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市场化,糖业新变局

AGDATA

作者:林国发

编辑:花生

布瑞克新媒体出品

一、我国糖料区域变化及食糖产量趋势

我国糖料分为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占比大,一度甘蔗糖产量占食糖总量比例超过90%。

我国甜菜种植面积1980年至1991年甜菜种植面积整体呈现增加趋势,1991/92榨季甜菜播种面积达到了1175万亩。1995年进一步放开糖价市场化,糖价短期的快速飙涨后进入下跌周期,期间国有企业深度改革,糖业进入深度整合期,北方甜菜糖厂大量破产,2000年之前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甜菜糖厂全部关停,2000/01榨季全国甜菜播种面积仅为473万亩,产区集中在黑龙江、内蒙、新疆、宁夏、河北地区。2006年农业税改革,玉米、小麦价格稳步上涨,黑龙江大量的甜菜退种,改种玉米,甜菜种植面积进一步下降,2015/16榨季全国甜菜播种面积仅为144万亩。近几年得益于甜菜播种、收获机械化,内蒙古地区甜菜播种面积大幅回升,甜菜种植面积增长至300万亩左右水平。

北方甜菜糖产量1996/97榨季达到了144万吨后,甜菜糖产量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1/02及2002/03榨季糖价回暖影响,甜菜糖产量一度回升至102万吨和124万吨,但随后2003/04榨季产量暴跌至60万吨。甜菜种植面积持续下降,甜菜单产提升,2004/05-2007/08榨季甜菜糖产量大体在70-110万吨波动,但2009/10榨季再次跌至60万吨左右。2010年后随着南方甘蔗种植成本持续增加,甜菜种植优势逐步体现,特别是甜菜种植大范围使用机械化耕作,有效了降低了甜菜单位生产成本,2018/19年全国甜菜播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甜菜糖产量飙升至132万吨,预计2019/20榨季甜菜糖产量达到150万吨,刷新国产甜菜糖最高产量记录。

1980-2007年南方甘蔗种植面积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西逐步取代广东成为全国第一大的甘蔗产区,甘蔗播种面积快速增长。90年度广东甘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开始提升,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呈现震荡增长趋势。2007/08榨季全国甘蔗播种面积达到2563万亩历史最高水平。糖价下跌因素,2009/10榨季甘蔗播种面积一度回落至2430万亩,糖价回升2012/13榨季甘蔗播种面积再次回升至2530万亩水平。但由于甘蔗种植人工需求量,农村青壮劳动力的持续外流,桉树产业及果业发展,甘蔗种植面积呈现持续快速下降趋势,2017/18榨季甘蔗播种面积下降至2050万亩。

我国食糖在2007/08榨季之前产量呈现周期性持续增加,2007/08榨季创下了1484万吨历史最高产量,随后的2个周期的产量高点均未能触及1400万吨,2017/18榨季产量仅为1031万吨,2018/19榨季尚未完全结束,预计产量仅为1050万吨,2018/19榨季为本轮食糖产量增产最后一年,预计2019/20榨季食糖产量小幅下降。

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地区,目前糖料种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于糖料生产成本逐年快速飙升,特别是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且供应紧张导致甘蔗播种面积停滞不前并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截止当前我国甘蔗种植过程中,甘蔗砍收仍以人工为主,甘蔗砍收人工用量大、劳动强大,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甘蔗种植人工短期,农民大量改种桉树等需要人工少且不影响外出务工的作物。目前广西桉树逐步形成产业链,桉树种植、砍收,加工(切片、压板、家具)。果蔬业发展也严重挤压了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未来甘蔗种植只能通过强化机械化耕作比例,降低甘蔗种植劳动强度及劳动量,并利用科技来提升甘蔗单产,方能保证当前甘蔗种植面积,稳住我国一年南方甘蔗糖产量在900万吨供应。

二、我国糖料收购政策变化

1991年之前我国白糖价格与甘蔗收购价格均为政府指导价,1991年食糖流通市场改革,甘蔗收购价格仍以政府指导为主,并参考市场白糖价格进行定价,1996年食糖流通及价格完全市场化后,广东地区甘蔗收购价格市场定价模式逐步转为市场定价。

1996-1999年国内糖价持续低迷,大量的糖厂关闭、整合,1998//99榨季广东甘蔗收购价格出现了130-140元/吨,种植亏损严重,甘蔗种植面积大幅下降。2000年后广东除了粤西地区外,其他地方基本不再种植糖料甘蔗。广东甘蔗收购价格以市场定价为主,开榨初期,制糖企业在主管单位的组织下。基于白糖价格做出相应的甘蔗收购价格,行业收购价格大体一致,榨季期间甘蔗收购价格根据糖价波动率,适当调整收购价格,2010-2014年广东甘蔗收购价格一度调整为目标价格及二次结算相结合方式,但效果较差。广东甘蔗收购价格市场化,有利快速调整甘蔗的种植面积,甘蔗收购价格上调,播种面积增加,而甘蔗种植盈利幅度小或者亏损,播种面积快速下降。

广西作为我国第一大甘蔗产区,甘蔗-制糖产业在其经济中占重要比例,制糖行业税收占部分县市政府税收超过50%。上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期,广西行政政策促进本地区甘蔗面积持续增加,2003榨季开始甘蔗收购价格逐步采用行政指导价加二次结算政策。指导价加二次结算,蔗农充分分享了糖价上涨红利,且种植成本有保障,广西甘蔗面积及产量进一步增加,2007/08榨季广西甘蔗面积及食糖产量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关于印发《广西糖料蔗价款二次结算价格核定暂行办法》的通知及(桂价格〔2011〕95)号通知。截止当前广西甘蔗价格仍以指导价加二次结算方式。

甘蔗指导价加二次结算政策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甘蔗种植收益,稳定甘蔗种植面积,但糖价下跌时候,损害了糖厂利益,糖价下跌糖厂只能求助于政府相应政策救助,如2013-2014年糖价持续下跌,虽然甘蔗指导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调,但未能有效覆盖糖价下跌影响,糖厂亏损严重,2017年至今情况再次出现糖价下跌严重导致了糖厂深度亏损,糖厂拖欠蔗农蔗款情况严重,影响了行业正常发展。

三、广西深化糖业体改革对食糖产业影响

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9〕8号)规定精神,广西甘蔗收购价格调成为:实行市场调节价,从2019/2020年榨季起,我区糖料蔗收购价格退出政府指导价格管理;废止《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 <关于印发广西糖料蔗价款二次结算价格核定暂行办法>的通知》(桂价格〔2011〕95)号文件。积极鼓励种植主体和制糖企业签订糖料蔗订单合同,明确糖料蔗收购价格、收购范围等,鼓励糖料蔗按质论价;做好规范订单合同、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

政府指导价+二次结算甘蔗收购价政策存在15个榨季左右,甘蔗收购价市场化政策虽然明年才实施,有一定缓冲时间,但甘蔗种植主体签订意愿仍较低,主要由于当前我国甘蔗种植主体种植面积普遍较小,种植主体较多,增加了合同签订难度,另外种植主体一定程度担心糖厂在合同中条款不利自己。

短时间推动甘蔗收购价格市场可能对甘蔗种植面积有明显负面影响,特别是当前广西甘蔗款支付比例较小情况下。可能影响未来1-2榨季广西地区甘蔗种植面积。中期来看,甘蔗收购价市场化,有利于糖厂主体主动进行糖价风险管理,减少单纯被动接受价格,同时市场化有利于推动甘蔗积极改善和蔗农的关系,强化进行生产技术水平改造,降低了食糖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打破原有的糖厂蔗区固化政策有利于糖厂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促进糖厂做大,提升国内糖厂平均单厂生产能力。相对蔗农来说,取消了政府指导+二次计算,糖价下跌是,蔗农种植甘蔗出现亏损概率增加,但在糖价上涨周期中可能分享到更高利润。市场化打破了广西糖厂在糖价下跌等政策,糖厂上涨利润过高等问题,同时强化了农民主动降低糖料生产成本及提高甘蔗品质要求。参考北方甜菜种植,糖厂和农民在播种前签订了购销合同,吨糖成本确定,糖厂可以主动的管理糖价,进行风险对冲,2017/18榨季及2018/19榨季北方甜菜糖企业普遍获得较好利润,而广西糖厂由于成本较高加上担心触发二次结算进一步推高了制糖成本,主动套保比例较少,出现较为明显亏损

 长期来看,我国糖厂单厂产量偏少,吨糖人工、固定资产摊分比例高,不利于降低制糖成本,另外糖厂由于蔗区固定,主动技术生产及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国内制糖产业升级。另外蔗农方面缺乏对糖价市场敏感性,种植生产计划调整缓慢,不利于食糖产业快速实现供需平衡,加大了国内糖价波动率。市场化对农民来说如何降低甘蔗种植成本更为迫切,有利于行业种植业的机械化推进,提升甘蔗种植也集中度,而糖厂跟蔗农签订相应原料合同,便于主动管理的糖价进行相应套保,糖价出现下跌时候对冲风险,有利于糖厂制定长期的企业战略。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是一家通过农业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服务于政府、涉农企业、科研机构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司。当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咨询、信息技术、土地流转、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大数据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截止2018年底,布瑞克已与300多县达成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智慧农业合作框架,超过20个县正式开展农业大数据业务。2017年布瑞克县级农业大数据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大数据实践案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