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里的中秋,真美!

今天就是秋佳节,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不仅有传统习俗,更有许多绮丽的故事传说、诗词咏叹。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因为这轮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艺术精品。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希堂”精品《中秋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这位颇为嗜好书法的皇帝所书写的“三希堂”匾额,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对联,也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所谓“三希”,其实有很多种解释。最出名的有两种:一是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是皇帝在勉励自己。另一种是指这里藏着三件稀世珍宝,即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軕的《伯远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

《中秋帖》共3行22个字,内容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没有落款。

赵佶《闰中秋月帖》纸本,手卷,纵35厘米,横4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瘦金”佳作《闰中秋月帖》

《闰中秋月帖》中所记为一首七言律诗:“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詠篇。”

其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

《闰中秋月帖》钤“御书”“宣和殿宝”“宋華审定”“嘉庆御览之宝”等印。虽然没有赵佶的名款,但用笔沉稳流畅,结字方整平和,具有瘦金体典型风格。另外,此帖曾经清代著名诗人、文物收藏家宋荦审定,亦曾入清宫收藏,经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纸本,纵25.2厘米,横3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登高望月写“中秋”

与中秋相关的法帖,还有一幅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中秋登海岱楼诗帖》,为宋代书法家、鉴藏家、收藏家米芾所作:“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

对于此帖,曾有记载说,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诗文之间也还有两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行家里手不能道。

“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望海楼,米芾曾在此地担任涟水军使。自古以来,海岱楼便是文人登览赋诗的景点,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来形容它视野辽阔、宏伟壮丽的景观。其在米芾的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例如《焚香帖》中“雨三日未解,海岱咫尺不能到”,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他虽未登海岱楼,却见迷蒙的景致。而另一阕词《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中,米芾也提到:“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米芾以书法名世,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上,宋朝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极具个性,堪称北宋书坛怪杰狂客。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记载:“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可以说,米芾以晋人的风韵为根基,又参以唐代李北海、颜真卿、沈传师、徐季海等大家的优点,再吸收六朝风骨,从而形成姿容俊美的个人风貌。米芾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给自己做了贴切的注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