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翰骨——叶尚青忆潘天寿先生

中国画写生、默写、默记,是画家们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一种手段,也是中国画教学的三个步骤(临摹、写生、创作)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潘天寿先生在教学中对深入生活这一环节,也十分重视和认真的对待,他的写生要求和方法以默记、默写为主,同时也进行实地写生,记录大自然中的典型环境和具体形象。我曾陪侍潘先生到雁荡和泰山、劳山等地观察生活,他当时一面仔细观察对象,认真又深入;一面用铅笔写生,十分认真地记录对象的特征和动态,有时也用文字注明一下。在雁荡山记游时,他对赪桐、箬竹、车前草、蕨菜(蕨类植物)、野蔷薇、野菊花、牛膝花等山花野卉观察得很仔细,回来后就默写出来,这些画材都是前无古人的。其实,这些山花野卉,他童年在家乡放牧时就有深刻的印象了。故对浙江山间和田野的花草情有独钟。后来创作了《灵岩涧一角》、《小龙湫下一角》、《小龙湫一截》、《雁荡山花》等精品力作,这都是从雁荡山或宁海山乡的大自然中得来的生活写照,使人感到真实生动、回味无穷。雁荡山的箬竹硕大粗壮,繁盛茂密,在潘老的笔下却是傲岸劲挺,参差有姿,同时又高度地概括、提炼、创造出鲜活的形象。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的结果,是独树一帜的创举。

潘天寿 《灵岩涧一角》

叶尚青记录整理

记得1963年的暑期,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和省委宣传部,以及山东美术家协会邀请潘天寿、吴茀之先生赴山东济南等地讲学、写生、作画、纪游并举行画展。美院领导决定由我陪侍二位老先生出行,历时一个月左右。我们一行三人到达青岛后,由山东省美协于希宁等领导人专程陪同,为老先生安排活动。当时我陪侍二位老先生到崂山(古称劳山),那里景色雄奇灵秀,气候宜人,山上建有宏大的道观,历史悠久,逐为道教名山,此情此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更使潘老兴致勃勃的览胜观察,审视自然,他曾用圆珠笔在小本上记写劳山的环境和道观,也简单的勾划山色,仔细的审察海景,当他默记了如此美景后,回杭州就创作了一帧《劳山图》,画中以焦墨线条描绘,用线疏密有致,有节奏,富有生活趣味。后来,我们到泰安、泰山,那时还没有索道,大家都是徒步上山,为了照顾老先生的体力我们走了两天,在南天门下住一夜,然后再到泰山岱顶住下看日出。潘老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观察,我看着他有时在一旁发呆,那就是他沉浸在对自然的观察之中。泰山南天门下的松树很有特点,长在岩皮上,因缺少泥沙和水份,长得不高,但树冠较大,松针坚硬,苍劲有力,风撼松林可听松涛,与其他名山的松树不一样。潘先生在1964年创作的《岿然图》(指墨)一画中所表现的就是泰山岩松的特点,十分真实,这都是从生活中而来,体现了他默记的能力。我们不难理解,这幅《岿然》一画中近景和远景的布置,是潘先生用心策划、精益求精的结果。一方面,近景的巨松与远景的岩松拉开了距离,近景的巨松高大厚实,大气磅礴,其形象也显得具体,有力度,有气势;远景的岩松虽然画得稀疏、细小,但也显得坚硬苍劲,其外形画得简略,却有岩松的特质。于是,两者的不同造型和远近距离,自然而然地拉开了。另一方面,也是潘先生创造了山水和花鸟两者表现形式的巧妙结合,在潘老的晚期作品中,他运用了山水和花鸟的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而且结合得很自然又巧妙,使人感觉耳目一新,这幅《岿然图》就是山水和花鸟结合的代表作,也是他深入观察大自然,默记、默写生活的又新又美的代表作。从创新角度说,潘老的《雁荡山花图》在当时已经很新了,《泰山图》很新,《劳山图》又新又美。在《潘天寿论画笔录》中的《国画创新》一文,就是1963年去山东讲学时由我记录整理的。其中提到泰山岩松特点,和生长环境,有其地域性和气候等条件而形成的。他认为艺术家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养料,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不仅写生,默记,还要用文字记录一点地理、历史资料。所以,艺术家只有不断深入生活,深入观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素材,才能进行创作、创新。

潘天寿 劳山图

潘天寿 岿然 (泰山图) 指墨

宋代赵昌每天朝露未干之时,绕着栏杆观察花卉,手中便调色彩绘,可以说是直接拿毛笔写生。这个传统的写生方法从唐代就有了。但潘老的写生主要靠默记,有时用铅笔写生,虽然他留下的铅笔写生稿不多,但就是这些写生稿所表现的艺术功力和涵养,我们不难看出,是多么的深厚、稳重、自如轻松,大气磅礴,笔力扛鼎,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楷模。潘老第一次去雁荡时,同行的有朱金楼、潘韵等先生。朱金楼先生基本上采用西画方法,他的写生很真实,把山的外形结构树木画得比较具体,有明暗、有立体感;潘韵先生用传统的技法来表现山崖树石,用线条画外形结构,并运用了各种皴法表现对象;潘老则是仔细观察默记、默写,偶时也用铅笔线条勾一勾,概括地记录生活素材。默记也是中国画写生的重要传统方法,也是中国画家必备的造型能力。写生本身就是为了练笔头,训练形象的记忆力。而现在的很多画家用照相机收集素材,对当场写生或记录素材的机会少了,这样就不利于培养观察形象的记忆能力。也削弱了审察能力。

潘天寿 小龙湫一截

当今的花鸟画教学,往往注重对景写生,而忽视默写默记,我希望今后多多学习潘先生的写生方法。加强默记、默写能力。同时也要用毛笔、铅笔对景写生。潘老曾主张多画速写和画多线条的结构素描是有必要的,但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坚持中国民族绘画用笔用墨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

潘天寿 雁荡山花

潘天寿 指墨 暮色劲松

潘天寿 指墨 雄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