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二)】50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二)

(十)补气生津,敛阴固脱

气分高热,伤津耗气,导致正气欲脱,身热骤退,大汗不止,少气不足以息,脉微欲绝。若津血内乏,而气独浮于外,则脉亦见散大无根。急用补气生津,敛阴固脱方法,冀以挽回生机。

红人参10~20克(另煎兑,或老山人参粉3~6克冲服)  生黄芪30克  麦冬12克  五味子10克  生牡蛎30克(先煎)

加减法:

若汗出过多,元气大伤,将欲亡阳,四肢逆冷,方中加淡附片15克(先煎)、黄芪加至60克。

(十一)攻热结以通其便,祛腑实而解神昏

温热邪气内踞气分,燥热伤津,阳明腑实,大便秘结,或下利清水,气味恶臭,腹满痛拒按,身热恶热,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汗出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厚干燥,甚则焦黑起芒刺,脉象沉实有力。此里实气滞,必当猛攻急下,泄热救阴,而求热退神清。

大黄6克(后下)  元明粉5克(冲)  全瓜蒌30克  枳实6克  大青叶15克  竹叶3克

加减法:

若神志不清,谵语较重者,可加菖蒲6克、郁金6克、紫雪散1~3克(冲服)。

若舌红且干,津液大伤,可加生地黄20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连翘10克、芦根20克、茅根20克。

(十二)增阴液以润其燥,苦咸寒而通其腑

素体阴亏,津液内乏,又患温病,阴分更伤,身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苔焦黑,脉沉细弦。此阴不足而腑气实,阴愈亏而热愈炽,肠愈燥而阴愈耗,虚实夹杂,用滋阴攻下,增水行舟方法。

元参30克  麦冬10克  生地黄25克  沙参10克  知母10克  元明粉3克(冲) 大黄粉1.5克(冲)

加减法:

若体质尚强实者,可加瓜蒌30克、郁李仁10克、焦麦芽10克。

(十三)滋阴液兼益其气,祛腑实以解热结

温热内结阳明,应下失下,身热腹满,口燥咽干唇裂,倦怠乏力,精神萎靡,舌苔黄燥或焦燥,脉沉细无力,此腑实未去,而气阴大伤,用攻补兼施,标本两顾方法。

细生地15克  元参15克  沙参15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白芍20克  元明粉1.5克(冲)  大黄粉1.5克(分冲)

浓煎分2次服。第1次药后30分钟,加服人参粉3~6克。第2次药后30分钟,仍服人参粉3~6克。俟转矢气,为欲便也。

加减法:

若病人阴分大伤,舌瘦且干,可用西洋参粉3~6克代人参粉。

(十四)攻下热结,宣肺化痰,以定其喘

温热夹痰内壅于肺,下灼大肠,表里同病,喘息胸闷,潮热便秘,痰涎壅盛,舌苔黄厚而腻,脉象沉滑数,右寸实大。肺气不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腑实热结不祛,上迫于肺,更使肺气不降。肺与大肠,互为因果,遂成恶性循环,急当攻下热结,以降肺气,宣肺化痰,以通腑实,肺气得降,大便得通,其喘自平。

杏仁10克  瓜蒌皮20克  炙杷叶15克  生石膏15克(先煎)  生大黄粉2克(冲)

加减法:

若属肺气不宣,气机失调,可加苏叶1~2克、前胡6克、生紫菀6克。

若痰稠黄黏时,加远志10克、黛蛤散10克(包)、生海石10克,旋覆花10克(包)、芦根20克、茅根20克。

(十五)清化痰热以畅胸阳,攻下热结而通腑气

痰热壅滞胸脘,燥屎踞结大肠,痰涎壅盛,胸脘痞满,身热口渴,腹满便秘,舌苔黄燥,脉沉滑而躁。用清化痰热,攻下热结方法。

瓜蒌仁20克  枳实6克  半夏10克 黄芩10克  川连粉2克(冲)  元明粉2克(冲)  旋覆花10克(包)  杏仁10克  大黄3克

加减法:

若舌苔黄厚且干者,加重大黄之量,若脉象沉弦而略弱时,可减大黄之量,加白芍15克、黛蛤散15克(包)。

若身热有汗,口满心烦,脉象有力,可于方中加生石膏20克(先煎),以清阳明之热。

(十六)清泄膀胱以利小便,攻下热结而通大肠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身热烦渴,腹满便秘,小便赤少,涩滞热痛,舌苔黄燥,脉象沉数。此属大肠热结,又兼膀胱热甚,水热互结之证,用清泄膀胱以利小便,攻下热结而通大肠方法。

生地黄15克  赤芍9克  黄芩10克 黄柏6克  元明粉2克(冲)  生大黄粉3克(冲)  滑石10克(布包)

加减法:

若热炽阴伤,舌绛且瘦者,加知母10克、白芍15克、花粉10克、茅根20克。

若心烦不寐,小溲赤痛者,加竹叶3克、灯心草0.5克、琥珀粉1.5克(装胶囊分服)。

(十七)苦寒坚阴,清热止利

温热内迫大肠,泻利频繁,肛门灼热,苔黄脉数,用苦寒清热法,以坚阴止利。

葛根10克  黄芩10克  黄连6克  生草6克 灶心黄土30克(包煎)  白芍10克

加减法:

若腹泄较重,气坠不升,后坠里急者,当加升阳止泄之品,用荆穗炭10克为妙。

若舌苔根厚且黄者,可加生大黄2克、焦槟榔10克、焦三仙各6克。

若气分郁结,少腹绞痛者,可加木香6克,乌药6克。

(十八)清热生津攻下热结,佐用凉肝以熄其风

温病气分热盛,高热汗出,口渴饮冷,舌苔黄燥,脉沉实弦数,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满痛拒按,并见手足瘈疭,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用本法以清气凉肝熄风。

生石膏15克(先煎)  知母10克  连翘10克  瓜蒌20克  元明粉2克(冲)  生大黄粉2克(冲)  钩藤10克(后下)  菊花10克  僵蚕10克  丹皮10克  羚羊角粉0.5克(冲)

加减法:

若体质薄弱者,仍需考虑阴分之不足。如舌绛干裂时,加北沙参10克、生地黄15克,元参10克。

若体质强实,脉象有力,舌根黄厚,可加重大黄之量,或加用紫雪散3克(冲)。

(十九)清宣胆热,疏理气机,以缓胁痛

阳明温病,热郁胆经,身热心烦,干呕口苦,两胁作痛。用清宣胆经郁热方法。

香豆豉12克  片姜黄6克  黄连6克 黄芩10克  旋覆花6克(包)  竹茹6克  半夏6克

加减法:

若少阳胆经热郁较重,服上方后疗效不明显,可加柴胡6克、川楝子6克、蝉衣3克。

若湿滞气机,与胆热互阻,可加佛手片10克、绿萼梅6克、香附10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