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一架巴基斯坦的波音客机,...
1973年9月,一架巴基斯坦的波音客机,刚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发动机就燃起大火。巴方机组请求飞机空中放油,返回机场降落。塔台指挥员不敢做决定,立即向上报告,然而报告前后经过16道关口,竟无一人肯站出来拍板做决定!
9月9日凌晨1时零8分,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准备返回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1时12分,飞机起飞仅4分钟,三号发动机突然着火。
飞机上当时有乘客120名,机组人员18名。当时正值第二届亚非乒乓球友谊邀请赛在北京落幕,因此机上乘坐的大部分是亚非各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其中有一个还是周总理8日下午才接见过的、以外长为首的上沃尔特政府访华代表团。另外,我民航派出的领航员和报务员也在机上。可想而知,这架飞机一旦失事,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会造成很大的国际影响。
面对突发险情,巴航机组人员一边全力以赴控制火势,一边紧急呼叫首都机场塔台,请求放空燃油,返航降落!
按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此种情况下,返航是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因为飞机刚刚起飞,机上携带的近20吨燃油必须放掉,否则飞机着陆时会更加危险。
面对巴航机组人员的请求,塔台当班指挥员张明亮不敢做决定。因为当时中国民航没有经历过飞机空中放油迫降,首都机场也没有划定空中放油区。于是他火速向所属值班首长汇报,然而那天领班的民航北京管理局政委并非业务领导,对这种情况究竟该如何处理也心中无底,因此他决定上报民航总局调度室和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值班室。然而这两个部门的值班人员同样不敢轻易表态,于是情况再次被逐层上报。就这样,一层报一层,经过了16道关口,却一直无人肯站出来拍板做决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巴航客机继续在夜空中冒险盘旋。机舱里早已慌成一片,有人大叫大嚷,有人掩面痛哭,有人虔心祈祷……
与此同时,消息已从民航总局上报到国务院值班室,值班室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机铃声骤响。正在值班的王书明听完报告知道兹事体大,没有逐级请示,而是直接向总理值班室作了报告。周总理得知此事后震怒,他说:“这种事情还要请示吗?应立即下令放油后返航降落,要绝对保证安全!”周总理要求值班人员立即报告事件处理结果。
值班人员迅速向民航总局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然而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巴航客机此时竟然已经放油返航,并安全着陆了!究竟是谁如此有魄力,在这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当机立断?仔细了解才知道,此人叫张瑞霭,是民航总局副局长,同时还是为周总理飞专机20年的首长专机机长!
原来多方汇报无果后,束手无策的塔台指挥员张明亮又打电话给民航总局副局长张瑞霭。张瑞霭听到急迫的响铃,从睡梦中惊醒,一接电话,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于是立即下达明确指令:情况紧急,不能再等。你马上传我的命令,同意巴航飞机放油返航,并做好地面紧急抢救准备!
然而当张瑞霭赶到塔台时,救护车、救火车已到达现场,但飞机却仍在空中盘旋,原来民航总局调度室答复:北京是首都,不能放油!
千钧一发之际,张瑞霭让塔台指挥员马上发出飞机放油的指令,并说:出了事由我一人承担!
同意放油的答复通过电波飞向正在空中与死神进行搏斗的巴航机组。在塔台指挥下,飞机立即在指定地带把多余的燃油全部放掉,然后开始紧急迫降。
当飞机平稳落地时,100多名乘客争先恐后涌出舱门,有的泪如泉涌,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双膝跪地,有的虔诚地当胸划着十字,还有的拿着亲人的照片不住地亲吻……据悉,这架飞机在空中整整盘旋了33分钟!
周总理得知飞机安全降落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但对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严重官僚主义问题十分重视。
第二天凌晨1点30分,周总理指示,紧急通知民航、总参、空军和国务院值班室的有关同志到人民大会堂开会。
周总理表情十分严肃,一进会场就用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把会场扫视了一遍,然后径直走到张瑞霭面前,亲切地说:“瑞霭同志,你办了一件大好事,你的决定很正确、很果断、很及时!”
接下来,周总理从首都机场的值班人员起,逐级、逐人地询问,当听说张明亮是塔台直接指挥员,就直接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认真听取他汇报当时的情况。随后,周总理又一个一个地向有关单位的同志了解情况。
得知当时民航总局主要负责人认为,张瑞霭未经请示,即下令塔台指挥员指挥飞机放油返航是错误的,要追究其责任时。周总理严厉地批评了这种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风,他说:“领导人作重要指示,就像打仗一样,应该尊重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处理任何事情都应以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并把它始终放在第一位。而有的部门领导不但不这样做,反而在那里追究什么责任。”
批评完后,周总理又让人找来地图和大家一起研究,在首都机场北部山区划定了放油区。最后,周总理指示将此事通报全民航,同时在民航各大机场划定空中放油区。会议开完时已近凌晨5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