写的酒肯定是黄酒,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回书里已经说过了:“那刘姥姥因喝了些酒,他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碗茶,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当时虽然已经有了高度白酒,但是上层社会还是以黄酒为主。到后来袁大总统请客,还是用黄酒。《红楼梦》电视剧里把握的很准,喝酒的镜头里面,酒全是黄酒。
说到喝的,《红楼梦》里还提到牛奶,袭人爱喝这个。过年了,袭人请假回家,贾宝玉这儿有一碗牛奶,他想着袭人爱喝,就给她留着。结果贾宝玉的乳母李嬷嬷看见了,她给喝了。牛奶在当时还是比较稀有的饮料,不像现在,想怎么喝怎么喝,喝了就不好找了。宝玉急了,这就要把李嬷嬷赶出去,还是袭人压事,告诉贾宝玉,说我就想吃风干的栗子,你去给我剥去,把宝玉的注意力引开,一天云彩散了。
这是压事的,还有那挑事的,前面说过,迎春房里的大丫鬟司棋领着人把大观园里的小厨房给砸了,起因是一碗鸡蛋羹。司棋派小丫鬟莲花传话,说自己想吃一碗鸡蛋羹,让厨房管事的柳嫂子给做。柳嫂子不管,说了,她的任务就是做好一日三餐,如果谁要单点,得拿钱来。举的例子是宝姐姐想吃油盐炒枸杞芽,就派人送钱来。顺便说一句,晴雯爱吃茼蒿,也让柳嫂子给做过,这个是小丫鬟莲花看见的,收没收钱不知道。必须承认,柳嫂子也不见得非要收钱才单做菜,对于一些有头有脸的,她有时也得巴结着,司棋砸厨房也是不忿这个。但是没办法,人家柳嫂子并没有失职,本分都尽到了,剩下这个完全看人家自愿了,您这个理挑的就没道理了。
今天重点不是说的这个,柳嫂子重点巴结的就是宝玉这房里的人,因为她想把女儿五儿送到宝玉房里工作,所以那叫有求必应。芳官来了,不直接点菜,说是宝二爷要吃一宗凉凉酸酸的素菜,别搁香油,她不但答应,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她也乐此不疲。这时候探春的丫鬟蝉儿来拿托柳嫂子买的糕,芳官看见了,非要吃,蝉儿说这是我买的。柳嫂子赶紧又拿出一盘糕给芳官吃,芳官还不吃了。不吃就不吃吧,她祸祸。把糕掰开了打鸟玩,就为气蝉儿,这就叫糟践东西,有点太狂了。芳官的做派确实有点让人瞧不上,到后来宝玉过生日,柳嫂子送来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都是好东西,宝玉都吃得很香,芳官来一句:“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您看了吗?吃的太好了,惯出毛病来了。按说芳官是被卖到贾府的小戏子,家里不可能是什么富贵人家,必然是苦出身,几天好日子就有点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整部书里,说过这个话的除了她就是贾母了。贾母是在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时候,小丫鬟给上点心。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
先不说别的,我是开了眼了,还有螃蟹馅的饺子。不过贾母虽然也说过这话,但是人家老太太都没有故意糟蹋粮食,就是不喜欢油腻而已。芳官的做派确实有点过分了,又要佩服曹雪芹先生了,他对部分搞文艺的人物的做派也是了如指掌,二百年前就写的栩栩如生,古今一辙啊。所以我觉得芳官最后被赶出去也没什么可惋惜的,性格决定命运,自己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其实芳官也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丫鬟,她是唱戏的,丫鬟的工作她是一点不懂,还得别人一点一点地教。她的学习也是从吃食开始的,宝玉吃晚饭,有一碗火腿鲜笋汤,袭人让她学着吹汤。先不说这个,《红楼梦》里面做汤非常喜欢用笋和鸡皮,这里是火腿鲜笋汤,前面说了虾丸鸡皮汤,还有宝玉在薛姨妈那里喝的是酸笋鸡皮汤,《红楼梦》里还提到一道菜叫做鸡髓笋。
说道做汤,贾府里这个汤也是真讲究,宝玉挨打之后想喝莲叶羹,这东西就是鸡汤加点荷叶,用荷叶的清香配着鸡汤的鲜美。这个不重要,关键是这个荷叶不是随便放里面的,它先用一套四个的模子,有菊花形状的,有莲蓬形状的,还有梅花和菱角形状,把荷叶做成这样的形状,放汤里,又好看又好喝,就是有点繁琐。所以宝玉一提要喝这个,王熙凤就说:“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这个吃了。”薛姨妈看了这套银模子也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若不说出来,我见这个也不认得这是作什么用的。”您看,连同为四大家族的薛家都没见过。只不过我觉得这么弄汤也是有点吃饱了没事儿干的意思。
最后再说说史湘云,史大姑娘吃东西非常豪迈,也跟她平时的做派一样。她跟贾宝玉一块儿,拿了一块儿鹿肉吃烧烤。最有意思的是她醉眠芍药茵,也就她能喝醉了酒,露天地就在那儿睡觉。而且就在这一次,她拿半个鸭头出来吃,吃着还来了一句:“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这句话我真是记忆犹新,也是看完了这个,就开始特别爱吃鸭头。
《红楼梦》里的饮食就说这么多,下一段咱们说的还是入口的东西,说说《红楼梦》里出现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