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实向虚”并不只是“房事”过多
房地产只是金融“脱实向虚”的一种表现,资金转道进入虚拟经济更令人担心!
谭浩俊【原创】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5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报告指出,目前,各类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的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个人住房贷款加速扩张的态势趋于缓和。
图片来自百度
显然,这是针对去年银行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领域而言。因为,去年下半年,银行新增资金的一大半都来自于个人房贷,而更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则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关照,很多企业都面临极其严峻的资金考验,不少企业则只能继续求助于地下金融,导致非法集资等日益猖獗。
应当说,在各类政策和手段的干预下,资金向房地产领域流动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是,这显然只是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只是解决了“过度”问题,资金向房地产领域转移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更重要的,金融“脱实向虚”,也决不只是资金向房地产领域转移这么简单。很多看起来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经过几道程序以后,相当一部分也转道到了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也就是说,直接转移只是一个方面,间接转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公司、投资公司,都开展了金融业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在企业范围内配置资金资源,集中调度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金融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包括投资、理财、拆借资金等。也就是说,大型企业设立的金融公司,很多也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资金体外循环,甚至不惜利用与银行的谈判优势,低利息拿资金、高利息放资金,赚取利息差。如此一来,真正需要资金的实体企业、中小企业还怎么能够从银行获得资金呢?
图片来自百度
这也意味着,就算金融机构向房地产领域过度放贷的问题解决了,金融机构能够给实体经济放贷了。但是,放贷的结构如何,仍然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对多数金融机构来说,是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所谓的支持实体经济,更多的也只是给大型实体企业提供资金。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型实体企业绝大多数是不缺钱的,尤其是央企,更是资金实力雄厚、富裕资金很多。再从银行获得资金,就只能转道到其他方面,赚取利息差。表面上的支持实体经济,实质仍是“脱实向虚”,所不同的是,操作主体发生了变化,银行变成了企业。更重要的,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还都有房地产业务,如央企中,当年承诺退出房地产业务的78家央企,大多至今没有退出,仍然在从事房地产业务。那么,企业在内部资金调度过程中,是否会在外部融资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调剂的方式解决呢?而企业金融公司的资金,则通过银行取得,不等于银行资金又转入到房地产领域了吗?
很显然,解决金融“脱实向虚”的问题,重点应当放在中小企业身上,亦即在银行的信贷资金中,到底有多少是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尤其是新增信贷资金,有没有提高中小企业的占比,提高了多少。如果只是笼统地计算一下实体经济获得了多少资金,就有可能出现很多水分、出现许多假象。而事实也不断证明,尽管有关方面一再强调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并用所谓的数据来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了。但是,实际情况可能远不如数据表现得那么美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一点也没有缓解。相反,却在货币政策更加稳健的状态下,融资的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了。
何谓深入实际,也许,银行资金是否真的如有关方面数据所反映的那样,可能只有深入到中小企业中了解情况,深入到大型企业中分析情况,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为什么相关专家对央企金控平台建设都提出了应当向实体经济倾斜的建议,都希望金控平台能够帮助实体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型企业设立的金融公司,大多都超出实际业务范围,都变成了放贷公司、理财公司,银行高利贷给企业的资金也很多都被转道到虚拟经济领域、变成体外循环了。
图片来自百度
能够在政策的作用下,不再象去年下半年那样,大量的银行资金转向房地产领域,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金融“脱实向虚”,真的不只是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那么简单,更不是信贷资金不向房地产领域过度转移就算问题解决了。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真正让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到实体经济领域,其中,中小企业是重点。也就是说,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了,那么,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也就基本得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就不会那么尖锐了;二是要优化信贷资金结构,不仅新增信贷资金要向中小企业倾斜,存量信贷资金也要有目的地调整一部分给中小企业,从而改善信贷资金结构。只有实现了这两个方面的目标,金融“脱实向虚”的问题就能够比较好地得到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再提升直接融资的比例,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能全面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