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192
丁香柿蒂汤(秦景明)病后寒呃
(《证因脉治》)
【歌诀】
丁香柿蒂人参姜 呃逆因寒中气戕①
济生②香蒂仅二位 或加竹橘用皆良
【组成】丁香(6克) 柿蒂(9克) 人参(3克) 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一温一 中降逆,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寒。症见呃逆不已,胸痞脉迟等。
【分析】胃寒呃逆为本方的主证。胃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丁香一温一 胃散寒,降逆止呃;柿蒂性一温一 而苦涩,善降逆气,止呃逆,二药相配,一温一 中降逆,为治胃寒呃逆之君药,所以用作方名。臣以生姜一温一 胃散寒,降逆和胃。再佐以人参益气补虚。四药相合,使胃寒去,逆气降,胃虚复,则呃逆自止。
按:本方对胃气虚寒之呃逆有良好效果。临床 上凡久病的人(尤其是老人、产妇),以及平日脾胃气虚的人,见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征象,必须注意辨清是虚寒还是虚热,以选择恰当的方剂治疗。
【附方】(1)柿蒂汤(《济生方》)丁香柿蒂各一两(30克) 仅两味药组成。
用法:两药共研末,每次服四钱(l2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一温一 中降逆。
主治:胃寒气郁,呃逆不止。
(2)丁香柿蒂竹茹汤(《医方考》)丁香三粒(3克)柿蒂竹茹各三钱(各9克) 陈皮一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一温一 中降逆,化痰和胃。
主治:胃寒气郁有痰之呃逆。
按:丁香柿蒂竹茹汤即柿蒂汤加竹茹、橘红而成。二方均可治胃寒气郁之呃逆,都有良好的效果。不同点在于丁香柿蒂竹茹汤兼有化痰之功,故对气郁有痰之呃逆更为合适。
口舌生疮,并小儿火眼
抽薪散
【处方】 大附子。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口舌生疮,并小儿火眼。
【用法用量】 津调,敷足心内,油纸盖之,绢条扎之。
【摘录】 《外科大成》卷三
口舌生疮,并小儿火眼
抽薪散
【处方】 大附子。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口舌生疮,并小儿火眼。
【用法用量】 津调,敷足心内,油纸盖之,绢条扎之。
【摘录】 《外科大成》卷三
产后血虚发热
抽薪散
【处方】 熟地4钱,当归4钱,干姜(炒黑)1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产后血虚发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医钞类编》:此以干姜之苦温为从治,收其净散之热,使归依于阴分也。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二
皮肤瘙痒
组成:地肤子全草、牛蒡子全草、威灵仙藤连叶、荆芥老枯杆(全株)、大蒜枯杆、薄荷、生姜桔杆,以上用量不拘多少,缺一二味亦可。
用法:用水约20斤,放大锅内武火煎煮20分钟,趁热先熏,待温,洗全身或局部,以水不温为止(夏天不冷可延长熏洗时间)。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用于:皮肤过敏,骤发奇痒,或红或肿,或生疹粒,成块成片,甚至全身,俗称“风湿疙瘩”。有愈后不发者,有反复发者。此症最敏感的是接触生冷,其次是鱼虾海鲜及椿芽、韭菜、蘑芋、香菜、酒。患此症者,若不忌口及避免接触生冷,即使治愈,随时便发。
白浊食疗方
白浊是慢性前列腺炎最先出现的征象。患者因前列腺发炎,前列腺液分泌增多,多则自行溢出,常在早晨起来时发现尿道口有稀薄水样分泌物滴出,也可出现较黏稠的乳白色黏液,最明显的是在小便结束后或排大便时,在尿道口排出1~2滴白色物,在中医学称为白浊,现代统称滴白。若没有其他症状,光是滴白则没有多大痛苦,常被患者忽略,但滴白却是慢性前列腺炎最早出现的典型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治疗。
1.男子白浊:豇豆根250克,藤菜根250克,炖肉或炖鸡吃。
2.男子白浊:豇豆30克,加水煎服。
3.白浊遗精:莲肉、益智仁、龙骨粉各等量研末,制成莲肉散。每服6克,空腹时米汤送服。
【道家一绝】通周天方
【配方】:红参4克;鹿茸3克、雪莲、西红花、何首乌各30克。
【用法】:将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功能】:常服使人体经络通畅,气血充盈,力大无穷,身轻如燕,行走如飞。
抽胎换骨丹
【处方】 真川椒2斤(拣去合口者并子,新瓦上焙干),牛膝1斤8两(酒浸,焙干),怀生地4两,怀熟地4两。
【制法】 上为末,不犯铁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元气,固精壮肾。主虚劳梦寐遗精,并虚寒等症。
【用法用量】 每日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服至50丸止,不可过多。
【摘录】 《玉案》卷四
抽脓散
【处方】 黄耆、当归、金银花、白芷、连翘、防风、甘草。
【功能主治】 痔痈。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抽葫芦酒
【处方】 抽干葫芦(焙,为末)。
【功能主治】 腹大周身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黄酒调下。若葫芦大,以黄酒入内煮1时,服酒颇效。
【摘录】 《医林改错》卷下
治疗眩晕症验方
眩晕症难治,难就难在,中西医对病因各执一词;而中医本身辩证也很多,弄得老百姓更是晕乎晕乎!
一患者告诉我一个简单的偏方,说是同事治好了好几个,观方子攻补兼施、于法合理,于是试用两例;一气血不足型;一风寒痰逆型的,效果都不错。
因为简单、又没有副作用,建议有此症时先用之试试,不效再另谋它法!故定为首选!
原法如下:
【配方】:羌活50克,红皮鸡蛋10个。
【用法】:象煮茶叶蛋一样的煮过,然后吃鸡蛋,早中晚各一个。
类似于食疗,故无忌口!
鸡冠蚬肉外障
抽风汤
【处方】 防风2两,大黄1两,细辛1两,桔梗1两,黑参1两半,黄芩1两半,芒消1两半,车前子1两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鸡冠蚬肉外障。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抽风散”。
【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鱼子石榴症
抽风汤
【处方】 防风、玄明粉、柴胡、大黄、黄芩、车前子、桔梗、细辛各等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鱼子石榴症。
【用法用量】 白水2钟,煎至1钟,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审视瑶函》卷三
暴风客热外障
抽风散
【处方】 黄柏1两,秦皮1两,秦艽1两,防风1两,细辛1两,黄连5钱,木香5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暴风客热外障。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抽风膏”。
【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看不懂伤寒杂病论的人、不会辨证的人,你该进群了,微信群里天天发。
气虚感冒
(一、虚的病例分析)
1.气虚 【主要表现】如果我们伸出舌头,照镜子观察一下,发现自己舌边布满了齿痕,这便是气虚的表现。这样的人往往会出现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四肢懈怠,自汗,动辄气喘,面色淡白,语音低微,头晕耳鸣,舌苔满布,脉弱等症状。
2.血虚 【主要表现】面色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目眩、耳鸣等,另外还可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头发干枯、大便干结等。
3.阴虚 【主要表现】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4.阳虚 【主要表现】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
5.肾虚 【主要表现】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
6.脾虚 【主要表现】乏力、困倦、头重、头晕,有的甚至会有恶心、食欲减退等。一般舌苔较厚腻、舌质淡,可以看到齿印。
症虽说不同,但是都是一个虚字,都是一个症候群,虚之补之这是治疗虚的最好解答,但是病位,病因不同,用药就有区别,不能单单衡量一个虚字对以上病因加以概裹,而要熟悉病因病理三因的变化加以辩证。比如阳痿听到二字,都知道是肾阳亏虚,博而不举,但是为什么会不举那?其原因现在最科学的解释是经络受阻,充血不足,其实真正原因是阳虚,俗语说无阳而不薄,无阴不长或不收,肾有肾阴和肾阳,只有肾阳和肾阴平衡,身体才是正常的,才能阳胜而博,阴盛而收,总得,阴阳互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阳才能有力阴才能有根,阴阳互惠才是真正的平衡。
所以辨证施治是其一,也要明理病因病症治疗分寸,补而不过才是大医精诚。
(二)食疗方法:黄芪鲫鱼汤。
气虚感冒平时还可以用食疗方法改善气虚的症状。食疗方法,黄芪鲫鱼汤。
鲫鱼1条,黄芪15g,白术6g,防风3g,葱、姜、盐适量。将上述中药先煎汁去掉药渣。取药汁加水至1500mL,放入处理好的鲫鱼炖煮、调味,炖好后吃鱼喝汤。鲫鱼甘、温,有益气健脾的作用,中药黄芪、白术、防风其实是玉屏风散的组成,具有益气固表补虚的功能。
气不足的表现
气不足分轻症和重症,气不足的轻症主要体现在消化方面,如食后腹胀、食欲不佳、胃脘胀痛、反酸、打嗝、嗳气,这都是脾胃功能减退、脾胃消化功能减退的表现。
脾主升、主运化、主统血,当气不足,脾胃功能虚弱,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运化水液,脾主运化血液,脾主气机中枢活动情况就会受到影响。
气不足重症会引起心血不足、肝血不足,引起身体的营养状态缺失,引起内脏下垂,引起出血。根据气不足的轻症和重症,区分病情的变化。
人往往没有到壮年就衰老,没有到老年就发病,没活到应有的年龄就病死了,因为气衰亡。
闭经
今日奉上绝密验方一枚,女子经闭特效,且不需内服,操做简便。
取益母草干品半斤,鲜品二斤,月季花干品二两,鲜品一斤,上二味放锅内加水适量,煎成热药汤汁,取干净毛巾两条饱浸热汤轮换敷小腹之上。
大约敷两个小时结束,注意了,请准备好姨妈巾,四到六小时之后,月经畅通无阻。
散恶血。主产后心腹,胁肋、脚痛不可忍者
抽刀散
【处方】 五灵脂(炒令烟尽)。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散恶血。主产后心腹,胁肋、脚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半盏,酒半盏,童便半盏,煎至8分,通口服。
【摘录】 《妇人良方》卷一
妇人一切冷血气
抽刀散
【处方】 大川乌1两(炮,去皮脐,炒黄色),五灵脂半两,良姜半两,芸薹子(隔纸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一切冷血气。
【用法用量】 酒半盏,醋半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经验良方》
头风掣痛
抽刀散
【处方】 川乌(切片,姜汁浸,晒)半两,雄黄半两,蝉蜕(去头足)半两,川芎1两,细辛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头风掣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
【摘录】 《直指》卷十九引《究原方》
口疮散
【处方】黄连、青黛、儿茶、人中白、冰片、 维生素B2。
【制法】上药共研细粉,装瓶备用
【用法】取少许药粉涂于患处
【功效】清热泻火 敛疮生肌
【主治】口腔溃疡
【主治】禁食辛辣。
愈咳散
【处方】麻黄、杏仁、白前、黄芩、陈皮、甘草、枇杷叶。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效】发散风寒,止咳化痰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感冒引起的咳嗽
前列复原汤
【处方】栀子、黄柏、车前子、败酱草、马鞭草、川楝子、延胡索。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每日两次。
【功效】清热祛湿 化瘀消痈
【主治】前列腺炎
流涕不止效验方
《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頞(è),即鼻梁。辛頞,指鼻梁内有辛辣的感觉。经文言鼻渊之病流浊涕不止,后世将流清涕亦归于鼻渊病,属临床常见之病种。其发病之因多以风热犯肺、热邪内郁论之,而经言“胆移热于脑”为其病机。
⊱案 例⊰
张某,女,48岁,初诊。3年来每至秋季即鼻流清涕不止,喷嚏连连,眼痒难睁,服扑尔敏等药使症状略有缓解,但药后头重困倦,影响工作。每年发病均在2月以上,入冬便自行缓解。且素有慢性胆囊炎,每值流涕咳嗽病发时,胆囊疾患亦常随之加剧,而见胁痛、不欲食等症状。近日上症又作,兼见咳嗽少痰、头胀纳少,脉弦略数,舌质偏红,舌苔薄白。
证属少阳郁热,金气乘之。治以疏泄少阳,兼宣肺气。
柴胡 8克,黄芩 12克,炒栀子 10克,荆芥,10克,浙贝母 10克,前胡 10克,桔梗 10克,天花粉 12克,五味子 10克,桑叶 10克,桑白皮 10克,地骨皮 10克,生甘草 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温2次服之。忌食辛辣、鱼虾、油腻等物。
再诊:服上方2剂后,诸症明显减轻,脉象弦缓。上方再进5剂,隔日1剂。共服药9剂,流涕、目痒、咳嗽、胁痛诸症悉除,遂停用一切药物,至冬未发。
⊱发 挥⊰
鼻渊以鼻流浊涕或清涕不止为主症,属于西医学之各种鼻炎、鼻窦炎范围。鼻为肺窍,故对该类疾病治疗,一般多采用宣通肺气、兼化湿浊为法,如桔梗、前胡、辛夷、苍耳子等为常用之药;又因有些患者其涕腥臭,亦可配合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之品。但该病又常与全身状况有关,而不能尽责之于肺,《气厥论》便指出以胆热为主引起者,其机理正如《内经素问吴注》所说:“胆脉上抵头角,头角通于巅巅通于脑,脑通于頞,通于鼻。惟脑受其热,故令頞中辛辣鼻液如渊之流,无止息也。”
该例患者素有胆疾,脉弦略数,知其少阳疏泄不利,郁而为热,木旺反侮肺金为其本,秋凉之气外束为其标,凉热交攻而发本病。用药以疏泄少阳为主,兼以宣肺;因其咳痰少而加用花粉、五味子敛阴。
妇人血风、血气
抽刀散
【处方】 五灵脂(炒)1两,莪术半两,桂心半两,芸薹子(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血气。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酒半盏,水半盏,煎至8分,疾作热服。
【摘录】 《妇人良方》卷七引陈日华方
心腹痛属风寒者
抽刀散
【处方】 白姜150克(用巴霜3克同炒赤,去巴霜)菖蒲150克(半生半炒)良姜150克(用斑猫25枚同炒黑,去斑猫)糯米188克(炒黄)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主心腹痛属风寒者。
【用法用量】 每次6克,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小肠疝气
抽刀散
【处方】 川楝子30克(破四分,巴豆3个同炒黄色,去巴豆)茴香30克(盐炒黄色,去盐)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小肠疝气。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时用葱白酒调下。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五
漫谈仙鹤草之应用
【性味功效】
《新中医》刘永希同志“中草药性味必须统一(1982年12期)指出:“《中药学》‘甘、涩、平,《药典》‘苦,平’。”而《中药临床运用》、《常用中药学》均称:“苦、凉”。《药性四百味》则称:“性温,味苦涩”。《四川中草药》称:“性凉,味苦。”各说不一,竟有温、凉;甘、苦之异。
余善取鲜品口尝,而觉味涩,煎后服之,则涩不显,亦不觉苦。诚然,口尝并不完全科学,但是否因地不同,或生服煎服有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中药性味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来看:此药具有止血、止痢、止泻、止汗之功等等,则与味涩有关。其中止血、止痢之功效,已得各书公认。并列入止血药类。而止泻之功,则多见于数地方草药书一类;止汗一说,却似少见。
——《漫谈仙鹤草之应用》,作者/廖成伟,新中医1984年04期
【应用】
治咳
项某某,女,8岁。1990年10月因感冒、咳嗽,服用西药多日不愈。证见咳嗽、咽痒、舌苔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咳嗽,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止嗽散5剂,未见好转。王老师辨证后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仙鹤草30g,配方5剂。服用3剂好转,5剂后病愈。
仙鹤草具有扶正驱邪、宣肺止咳的作用。同时仙鹤草对结核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均有杀灭作用和抑制作用。所以在止嗽散中加入仙鹤草能增强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和提高疗效。
漫谈仙鹤草之应用
【性味功效】
《新中医》刘永希同志“中草药性味必须统一(1982年12期)指出:“《中药学》‘甘、涩、平,《药典》‘苦,平’。”而《中药临床运用》、《常用中药学》均称:“苦、凉”。《药性四百味》则称:“性温,味苦涩”。《四川中草药》称:“性凉,味苦。”各说不一,竟有温、凉;甘、苦之异。
余善取鲜品口尝,而觉味涩,煎后服之,则涩不显,亦不觉苦。诚然,口尝并不完全科学,但是否因地不同,或生服煎服有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中药性味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来看:此药具有止血、止痢、止泻、止汗之功等等,则与味涩有关。其中止血、止痢之功效,已得各书公认。并列入止血药类。而止泻之功,则多见于数地方草药书一类;止汗一说,却似少见。
——《漫谈仙鹤草之应用》,作者/廖成伟,新中医1984年04期
【应用】
治脱力
陈源生老中医曾对重症肌无力症久治无效者,用补中益气丸(汤)重加仙鹤草守服月余而愈。
——《漫谈仙鹤草之应用》,作者/廖成伟,新中医1984年04期
漫谈仙鹤草之应用
【性味功效】
《新中医》刘永希同志“中草药性味必须统一(1982年12期)指出:“《中药学》‘甘、涩、平,《药典》‘苦,平’。”而《中药临床运用》、《常用中药学》均称:“苦、凉”。《药性四百味》则称:“性温,味苦涩”。《四川中草药》称:“性凉,味苦。”各说不一,竟有温、凉;甘、苦之异。
余善取鲜品口尝,而觉味涩,煎后服之,则涩不显,亦不觉苦。诚然,口尝并不完全科学,但是否因地不同,或生服煎服有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中药性味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来看:此药具有止血、止痢、止泻、止汗之功等等,则与味涩有关。其中止血、止痢之功效,已得各书公认。并列入止血药类。而止泻之功,则多见于数地方草药书一类;止汗一说,却似少见。
——《漫谈仙鹤草之应用》,作者/廖成伟,新中医1984年04期
【应用】
治痢疾
方某某,男,69岁,1996年5月来诊。自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粘冻,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口渴喜饮,苔黄脉数。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脓球(++)。辨证为湿热之邪壅于肠中,肠道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肠络受伤,化为脓血而下,此为湿热痢,治宜清热解毒,行气止痢。
方用白头翁汤加木香6g,槟榔10g,生军10g,仙鹤草30g,服5剂。药后痢愈,转入调理。
——《临证妙用仙鹤草治顽症经验》,作者/陈长春、宋小波,中医函授通讯1999年04期
仙鹤草在四川省,又称为蛇疙瘩、黄龙尾等。用此药单味治腹泻,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有效验方,同时也被广大中医临床所采用。
如:重庆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谢任甫医师谓肠炎水泻用仙鹤草25克,藿香、楂炭各15克,紫苏6克,水煎取用。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陈源生老医师,对中草药之应用,尤具心得,著作甚丰。曾治一同道之孙女,年仅两岁,患腹泻。先以渗湿分利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乃邀陈老会诊。陈老视患儿形瘦,面色无华,汗多,烦躁,常夜啼惊醒,指纹青淡,日泻七、八次,食油泻甚。投甘麦大枣汤加仙鹤草、蝉蜕、楂炭。用药仅六味,服二剂而泻止神安。
我县已故名老中医吕文化医师,执医六十余年,我曾有幸与他同一诊室数年,观其治腹泻,几乎大多数处方都加用此药,他认为此药平正效宏,故常用。余临证效法,亦收良效,诚然,自不可脱离辨证论治之要。余体会用于实寒型和食积型则效不佳。
【针灸诀窍】失眠一针,祛斑一穴
首先说明,这个穴是一位民间老中医告诉我的,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均有效。尤其是心经火旺所至失眠。临床见左寸脉滑数,舌尖红赤。
取心包经,中冲穴。点刺出血2,3滴为宜。
一女性患者60岁。失眠月余。经各种治疗无效,自诉吃4片安眠片还无睡意。一诊见舌尖红赤,脉滑数。取中冲穴点刺出血。
第2天来诊时说很好,回家后一觉睡了4个多小时。2诊,中冲加少冲点刺出血,瞩其格日在来。经4次治疗全愈。
用此办法治疗10余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膝盖上有个祛斑穴
膝盖上有个血海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每天上午9~11点刺激血海穴效果最好,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呈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
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
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能使面部皮肤润泽,可祛除脸上的雀斑及色素沉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