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减税降费需要强化过“紧日子”思想

【原创】

实施减税降费需要强化过“紧日子”思想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据测算,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同时,会议指出,要指导各地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落实省级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基层财政困难地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减轻部分地区财政压力。

减税降费,必须会带来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形成支出上的巨大压力。特别是财政相对贫困地区,更会因为减税降费,使财政收支矛盾扩大,收支制品增加。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已经出现的财政收支矛盾,缓解财政收支压力,需要各级认真研究和思考。

必须注意,虽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下行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从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国际经济形势来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0%,相比4月份的报告下调了0.3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的最低水平。虽然对202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上调至3.4%,与4月份的预测相比,仍下调了0.2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的预测,IMF则做出了2019年增长率为6.1%,比7月时的预测下降了0.1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国际组织是比较悲观的,其中,贸易壁垒是IMF最担心的一个因素。既然未来世界经济仍然缺乏应有的增长动力,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对中国经济增长是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的。所以,还必须做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充分准备,继续加大对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必须有充足的财力做保证,有能够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对策与措施,有不因为减税降费而出现财政运行矛盾加剧、财政供给状况恶化、财政支持公共事业发展手段弱化的现象。不然,同样会引发新的矛盾,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事实也是,财政与经济之间,原本就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经济运行状况平稳时,经济决定财政,经济为财政提供充足的税源,经济给财政提供强大的财力保证。而当经济运行出现困难,特别是实体经济面临强大压力的情况下,财政就要反作用经济,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济补充能量、提供支持,给企业提供水分和养分,让企业能够较好地应对困难、度过难关。

虽然说目前多数地方的财政已经不宽裕,特别是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已经出现了财政收不抵支现象。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削弱对经济的支持,弱化减税降费功能,而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减税降费工作,给企业补充水分与养分。这其中,政府过“紧日子”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也许有人会说,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减税降费以后,财政也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刻,减税降费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没有了减税降费的空间,财政支出已经压缩到无空间可找的地步。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地区的财政,仍然是有着一定的压减空间,甚至比较大的压减空间。特别是行政支出,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更多的是压减了事业经费,而非公用经费,很多单位的公用经费仍然偏高。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年底突击花钱、年底加速开支、年底财政求部门用钱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很多部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而是“基数预算”,如此一来,预算资金的使用就存在着年初多报计划、年底完成不了,年初预算偏大、年底难以实现的问题,导致财政收支预算的不科学、不透明,使财政收支矛盾被人为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无形中扩大财政收支矛盾,导致决策难以科学合理。

也正因为如此,在安排2020年财政预算时,一定要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压缩各种不合理、不急需、不重要的开支,腾出更多财力,解决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事业,满足重点领域的需要,缓解财政收支压力。同时,对某些专项支出,经济发达地区也要发扬风格,给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财政困难地区做点让渡,帮助他们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增强这些地区减税降费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减税降费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