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科创板解禁才一天,股东就匆忙减持套现?

为何科创板解禁才一天,

股东就匆忙减持套现?


7月23日,部分锁定一年期的首批科创板首发股份、机构配售以及战略配售股份迎来解禁之后的第二天,首批科创板公司“减持潮”出现了。据中新经纬客户端统计,共有光峰科技、新光光电、乐鑫科技、瀚川智能、沃尔德、西部超导、嘉元科技、容百科技8家科创板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计划。以7月23日收盘价计算,上述8家公司股东减持金额达到67.92亿元人民币。

看到这则消息,忍不住让人想起软银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的事。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到追加投资后的总计8000万美元,让孙正义获得的回报是——2900倍。由此,孙正义也一度成为日本首富。

事实上,当初的阿里巴巴,可能情况还不如现在的科创板公司。正是因为如此,国内投资者都不看好阿里巴巴,都不向马云伸出援助之手。最后,只有孙正义慧眼独具,给了让马云一飞冲天的机会,也给了孙正义自己发财的机会。

按理,阿里巴巴的“教训”,应当引起中国投资者的重视,应当抓紧抓好投资机会,而不要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要知道,很多创业型公司,不可能刚一诞生就表现出成人的样子,就显露出伟人的神态。刚刚诞生的创业型公司,就跟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没有太多差别。关键就看,投资者有没有独到的眼光,有没有长远目光,能不能有耐心去陪伴科技型公司一道成长。显然,孙正义做到了,而中国的投资者却放弃了一次财富爆发性增长的机会。

而今天的科创板公司,竟然在首批公司解禁仅仅一天的情况下,就有8家公司的股东套现68亿而去,从而给科创板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更给相关企业带来不利的伤害。我们不禁要问,此举到底是中国的投资者太没有眼光、太没有产业意识、太没有投资经验呢,还是科创板公司真的没有投资价值。

要知道,出现快速撤离的现象,并不是好现象。对科创板来说,所以叫科创板,能够进入市场的,大多应当是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影响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的,是能够让投资者期待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股东快速套现现象呢?尤其是西部超导,股东减持比例竟然高达14%。不管有什么理由,这样的减持方式,对企业都是致命伤害。而导致股东大量减持的原因,减持最多的二股东认为,是为了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实际上,是因为公司的业绩出现的“变脸”, 公司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4.63%、-13.16%。如此大的变化,自然让公司股东感到恐慌,大股东恐慌了,那普通投资者怎么办呢?大股东都对企业没有信心了,一般投资者还如何对企业有信心呢?

这也意味着,股东匆忙套现,尤其是大股东,可能不是投资无眼光,而是对企业太了解,对企业的前景没有信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科创板企业中,有的可能也是滥竽充数。一旦监管到位,部分企业也可能会因为自身实力不足,而最终退出市场。

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面对企业下滑,作为投资者、尤其是企业大股东来说,更应当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坚定企业信心,鼓励投资者关心和关注企业,而不是自己落荒而逃,给其他投资者带来心理压力、信心压力。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企业处于更加被动和不利的局面。从这点来讲,这次的首批科创板企业被大量减持套现,是不太好的现象,是对科创板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

我们并不反对股东可以依据自身需要减持、套现,但是,决不是无序减持、无序套现。科创板需要企业和投资者的共同呵护,尤其是大股东,应当更加重视企业的培育,企业信心的确立,而不是把利益落袋为安。监管机构面对这种见利就要、获利就逃的投资者,是否也要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在今后的监管中,实施重点监管,并依据实际,对其参与定增、战略投资等予以一定约束,值得思考。我们承认,资本是追逐利润的,但也要把握好度,把握好市场节奏,与企业同成长。否则,应当有所约束与制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