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轴线 金元足球下最稀缺的三大位置(一):后防核心
对于足坛,这不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有价难求的时代。这不是最好的时代,这是金元足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三个位置的球员可谓必不可少,球员数量也数不胜数,但却让众多豪门千寻百觅,始终找不到心仪之人。这三个位置便是中后卫、后腰、中锋。
这是现代足球必不可少的三个位置,然而可以胜任“后防核心”、“中场铁闸”、“支点中锋”这些战术作用的球员,可以说是越来越少,整个足坛都在物色。在足坛关键位置“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今天,这三个位置的球员身价“水涨船高”,才有了这三个位置“物以稀为贵”、有价难求的现状。那么,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仅仅是金元足球所带来的改变吗?今天,我们就先从后防核心讲起,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1、欧冠二次改制带来的通货膨胀
中后卫、后腰、中锋,这三大位置正好是我们常说的“球场中轴线”,在前腰早已没有往日战术必要性的今天,这三大位置依旧是任何战术体系中都必不可少的位置。造成后防核心、中场铁闸、支点中锋在转会市场上千金难求的根本是“通货膨胀”,然而造成当今足坛通货膨胀的原因又是什么?
自2008年来,足坛身价每况愈上,愈演愈烈。足坛转会市场日趋泡沫化,很多老球迷因为痛恨,习惯将问题归咎于“金元足球”,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金元对足球的冲击不断加大,这固然是一方面,但金元对于足球也是有利有弊的,“金元足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许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对此下结论。
(2017年,毕马威已经发现问题)
“金元足球”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绝不根本原因。对此,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早已给出了答案,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欧洲足坛“通货膨胀”的问题有多严重。2017年,《金融时报》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编制的数据库为基础,对往前四个赛季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结论:投资已经不能与成绩等同。如上图所示,毕马威将俱乐部转会市场投入、实际价值表现基于基准线,将表现高于实际价值和低于实际价值的情况分开,数据表现情况是完全符合13-17赛季实际成绩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转会市场的投入成功比率,已经越来越低。2017年后,市场膨胀急速加剧,身价继续虚高,都是早有数据预测的。《金钱与足球:足球经济学导读》一书早已畅销欧洲,而该书的作者西曼斯基教授正是这项数据研究报告的主负责人,他在书中曾表示:“俱乐部如果缺少运气,足球的魅力就将要大打折扣了。”
(历年排行榜前20名俱乐部的营收增长)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数据的并未对当代俱乐部的营收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同样作为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德勤(DTT),会逐年更新自己的德勤足球财富榜,数据同样截止2017年,排名前20的俱乐部的所创造的营收增长十分稳定。我们依然可以认定,高价买球星取得对应成绩,从而带动收入是一家俱乐部的主要盈利方式。当然,这也是我们不应该只将责任归咎于“金元足球”的原因。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过往两个赛季发生了巨大变化,曼城、利物浦的强势崛起改变了局面,如果参考巴萨和拜仁现今的情况,上述数据也会有巨大变化。但细节不足以掩盖本相,当今足坛转会市场的投入成功过比率越来越低是趋势,所以我们并不应该奇怪这两个赛季身价空前的“膨胀”,只有最高的价格才有相对最低的风险,来面对引进好球员已经越来越难的现状。
(前欧足联主席约翰松)
如果深究,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高瞻远瞩的人早已为我们给出答案。一手缔造欧冠今日辉煌的前欧足联主席、不久前刚刚逝世的约翰松先生,曾在2003年怒发冲冠,预言欧足联正在“终将丧权”,最健康的体系和制度即将被打破。那么,2003年究竟发生什么?2003年,为了让欧洲足球商业价值最大化,时任欧足联副主席普拉蒂尼推动了欧足联的再次扩军,并成功实施了欧战的“二次改制”,从此“欧洲三大杯”的时代彻底结束,联盟杯也彻底失去了往昔的辉煌。在2003年,普拉蒂尼甚至提出过设计一种全欧洲256支职业俱乐部都有机会进行较量的赛事,当然这是题外话。普拉蒂尼的作为,在新世纪初欧洲经济大受冲击的情况下确实得到了更多支持,但是原有的顶级人才培养体系逐步瓦解。在90年代,10次世界足球先生5次来自联盟杯,合理均分的梯级模式,有助于俱乐部更加耐心的培养球员,让更多有天赋的球员可以在更适合自己的平台成长。在“二次改制”后起初的几年,转会市场遭遇空前低迷,转会费相对稳定,但五大联赛的两极化却在暗中滋生。直至2008年,即普拉蒂尼正式出任欧足联主席的后一年,转会市场开始发生剧变,转会市场的身价不断刷新,投入成功比率逐年降低。2010年联盟杯正式更名为“欧洲联赛”,越来越多成员国在压缩着青训更为职业的原欧洲第二集团俱乐部的利益,而通过“欧洲联赛”身价暴涨的球员加入大俱乐部后的表现普遍不及“二次改制”前,约翰松先生当年的话可谓一语成谶。
当然,无论是“G-14”集团的成立,还是欧冠二次改制所打破的平衡,其背后追求的都是本方的利益。这些本无关足球的角逐,都是促成今日足坛局面的各方因素。所以,无论是财政公平政策(FFP),还是欧冠入围名额的再次改变,都是欧足联希望让欧洲足坛重新回到九十年代辉煌所做出的努力。
无论如何,事实就是现状。自2008年以来,足坛优秀的中后卫、后腰,以及可以做“战术支点”的中锋的球员越来越少,过高的培养成本造成了欧洲足坛十年来惨痛的现状,也造成了这日趋泡沫化的转会市场。
2、后防核心的战术作用
我们常说“进攻得人心,防守得冠军”,虽然只是一句俗话,却也有许多道理。建设一支球队,做好后防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怎么样才能做好后防?要做好后防分配,首先就要树立一个后防核心,这无非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问题,“攻城器械”可以一日造成,但“城墙”肯定不能,至少“一日筑城”是绝少数事件。但应该怎么样去讨论后防核心呢?每个球迷心中都有答案,今天笔者就来说说自己心中的看法。
无论是当年纵横欧洲的链式防守,还是现在高位逼抢、或者追求控制的防守,任何一种防守体系,都离不开一名后防核心。
(国米传奇主帅埃雷拉)
60年代,埃雷拉让“链式防守”在世界足坛大放异彩,虽然其发明人是奥地利人卡尔·拉潘,但是埃雷拉还是做出了关键改变的。在后卫线身后设置了“清道夫”,总体的指导思想就是阻止对方进攻,并通过反击和定位球得分,赫雷拉在60年代开创了大国际米兰时代,并在1964年和1965年两次赢得欧洲冠军杯,他在布尔格尼奇、古拉内里和法切蒂身后设置皮济做“清道夫”,前面放着几个反击高手如贾尔、马佐拉、米拉尼,这个战术当时大获成功,老赫雷拉为此还写了本书叫《homme a homme(盯人)》,是本41页的手稿,里面有不少战术细节。他当时双链条加清道夫的设置据说凶狠的“能从石头里面榨出血来”。而皮济作为拖后的“清道夫”,便是“后防核心”。
“链式防守”作为最经典的防守形势,如今已很少球队能够做到,无论大家是认为它已过时,还是认为缺少球员有能力做到,亦或者说现在的规则限制了它。取而代之更普遍的是“区域防守”,一种整体防守与盯人防守的积极结合形式,也更有利于球队的攻防转换。从埃雷拉到萨基,再到里皮,实在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范加尔带动的新哲学)
直至11年前,足球战术已经细化到分毫可算的地步,瓜迪奥拉的巴萨梦之队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虽然有些比赛存有争议,但是面对那支巴萨,确实只有近乎极致的防守才有一线胜利的机会。也是在那时,改变拜仁命运的主帅范加尔重新执掌豪门,他提出了在当时不被理解的“左中卫左脚,右中卫右脚”理念,甚至不惜放走巴西队长卢西奥,而这个在当时甚至充满了嘲笑的声音,如今已成为所有球队的标配。范加尔为后防核心定义了一个新需求,精准的长传,亦或者说清晰的出球能力。再往后的十年,后防核心不再单单只是强调超强的一对一个人能力,也不在局限于大局观,而是保持后防线整体的位置感。因为这个时代,确实没有太多强如上个时代的中后卫,一串串鲜活的名字足以说明问题,在此不再多说。
所有人心中都标准,笔者不敢妄言怎么样的球员才适合做后防核心,虽然曾经也说过很多,但关于后防核心的作用,还是举例这十年的实际情况更有说服力。
3、欧洲足坛十来年的惨痛现状
说完上述基本情况,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后防核心的培养成本实在过高。这一点,在“金元足球”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冲击下,更是如此。
在当今足坛,双中卫依然是主流,被迫使用三中卫的球队也不在少数。其根本原因,也是一条后防线最重要的地方:维持稳定。现实足球并不是游戏,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解决的,这点在后防问题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后防最重要的是经验,经验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通过一名优秀的后防核心搭配一名年轻中卫,做好中后卫的“传、帮、带”,维持中卫组合的稳定,也基本就是一支俱乐部成绩最稳定的重要因素。
基于这十年足坛的现状,我可以来看看各家大俱乐部的情况,莫不如此。皇马、巴萨、拜仁,这三家俱乐部在中卫问题上做得最好,过往十年成绩也最稳定。或许是拜仁过往十年购买中后卫的成功率太高,才会有魄力和勇气出售胡梅尔斯吧。言归正轨,当年被誉为世界第一中卫的蒂亚戈·席尔瓦,在加盟米兰时已经是二次旅欧,正是因为身边有内斯塔这样的搭档,才能如此成长。现今大巴黎的后防虽然在欧冠还是屡屡暴露问题,但球队始终也是以寻找蒂亚戈·席尔瓦的接班人兼搭档为主。在特里老去之后,切尔西试过多少个中后卫?试过多少对中卫组合?真的只是球员能力不够吗?那为什么利物浦后防只是多了一个范戴克,却有了天差地别,而失去范戴克的南安普顿成绩却呈断崖式下滑。这就是后防核心的作用。所以,为什么一直不介意放功勋离队的皇马,却在拉莫斯准备离队时,不惜一切的挽留。十几年前,耶罗离队后没有后防核心的影响历历在目。尽管,瓦拉内足以独当一面。
同样,过往十年,在豪门完全得不到机会的年轻中卫比比皆是。在拜仁郁郁不得志到最后放火的布雷诺,年轻的南美解放者杯最佳中卫和美洲杯最佳中卫科茨,还有埃文斯、森德罗斯等等。但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曾经的“巴里双子星”,拉诺基亚和博努奇。国米在萨穆埃尔、卢西奥组合联手捧起欧冠后,次赛季冬歇期便高价引进了拉诺基亚,也是当赛季后才出售了卢西奥,却始终深陷中后卫组合青黄不接的问题,直至出现什克里尼亚尔。相反,在尤文图斯足够耐心下成长起来的博努奇,也一度成长为世界最佳中卫。但眼下的尤文,正面临当年曼联一样的问题。
十年前,曼联的黄金中卫组合费迪南德和维迪奇力保曼联4年3进欧冠决赛,但因为没有培养好接班人,在这对组合双双老去后,已经高价引进过多名中后卫,拜利、林德洛夫等等,却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在欧洲以最擅长培养年轻人著称的范加尔,在曼联证明了在豪门自己依然可以培养球星,但却同样无法在豪门培养中后卫。被他寄予厚望的布莱克特,在他执教曼联时已经是英超U21的主力,也有着可观的天赋,在个人身体条件亮眼的情况下,几次关键的失误便彻底击溃他的前途,最终只得甩卖雷丁。
(范迪克年轻时踢不上中后卫)
如今的顶级联赛,实在没有培养年轻中卫的空间,中后卫的培养难度越来越大,更不用说“后防核心”的存在。这绝不是只靠转会费可以解决问题的事情,尤文在失去博努奇一赛季后,仍然出于理性将其换回(用卡尔达拉),如今“BBC”组合的后继问题依然是尤文的心腹大患。同样的例子,还有在多特蒙德彻底崩盘的克洛普,经历过胡梅尔斯、苏博蒂奇经典中卫组合从盛到衰的变化,当疲劳累积带来伤病,曾经闯进欧冠决赛的那支多特,在进攻并未大幅减弱的情况下联赛全面崩盘。这一切有着足够的说服力,或许正如当今世界第一中卫范迪克所说:年轻时踢不上中后卫,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中卫组合绝不是小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支球队最大的问题。在卡纳瓦罗、佩佩身边成长起来的拉莫斯,从边后卫踢到中后卫,也经历过2比6巴萨等一系列惨痛失利。如今,他的身边也成长起来了新科世界冠军后防核心瓦拉内。从曼联回归巴萨的皮克,也是在老队长普约尔的帮助下逐步成长为世界级中后卫,而巴萨一直只需要解决皮克的搭档问题。被范加尔和海因克斯慧眼识中的博阿滕,确保了球队8年后防无忧。相比无数依靠耐心培养后卫的球队,最值得称赞的是马德里竞技,球队在第一次闯进欧冠决赛后,便主动放走了主力中后卫米兰达,然后坚定的培养希门尼斯,始终保持对后卫的高要求,进而培养了今夏8000万加盟拜仁的卢卡斯,以牺牲一定成绩为条件达成良性循环。即便在下赛季,马竞也还有希门尼斯作为底牌。
这便是这十年关于中后卫最真实的情况,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后防核心”到底能不能随便卖?
总结:“伤筋动骨”指的便是中后卫组合
无数前车之鉴,一个球队稳定最重要的根本就是中卫组合。当一个球队真的要出售“后防核心”或者拆散中卫组合的时候,也就是“伤筋动骨”的时候。
后防更多的是一种传承,因为后卫离不开经验的支撑,而经验是买不到的,所以当今足坛培养中后卫的成本太高。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优秀的中卫自然越来越少,“后防核心”更是一种奢求……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