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 不过就是高考
高考真的很重要。但再怎么特别,这一天也不是 25 个小时。
—— Holiday
今年是 2021 年,距离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10 年了。
我本来只想做张海报,配上一句四字成语作为祝福。在大脑里检索了一圈,词汇贫瘠的我只想到了「金榜题名」、「全力以赴」、「高考必胜」几个词,但都和我想表达的相去甚远。
最后,我用了可能很多人不那么喜欢的词 —— 尽力而为。
我的高考,其实还蛮特别的。
按道理,我应该 2010 年就参加高考的。不过高二那年,因为病了一场,休学调养了一年,隔年才去考试。
在东北,升学压力和山东、河南、江苏、广东这样的教育大省,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我高三那年,学校规定 7 点开始早自习,9 点晚自习结束,回家以后,我通常 11 点就睡了。
说起学习这件事,老师、家长、同学个个以为我很努力,只有我自己清楚:我靠的从来不是勤奋,是那一丢丢「小聪明」。
我记得很清楚,高考的前一天下午,干妈(妈妈的好朋友)为了鼓励我好好考试,要买台笔记本送我。别人都在做最后的复习,我逛了一下午商场。
高考第二天,上午考完数学,我自觉不错,140 应该没问题,便松懈下来。那一年大概只有那一天没午睡,结果下午考英语做到阅读理解,上下眼皮像是被镶入了磁铁,我在考场上睡着了。
我的高考,就这样有点戏剧性地结束了。结果没有出乎意料的好,也不算坏,挤进了一个还不错的 985,虽然不是最想去的专业。
事实上,那时候所有专业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堆名词,现在看来反而是阴差阳错的调剂,成就了我。
爸妈从小对我在教育上,实行放养政策。普通甚至还挺贫困的家庭,即使再重视教育这件事,有时候也是有心无力的,能做的就是尽量不给压力。
我爸,一个特别不善言辞的人,每次别人跟他聊到孩子的话题,他都特别骄傲“我姑娘,从来不上辅导班,考试总是他们班第一。”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妈绝对是比我更高兴的。但我还有点失落。
我一方面觉得如果我能更努力,或者更幸运一点儿,我绝对可以去更好的学校;一方面又安慰自己,那时候身体也不太好,熬坏了可能录取我的就是医院、不是大学了。
“你尽力了”,“差不多得了”,“现在也不错”,我用这些声音反复给自己洗脑。在自我安慰领域,我绝对是一把好手。
最近有个很流行的词,叫 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在我人生的前 20 年,我相信我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是那个让别人产生 Peer Pressure 的人。但最近的 10 年,「小聪明」越发不管用了。随着人生轨迹的丰富,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那只井底的青蛙。
我当然羡慕同辈,甚至很多后辈们更优渥的家庭条件和学习资源,但真正让我嫉妒的,是他们从小就与世界接轨、在多样的生活形态下形成的思考的视角,以及把好想法落地实现的行动力。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重新想回那个问题:如果我当时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可是,该努力背书、努力做题吗?还是在别的什么方面努力?有些欠缺的东西,不是通过准备和完成高考就能补齐的。
后来,当我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一圈,逐渐找到热爱所在,形成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时,我终于不再纠结。我所喜欢的现在的自己,并不是高考塑造的。
说回高考本身,它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但也仅此而已。
如果这次你发挥的还不错,那么我为你高兴;如果这次让你有点沮丧,我并不为你难过。
不过就是高考,你尽力了就好,往后的路还长呢,还有很多高考没能教会我们的东西,等着你去体验。
你有什么高考故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