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吞进秸秆 吐出肥料
国家推荐性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参编单位征集
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组织执行2019年第四批国家推荐性标准计划的通知》(供销科标字【2020年03号)文件批复,中国再生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起草推荐性国家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此标准的意见回馈、现场调研及研讨会等,并欢迎各企业机构参与起草单位。
“2021中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发酵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会议通知
“2021中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发酵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将于第九届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览会期间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分会主办,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11月22日上午10点于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W5馆现场会议中心开幕,欢迎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企业报名参与。
“2021农业固废(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会议通知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分会的协办的“2021农业固废(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2021年9月22-24日于长春举办。以“创新资源利用、发展低碳产业”为主题,聚焦农业固废(秸秆、木、麻、玉米芯和甘蔗渣等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实践。
近年来,长沙县不断健全和完善秸秆禁烧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坚决遏制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即日起,星沙时报联合长沙县农业农村局推出“秸秆禁烧在行动”专栏,深挖全县各地在秸秆禁烧方面的创新做法,展示“强力推进环境大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的最新成果。
◎星沙时报记者 蒋志斌
如何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利用,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户关注的热点。作为全国五强县的长沙县,以改革创新的勇气不断探索前行,通过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让秸秆成为了绿色财富,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之路。
长沙县通过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让秸秆成为了绿色财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图为长沙骄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秸秆生物质颗粒生产线。曾诗怡 摄
走进黄花镇的春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秸秆制肥车间,一个庞然大物矗立眼前。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它一头“吞”进秸秆,另一头则“吐”出有机肥。
“这是合作社引进的秸秆制肥机。”负责人曹阳介绍,秸秆在机器内经过高温消毒、发酵、分解、净化、浓缩等工序后,便可制作成有机肥,整个过程大约8小时。
曹阳是长沙县颇具名气的种粮大户,跟水稻打了十多年交道。在以往,每当稻子成熟收割,困扰他的便是秸秆处理问题。
“以前是'一烧了之’,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焚烧秸秆已成过去式。”曹阳说,经多方思考和研究,他决定引进秸秆制肥机。
一套设备一年可处理3000至5000亩农田产生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可年产有机肥2000至3000吨。同时对场地要求低,加工过程无环境污染。“既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问题,又能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曹阳说。
用秸秆制作有机肥,只是长沙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道剪影。黄花镇泰瑞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将稻草与建筑废旧模板混合制成生物质颗粒,年产近万吨;位于路口镇的鑫广安农牧服务有限公司与长沙骄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秸秆与猪粪混合制成有机肥(秸秆占10%),年产能2万吨;黄花镇博野有机农业研发出不同规格制肥机,实现基地蔬菜残体循环利用;江背镇自成肉牛养殖场以及部分农户将秸秆收集用作牛羊养殖……这些成功案例在长沙还真不少。
同时,长沙县还建成了9个秸秆收储站点,站房建设面积超1.25万平方米,投入相关设施设备50台套。今年将增至11个,力争实现县域全覆盖,稻草收储能力达5.5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县还以项目库建设方式,重点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典型,通过示范带动效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以中央财政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为依托,以县级配套资金项目为补充,筛选出第一批17家企业、合作社为重点,建立利用、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入库企业、合作社划被分成三类,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建设和收储利用为主,I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秸秆移除利用和改扩建、修缮或增添设施设备为主,II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秸秆移除利用为主。
今年长沙县重点以I、II、II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主推头饲再食型饲粮两用模式(饲料化)、生物质颗料燃料模式(燃料化)、制作有机肥模式(肥料化)以及秸秆粉碎还田(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同时充分利用全县秸秆收储体系优势,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彻底杜绝露天焚烧现象。
日程总览:
会议议程:
特别信息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探索建立规范可行的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与种养殖合作社、收储运环节、再利用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搭建平台,探索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地膜及林业废弃物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模式,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本网所选文章旨在传递更多高价值信息。欢迎推荐,感谢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