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六)肺痈(四法)
肺痈(四法)
肺痈是肺脏生痈之证候。其起因很多,外感风热,内蕴日久:饮食厚味,消化不佳;素嗜饮酒等,都能导致热蕴于肺,久则生痈化脓。肺痈的症状,主要是咳嗽,胸痛,吐脓血痰,味腥臭。兹按三个阶段分述于后。
(一)辛凉清解,肃降化痰
外感风热,内迫于肺,肺热不清,身热头晕,微有寒热,咳嗽咽干,胸膺作痛,痰多黄稠,舌红苔腻,脉象滑数。用辛凉清解,肃降化痰法,仿桑菊饮、银翘散方意化裁。
薄荷3克(后下) 前胡6克 浙贝母12克 杏仁10克(后下) 苏子10克 黄芩10克 生石膏12克(先煎) 鲜茅、芦根各30克
加减法:
若上焦风热较重时,去生石膏,加白蒺藜10克、桑叶10克、菊花12克。
若由痰浊肝火上冲,痰黄黏稠,头眩时,加晚蚕砂10克、冬瓜子20克、黛蛤散10克(布包)。
若内热较重,舌红口干,咽红且痛时,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
若舌苔黄厚,肠胃滞热者,加焦三仙各10克、花槟榔10克。
(二)泄热化湿,清肃消痰
肺热痰湿互阻不化,咳喘不平,胸胀且痛,咳嗽,吐痰黄黏,舌红苔腻根厚,脉象滑数有力,两寸尤盛。必须清泄肺热,化其痰湿,仿葶苈大枣泻肺汤及皂角丸意化裁之。
甜葶苈6克 前胡6克 黄芩10克 桑白皮12克 皂角6克 苦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银花15克 川贝母粉3克(冲) 醒消丸6克(分服)
加减法:
若表气未宣时,仍宜加疏解表邪之品,如苏叶、豆卷,甚则荆,防皆可用之。
热郁已成,必须以清化痰浊为主。若胃肠有滞热者,当先清泄,可于方中加银花15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
胃肠湿滞,舌苔黄垢根厚时,必以苦泄清化为主,方中加黄连6克,栀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
热渐入营,舌绛口干,唇红心烦者,当加凉血泄热之品,药如鲜茅根30克、赤芍10克、白头翁10克,炒地榆10克。
若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3克(后下)。
(三)清化痰热,活血化瘀
肺热蕴久,咳嗽,痰吐黄稠,其状如脓,臭秽难闻,身热烦躁,胸痛,夜寐不实,溲黄,大便不畅,甚则皮肤近似甲错,舌红口千,脉象弦滑而数。必以清化痰热,活血化瘀方法。
鲜苇茎80克 冬瓜子30克 桃仁6克 薏苡米30克 鱼腥草30克 甜葶苈3克 黄芩10克 皂刺3克 银花30克 犀黄丸6克(分服)
加减法:
若病人湿邪较重时,可于方中加些风药,以风能祛湿,但量不宜多,防其助热。
热毒较重者,加蚤休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花粉10克。
热郁在气分不解时,加杏仁10克、防风6克、板蓝根10克。
若湿热较重,舌苔老黄糙垢时,仍议通泄折热方法。尤其注意饮食,忌荤、腥、蛋之类。
(四)甘寒育阴,活血通络
肺痈俟脓血吐净之后,痰已无味,咳嗽未止,形气瘦弱,低热不退,脉小弦细而数。热郁渐除,正气已衰,治疗改用甘寒育阴,活血通络方法。
南、北沙参各30克 麦冬10克 川贝母粉3克(冲) 苦桔梗10克 生草6克 生黄芪12克 薏苡米30克 赤芍10克 地骨皮10克 桑白皮10克 丹皮10克
加减法:
肺痛溃后,余热不清,不可专用苦寒或解毒之品,必当调和气血,药如:银花10克、白芍6克、茜草6克。
若病人热郁已除而阴血不足,可于方中加四物:当归10克、生地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
若正气不足,长期不能痊愈,可加黄芪至30克、当归10克。
若有湿邪留恋时,加茯苓10克、扁豆20克、生白术10克、冬瓜皮30克。
肺痈溃后,气血皆衰,既不可过用清凉,也须注意不可过补,恐其死灰复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