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败中寻教训 --- 85岁老太太,体型瘦小,以咳嗽为主诉,医院诊为肺部感染

85岁老太太,体型瘦小,以咳嗽为主诉,医院诊为肺部感染。

刻诊:咳嗽,不欲饮食,干呕,口苦,右胁下叩击疼痛。舌红有瘀斑、苔黄稍干,脉弦细虚数。患者自诉有胆汁反流,一直有口苦;凝血机制不好,所以身上血管清晰,有瘀血块。

辨为少阳夹瘀,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柴胡24g,黄芩12g,半夏15g,党参15g,干姜10g, 五味子6g,炙甘草15g,桂枝15g,白芍15g,茯苓20g,桃仁5g,丹皮12g。三剂。

服两剂后,咳嗽减轻,仍然恶心欲呕,不欲饮食。腹诊腹部柔软,揉按有气水声,大便一天三次,便溏量少。舌红苔黄略干,脉弦细虚数。

调方为:柴胡40g,黄芩15g,半夏30g,党参15g,炙甘草15g,桂枝15g,茯苓30g,五味子15g,焦白术20g,生姜5片,大枣5g。三剂。

腹内振水声,合苓桂术甘汤;见舌苔较干,津液不足去干姜,加五味子生津止咳;加姜枣开胃。因自认辨证准确,急功近利的心态,想快速止住呕吐,量开的大。

患者服两剂仍咳嗽,不欲饮食,呕吐,第二天晚上头晕,四肢无力,心慌,出汗。至此四天没怎么吃饭,精神不振,脉弦细虚数无力。腹诊小腹膨隆,叩诊鼓音,问之小便量少而黄。中药停服,给予稳心颗粒,生脉饮,心慌汗出逐渐缓解。我未再给处方,后在医院治疗下一个月后出院。

思过:

①患者年老体弱,看病必先看护脾胃,一诊不宜合用桂枝茯苓丸。虽有瘀血证,但主要治疗咳嗽和脾胃,服用活血药反而耗气,且不益脾胃。或许单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理脾胃为好。

②二诊时,我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由于看了大量一剂知二剂已的奇效医案,对病情,疗程判断失误,只想重剂起沉疴,忽视了患者的身体状况。这是极不成熟,毫无临床经验的体现。患者脾胃虚弱,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剂量,而且脾胃重在养,万不可急功近利!

③处方用药当谨察病机,特别是在刚入医门,没有经验的时候,不可仅凭一证妄定处方。万不可主观臆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④在遇到方证相合而服之无效的情况下,既不可一味固执,偏服此方药;也不可妄自菲薄,丧失信心。应当静心细查,思考患者哪一症状没注意到?处方有什么纰漏?在确定辨证无误时,嘱继续服药,并随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

⑤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失败而气馁,不能自乱阵脚。

我满怀愧疚的记录下这些病例,一次次提醒着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臆断耽搁了患者的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