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气”怎么理解?看完以后再也不敢乱生气了

七情

“百病生于气也”始见于《素问·举痛论》,旨在说明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气的运动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共有因气而病者九条,称九气为病。气的运动正常,则人体呈现平人常态;气之活动失常,则一变而为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即疾病状态。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人体之气的生成,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水谷精微所化生的后天之气,水谷精微化生的血和精液,也可作为化气之源。精、血、津液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所以气血津液相互关系密切。气的运行不畅则涉及精血津液。

人体之气是不断运行着的,它流行于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也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如若气运行不畅,则五脏六腑经络均可发生异常。

气机升降图

因此,如外感六淫、内伤情志、劳倦过度等致气之活动异常,继而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变生种种病证,出现气之升降出入异常,表现气上(气逆)、气下(气陷)、气收(气闭)、气结(气滞)、气耗、气泄(气脱)等病理变化。“百病生于气”即强调气机失调,气机逆乱是百病产生之根源。《素问·调经论》提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丹溪心法·六郁》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因升降出入“总不外乎一气”。所以病之发生,气血首当其冲,故“百病生于气也”。

如当你很郁闷时,会觉得胸口或喉部像是堵了一个东西,吃到嘴里的饭菜要么根本没法下咽,要么根本没有食欲,其实那个时候我们的食管里什么都没有,那是什么堵了呢?是——气。同样当你思虑过度时,负责思虑的脏器的气的运行就会缓慢,从而导致高速公路堵车,气不畅发生。气不畅的人容易胀痛,郁闷,不思饮食。平常注意情感上的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多参加运动,用汗水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态平衡起来。

因此,气在人体的病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气机调畅则人即安和,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百病生于气”是古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牢牢掌握“气”这一病理机制的核心,可使我们在生活中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

关注我,每天收获健康小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