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两个效应,让孩子从逆反到主动
“你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
“你看看人家xxx,什么都会干。”
“你不能这样,你应该······”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呢?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小时候很厌烦父母这种无休止的唠叨,然而当自己成为家长后,却也会不可避免地走上同样的道路。家长越是急于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越容易不断重复唠叨、叮嘱、说教,然而这种“念经式”的教育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达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其实,我们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个效应:“超限效应”,批评带来逆反
“超限效应”,即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是刺激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心理极度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不停地反复说教而不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孩子就会在过多的刺激下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对着干。
前一阵子和一位家长聊天时了解到,她的孩子轩轩上小学三年级,成绩还可以但是已经出现逆反心理。每次家长给他检查作业时会要求他把没有认真回答的问题再做一遍,刚开始和他说的时候他会和家长进行争论,坚持认为这样做已经可以了,而当家长多次重复要求他重新做时他就会很烦躁地赌气回应:“我就不改!你们怎么这么烦!”孩子这种逆反行为让家长非常头疼,却又无计可施。
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逆反心理呢?关键是要破除“超限效应”,让你的指令在一定的限度内。
1.摆正心态,正确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超限效应”是普遍存在的,这不能怪到孩子身上,也不能因此而放弃与孩子交流沟通,正确的交流方式才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法宝。
2.沟通简洁明了,直击要点。
我们要避免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陷入到无尽唠叨和严厉批评的漩涡中,也不要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企图控制孩子的行为,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负面刺激,有害无益。所以和孩子的沟通一定要简洁扼要、突出重点,不要兜兜转转讲一大堆,也不要讲故事、摆道理,年纪小的孩子只会听得一脸困惑,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
3.明确奖惩,避免情绪化。
要让孩子明确事情的本质和奖惩关系,明确告诉他做某件事的后果或者奖励,而不要只是强调父母个人情绪,只是告诉他这样会让妈妈生气,这样做没有任何明确的指向性和效果。
第二个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期待会成为现实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含蓄的,很少会对孩子表现出鼓励和赞扬,更多的是以严厉、批评、惩罚的方式来控制孩子,这种“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在中国普遍适用甚至成为许多家长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但它只能让孩子在高压下“被迫主动”进行学习,失去独立自主性或是在长期的批评下导致最终自毁式的爆发。
对之相比,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期待,让他愿意主动学习是不是非常吸引人呢?这是源于心理学上的另一种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利用一个善意的谎言,让班主任以为班上被随机抽取的一部分学生的潜力很高,于是通过老师的言行暗示,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变得更加自信也更主动,一段时间后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
可见当孩子接收到父母和老师传达出的期望和信任时,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能够促使他们得到学习动力和乐趣,进而不断为之努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当家长掌握了这两种效应在教育上的应用时,也就慢慢开始摸索到让孩子积极主动的窍门。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教育与心理是门深奥的学问,家长面对它时同样是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深入探索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