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北路丧葬习俗考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孔林根
目前农村,当推白事最隆重,并由此催生了相关的职业和经纪人,比如司仪、厨师、和尚、道士,还有入殓师、唱班、抬棺材的、搭建灵堂的,甚至专业哭丧的。各个行业之间互相通气,哪里有丧事,消息灵通,一呼百应,配套服务。
专业操办丧事的行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儒,人之需也。孔子早年就是个吹鼓手,后来著书立说,教授弟子,就以“儒”为名建立儒家学派。之后无论如何改朝换代,葬礼都是和孝道联系在一起的,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长期的封建制度把丧事搞得十分复杂,百姓不堪重负。新中国建立后,号召丧事简办,人们也一度响应号召,除掉了一些陈规陋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大肆铺张浪费,宴席规格越来越高,甚至花费几万、几十万建造豪华坟墓。近年来,党员干部禁止大操大办,带头刹住奢靡之风,乡镇、各村建造公益性公墓,努力革除丧葬陋习,回归文明轨道。现在简单地介绍一下宁海北路的丧葬习俗。
送丧的大致步骤为:送终、摊尸(朝门板)、小殓、报庙、死亡登记、报丧、搭建灵堂、哭拜吊唁、择日、做道场、放焰口、大殓、做祭、出丧、合墓、关山、做“七”、祭日。同时,请一桌老婆婆念经,供做道场、放焰口用。
送终:得知亲人将要死亡的消息,无论人在哪里,都要赶回来奔丧。父母亲咽气之前子女齐齐赶到,算有福气。当亲人断气,哭声震天,周围的人听到,就知道哪位已经走了。如果去世的年纪很大了,哭声虽然高亢激越,却听不出多少悲伤的味道,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90以上的人去世叫仙逝,是老人福气好的表现,不用那么伤心了。只有年纪尚轻的亲人离世,才会哭得死去活来,悲痛欲绝。
小殓:帮死者洗身子、穿上寿衣、寿裤、寿鞋等,男的戴好帽子、女的包好头苏,盖好子孙被。也有请人给死者美容的。
摊尸(朝门板):人死了,先用两条长凳、一块门板搭好简易的床,南北方向,靠板壁,把尸体放门板上,面部覆白毛巾,头和脚下各点上灯,叫作“脚头灯”,一碗清水,上面放把沙䥛刀,点香蜡烛,备好菜肴:鱼、肉、豆腐、新腐(油豆腐)香干、豆芽、粉丝等,叫起床羹饭。把死者的床铺搬到室外,垫被、席子、枕头、被子等都烧掉。子女或者亲戚朋友日夜守灵。期间,女儿、媳妇每天凌晨至孝堂啼哭。
报庙:烧好引路牒、经,派人提着灯笼,带着香烛,去家庙或宗庙“报庙”,跟掌管神灵通报死者去世的时间,并恳请给亡灵以照顾。如果白天,需要带伞。同时,到乡镇、街道社会综合事务所进行死亡登记,注销户口,领取安葬费。
报讯:派人到直系亲戚(母亡先舅父姨妈,父亡先伯叔姑妈)“报讯”,报讯人腋下夹把雨伞,雨伞要倒头夹(伞柄朝前),路人看到就知道是报讯人经过,迅速回避。遇过桥、过河(溪坑)、上车、下车都要叫一声“过桥了!”“过河了!”“上车了!”“下车了!”。如果报讯人喝茶、用过点心,旁边要放双碗筷、酒杯、茶杯。报讯人吃好,喝好离开,叫一声“某人,回去了!”做女儿必须哭送,摔碗;如果是一般亲戚,就把碗摔碎,而报讯人不能回头。现在一般是打电话、或者微信群发通知并互相转告。
搭建灵堂:有专业人员,也有专门的道具:充气白拱门、铁架子、灵堂帘子、白事对联、花卉等。一个电话,人到物到,不消两小时,搭建成功。正中放死者遗像,尸体放入冷藏箱,棺木周围鲜花簇拥,播放哀乐。
吊唁:亲戚前来朋友吊唁,都是到灵前,点三支香,默默祭拜,孝子孝女穿孝服一旁含泪答谢。如果娘去世,娘家人过来奔丧,外甥、外甥女等要到道口跪迎。
择日:根据死者出生年月日以及坟山的坐向,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下葬。如果不选日子,三天或者五天以内把丧事办好。
做道场:请和尚、道士做“度亡法事”,通俗讲就是给死者超度,减消死者生前的罪孽,早日脱离苦海,帮助死者的灵魂引导往极乐世界。主要是烧经、九龙包等。和尚拿拜佛布摇晃,驱赶别的鬼魂抢夺。烧好后,经灰装进拜佛袋,给死者随身带走,以备黄泉路上用。
放焰口:又叫“施食法事”,是亡灵赴黄泉路前的欢宴,吃饱了免得堕入饿鬼道,可以带亡灵所有已经去世的长辈、亲人一起来享用,期待得到他们的照顾。桌子供死者牌位,素食、黄酒等,和尚、道士念经超度。拜忏时儿孙执香随和尚旋佛;化蝶时围绕锅跪着。堂前立一枝“华竹”,挂满小麻糍,最高处插“华手”,仪式后大家可以抢,叫“抢华手”。西店出丧后放焰口,深甽有出丧前放的,也有出丧后放焰口的。
大殓:把尸体入棺,道士念材头经,并报随葬品,如女儿、媳妇的子孙被,死者生前喜欢的衣服(需要纯棉的)、物件等,道士每报一物件名称,孝子跪着应答:“有!”。
做祭:分家堂祭、客堂祭,是整个过程中最隆重的仪式。做家堂祭时,灵前两张桌子。第一张桌子摆放荤素菜肴贡品,如肉、鱼、豆腐、新腐香干、面(粉丝)等;第二张桌子放各色糖果、水果。下面放五牲(西店放第一桌):猪头、豆腐、鱼、面食、麻糍。祭祀开始,孝男戴三梁冠、穿麻衣、腰系草绳、脚穿草鞋、手执孝杖;孝媳孝女戴孝斗、穿孝服、腰绖、穿白布鞋。礼生(司仪)主持仪式。孝子、孝媳、孝女等披孝戴麻执杖哀哀出幕。鸣炮奏乐,分起鼓、再鼓、三鼓;鸣锣、亚鸣锣、三鸣锣;大吹、小吹、大小合吹,鸣锣发炮。孝子执杖出幕,举杖鞠躬,一拜,再拜、三拜。主祭者向香案前跪行三上香,后面兄弟跪伏;主祭者灵前斟酒,三进三鞠躬,斟酒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三拜;主祭者向祭席前跪,行三献礼,执礼盘,初献酌,初献箸、初献食、初献肴、初献汤。亚献酌、亚献食、亚献肴、亚献面。三献酌、三献食、三献肴、三献饭。献茶、献稷、献帛。归还礼盘,叩首复位,执杖鞠躬三拜;主祭者献祭文,读好灵前焚化,三拜;主祭者向左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焚化锡箔,焚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三拜;主祭者礼毕,执杖入内。孝媳执杖出幕就位,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起身),拜(跪拜)。主祭者向香案前跪行三上香,初上香,亚上香,三上香。上香毕,叩首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向右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灵前斟酒,斟酒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向席前跪行三献礼,手执礼盘,初献酌,初献箸、初献食、初献肴、初献汤。亚献酌、亚献食、亚献肴、亚献面。三献酌、三献食、三献肴、三献饭。献茶、献稷、献帛。三献毕,归还礼盘,叩首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向右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焚化锡箔,焚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礼毕,执杖入内。然后是孝女主祭,内容和孝媳同。客祭礼仪和主祭基本相同。做几场祭,看死者亲属派系多少,主事者事先列出单子,按顺序进行,但不能超过晚上12点钟。
关山:下午三点后,孝子携带水壶、草结,到坟墓周围洒水,来回三次,叫死者储蓄好饮用水;点燃草结,叫死者留好火种,以后生活得自理了,然后哭拜而回。
做“七”:和尚计算安排好“头七”(可以七天,也可以六天五天,避免撞七。深甽有“男不撞头,女不撞脚”的说法),然后“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满七”。“六七”是女儿做的,要请帮忙的人吃饭,所以最隆重。孝子“七”内不能理发,不能参加娱乐活动。
“百日”“周年”“上新坟”:人死百天,要祭祀。备菜肴、酒、饭,点香烛,烧经,祈祷。到周年也要祭祀,仪式、内容相同,如是者三。新坟得上两次,第一次上坟赶在别人上坟前,第二次清明节前,和众人时间同,如是者三。
丧葬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尊重、追思和哀悼,并希望亡灵脱离苦海,早登极乐,让死者安息,生者平安。当然有许多迷信的成分,我们必须抱着“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态度,保留好民间传统风俗。整理北路丧葬习俗过程中,虽然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相隔三五里就有可能不一样,这里不能一一述写,敬请列位读者谅解。
□ 撰文:孔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