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燕彩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河南中考升学难,谁之过?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38】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河南中考升学难,谁之过?

河南信阳      燕彩蝶

当你在各大网站平台上输入“河南中考”这四个大字,下面弹出的标题让你看完后胆战心惊:“中考落榜50%,一考定终身比高考都残酷!河南中考生冲刺该怎么办?”、“河南中考严重'内卷’,530分将无缘高中?!”、“河南中考有多难?只有学霸能上普高?!”到底是标题党在博眼球搞营销还是说确有此事,报道属实?

暑假期间,自己在和父亲的闲谈中无意间得知今年邓州市有半数初中毕业生都面临着毕业即没高中上的困境,更别说接受大学教育。作为一个准大三的应届生,自己难以想象在21世纪、在教育广泛普及的年代竟然还有人无法上高中?以前是因为家里穷,供不起孩子上学,现在呢?现在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吗?

18个问题、48份调查问卷,却有52%的人对河南中考升学难这一事实处于模糊不清楚的状态。一番思索后,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值得被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河南中考的事实?促成这一事实背后的诱因是什么?此后又该如何有效地改善这些不足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活动。期间,我事先通过自己的同学们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对于现今河南中考的认识,而后又在与亲人们的互动中深入探讨了造成该残酷事实的相关原因。在做完上述工作后,我发现自己还应该再了解一下“当事人”的真实想法,于是让正在上高中的弟弟发动他的同学们配合我的相关咨询。最后,在大量过滤整合有关资料和数据后,我将从“三因三措”入手,对这一大现象进行详细的阐释和说明:

何为三因?即导致河南中考升学率较低的三大诱因。它们分别是教育资源紧张、限制性政策和狭隘的社会认知。

一、教育资源紧张

“供不应求”是教育资源紧张的一大显著特点。据教育厅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河南省全省初中毕业人数为1336283人,而高中招生数却仅为726544人,两者之间约58万的差额正体现了供给间的尖锐矛盾。省内近930所普通高中、64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巨大数量竟难以确保每位应届初中生就学入读。试想我们的高中建校数可能还要再翻个几番或许才能适应这庞大的入学人数。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不是静止不变的,相反,其呈现出与日俱增的势头。对此,华经产业研究院调研显示:2019年河南初中在校生数为4684765人,比2018年增长了165955人,同比增长3.67%。其中,农村初中在校生数为858528人,比2018年下降了1188人,同比下降0.14%。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以及广大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条件接受教育,并且家长们也更加倾向于移居到城市或将子女送到城市里去读书。这样一来,接受教育的适龄孩子数量自然有增不减,且大大超过了各城镇、县乡兴办学校的工程速度,供给与需求之间便不可避免的地出现严重不相协调的状况。

区域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对等则是教育资源紧张的又一表现。在这里我们就暂且不将话题扩大为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暂且从同一区域中不同学校的资源分配情况谈起。

提起南阳的初中,人们张口就来“二十二中”、“十三中”和“十二中”。你问还有吗,他可能一时间回答不上来。仿佛上面的答案就像是顺口溜一样,而你接下来问的问题却超出了顺口溜的范围。其实,除此之外,南阳还有十七中、九中、三中和十七中等等高级中学。而人们之所以对某几个初中念念不忘,原因就在于这些初中不仅建校时间较早、校内环境优美,最为关键的是,其师资力量的可信度无可非议。那这些被师生以及社会统一认可的初中就顺其自然地被冠上了“重点”的头衔。与之相对,建校时间较晚、学校占地面积较小、师资力量薄弱的初级学校就隐没在社会一众的认识中,难以获取家长和学生们的青睐。

重点初中为保证其优质的升学率自录取日起就对生源质量严加把关。多数在小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提前挖走的情况并不少见。与此同时,高薪聘请骨干教师也成为重点初中的“杀手锏”。从生源、教师再到办学环境,本来普普通通的初中被成功地包装成一众家长们的心上宝,地方政府也不例外地对它们加以优待。

这样一来,那些本应得到政府扶持的初级中学却无人问津,校内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教师的质量也久久难以为继,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大不如前,学校的中考升学情况不免岌岌可危。

二、限制性政策

依照百科解释,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教育政策作为政策这一宏观体系的分支,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受益者也必定是广大人民群众。

然而令人无奈的是,一个政策从完全落实到真正产生作用所耗费的周期是极其漫长的。2017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普及、义务和免费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在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不是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实施免费教育。这也就导致了义务教育现今只能涵盖到初中,暂时难以将高中囊括进来的境地。

“很难实现,因为如果将高中也纳入义务教育,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条件的支撑问题。”针对部分人提出“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提法,教育部如此回应。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短时间内十二年义务教育难以落实为政策,也更难推广。

三、狭隘的社会认知

我们常说,错误的行动中会折射出对应的错误思想的影子。思想上的认识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一直在说河南中考难,那么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这里我们所强调的“难”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难,而是存在一定的内指性--考上一所普通高中难。那么,为什么大家对于上普通高中如此“情有独钟”而对职业高中却持漠视态度?这就要从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概况说起:

职业教育也称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偏技能、动手能力强的特征。

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促进就业做出了贡献,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充当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其功用不得而知。

既然教育部如此提纲挈领地讲它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那么其为什么得不到广大社会群体的认可呢?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认可职业教育的一大群体是城市的中产阶级群体,而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观念的存在,主要还是由于他们长期以来对子女投入较多,认为普通高中或者大学本科才是孩子最好的归宿,因此并不赞同职业教育。长此以往,对职业教育持怀疑声音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发展为一种潜在的社会共识,一些还未了解相关实情的人因此就已经对职业教育“敬而远之”了。

而且,在初中毕业这个时间节点,由于年龄和学识受限,孩子们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对未来清晰的规划,这时,家长的好恶就逐渐发展为指导他们日常行为的至上标准和原则,“宁做普高鬼,不做职高人”也就慢慢地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之中,仿佛上了职业高中就等同于前途无望。

讲完三大诱因后,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继续发问:这一系列困境是否有回旋的余地?怎样着手完善?这时,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三措”就应运而生,而“三措”的执行离不开地方政府、教育部和广大社会群众的协同发力。

首先,针对高中学校数与应届初中毕业生两者之间的供给矛盾,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建设具有合乎规格和标准的高中,尽快完成普通高中的大规模、高质量扩容,让更多的初中生有学可上,有学可选。而对于区域内各学校间的不平等现状,教育部最近宣布,实施普及高考招生计划,预计到2023年实现100% 分配到学校,简称“指标到校”。

何为“指标到校”?指的就是重点高中会向本地区的所有初中学校分配招生名额,从而避免报名与录取的巨大断层。这样便可以更好地均衡分配一些教学的资源,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倘若学生拿到了入学配额,那么基本上分数线不低于高中志愿分数线,就可以被顺利录取,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其次,教育部在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推进和落实工作上也应多下功夫。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指将高中教育或者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从而推行的教育。有政协委员提议要在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对此,社会各方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具备相关条件。因此,关于在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提案尚在进一步论证之中。

不过,中国已经有个别地区试行了这一措施,例如深圳、珠海、浙江、福州、山东等地,但主要还集中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没有大范围普及。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年限的增加将是必然的趋势。

那么,高中义务教育的到来,真的能给我国人民带有好处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们说2020年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我们离真正的富裕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大多数家庭无力承担孩子高中比较高额的学费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再者,随着二胎和三胎政策的开放,一个家庭很大可能会不止只生育一个孩子,甚至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受“多子多福”生育观念的影响,父母会择选生育多个孩子。这样一来,收入不高的家庭根本承担不起多个孩子上高中的学费。而高中义务教育的普及则会很好地减缓这些家庭的负担,使得更多的适龄孩子能够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

同时,一直令广大家长担忧的中考困境也会得到大大的缓解。同高考一样,中考现在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孩子们小小年纪便要面对跟同龄人竞争重点高中的压力。民间总流传一种说法:考上好的高中就无疑向重点大学迈出了一只脚。而这显然加重了孩子们的备考负担,也增加了家长们的心理压力。

然而,中考压力是一方面的,更令我们痛心疾首的是,有一些初中刚毕业的孩子,因考不上高中,家庭也没有能力供孩子读中专,便只能被迫走上打工这条路。他们可能会进流水线工厂,日复一日地同流水线打交道。但高强度的生产线会让他们的身体吃不消,这不止是在生理上还在心理上阻遏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不甘心于打工,再加之被错误地引导,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走上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而高中教育的普及就会有效地减少这些恶性情况的发生。

最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社会认知上存在的偏见,摆正自己对于职业高中的态度。

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主体,它为社会输送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应了解到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地位相当,是教育的另一种类型,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分别。

但是,我们也看到,虽然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然而在新时期建设的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依旧面临着像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财政支持不足,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难如人意: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得不到提升,教材陈旧、课程滞后,兼备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大量紧缺。技术人才能力不足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痛点。

另外,由于各地就业、落户政策整体偏向于普通教育,职业技术人才往往难以决定自己的职业出路,其中也包括中等职业教育。

所以,理性看待职业教育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初始目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多加关注如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多方出力,进而完善其办学条件和质量。也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地被更多的人认可,人们也会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交到职业学校手里,中考的现状才能得到缓解,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初衷才能落到实处,社会也将具有更足的发展后劲。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造成河南中考升学难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将其单单归结到某一方的过错上,我们都有责任。中考也好,高考也罢,都事关教育,事关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此,我们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应该勇于把自己的目光投向这些窘境,深刻地分析这类现象背后多层次的原因,寻找对应的解决措施,并力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问题,进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 ”的社会反馈效果,共同助力广大学子们的美好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