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羊肉烩面”
郑州的“羊肉烩面”
刘昆山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是河南省省会,北临万里黄河,西依中岳嵩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郑州号称“烩面之城”,概因特色名吃“羊肉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华街冷巷。外地人来到郑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尝一尝地道的“羊肉烩面”。随便问一个郑州人,他们都会如数家珍般给你介绍几家好吃的羊肉烩面,什么合记、闪记、刘记、周记,什么八一八、老四场……有的老郑州从外地回来,下了火车不是赶紧回家,而是直奔熟惯的烩面馆。郑州人招待外地的客人,首选也是羊肉烩面。羊肉烩面已成了郑州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大街上林林总总的各种字号的羊肉烩面馆,总是人头攒动,宾客迎门。无论靓男俊女,还是达官贵人,只要进了羊肉烩面馆,全都抛却开了矜持,忘记了高贵的身份,捧着那一大海碗的热腾腾的羊肉烩面,大口剁颐,甚是欢畅!尤其是在冬天里,手捧一大碗冒着热气的羊肉烩面,一口喝下去,寒意散尽,温暖顿生!
“羊肉烩面”是一种集荤、素、汤、菜、面于一碗的传统小吃, 有种整合的魅力,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真谛,以味道鲜美, 汤宽面爽,经济实惠,享誉中原。“羊肉烩面”用特制的大海碗盛装,热腾腾的羊肉汤上面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绿莹莹的香菜点缀其上,金灿灿的黄花菜、油汪汪的黑木耳、黄澄澄的豆腐丝、亮晶晶的细粉丝搅拌在宽宽的扯面之中。略翻一下,汤里还有两颗晶莹剔透的鹌鹑蛋,以及诱人的羊肉丁。望着这五色交辉的美味令人口舌生津。先喝一口汤,浓酽醇厚、味美鲜香,再吃一口扯面,光滑柔软、弹力筋道、咬劲十足。拿郑州话说是“汤鲜味美面筋拽”。
“唱戏的腔、烩面的汤”。郑州人都知道,烩面好吃与否,关键在汤。烩面汤汁选用高寒地区的精嫩羊肉及山羊骨为主要原料,运用传统熬制抽提工艺去腥提香。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和羊肉一起煮五六个小时,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并下七八味中药,把骨头油熬出来,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汤白味浓、香而不腻、营养滋补。
“羊汤是魂,扯面是基”。扯面是用优质精白面粉,兑以适量盐碱用温开水和成比饺子面还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
“烩面烩面,关键在烩”。兰州拉面是清水煮面后加汤,山西刀削面也是清水煮面后加臊子,唯独郑州“羊肉烩面”是把扯面下到滚沸的原汁肉汤内煮烩,而且正宗的老店坚持“一碗一锅”,从不马虎。肉汤烩面,汤味和扯面融汇一体,口感自然别具风味。
郑州“羊肉烩面”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由西安“羊肉泡馍”演化来的。河南人不喜欢吃馍,而改用扯面。其二,说是郑州人运用山西刀削面的“面之筋”、兰州拉面的“汤之鲜”、陕西泡馍的“蔬之全”,融会贯通,独树一帜。创新学上有一种“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法,说土了叫“踩着别家的墙上房”。这种模式的要点是,创新主体巧借他人创新成果中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以此为基础,继续向上攀登,好比登着他人的“墙头”或“房顶”攀上更高的目标。因为是“巧借”不付费,创新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有效规避创新风险。可以说,这是一种“创新基础上的创新”,或者说是“完善创新”,是“再创新”。富有创新精神的郑州人,博采众家之长,取了山西刀削面的面、兰州拉面的汤、陕西羊肉泡馍的菜融合而成的,创新了享誉全国的“羊肉烩面”。
说到郑州人的创新精神,不能不提及当年轰动北京城的“红高粱”快餐店。这家意欲挑战“麦当劳”的“红高粱”卖的就是“羊肉烩面”。“红高粱”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乔赢的人,此人曾在军事学院当过哲学讲师,转业做过三星级大酒店的副总经理。1995年4月“红高粱”在郑州诞生。创新的中式快餐“羊肉烩面”赢得了广大顾客的青睐,生意异常火爆。1996年2月,“红高粱”进驻北京。挑战麦当劳的创意立即引起了首都媒体的关注。《北京晚报》以《红高粱种到王府井》为题,头版头条予以报道,“红高粱”一夜之间名声大噪。春节过后,“红高粱”的营业出现了“爆棚”,只有200平方米的店铺,日销售额达到3.5万元。全国数百家知名媒体轮番报道“红高粱”。美国有36家媒体报道了“红高粱现象”,称“红高粱”, “试想以地方口味击败麦当劳”。正当“羊肉烩面”酣战“汉堡包”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红高粱”却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乔赢因非法集资案被批捕,风靡一时的“红高粱”走了麦城。“红高粱”的成功,说明“羊肉烩面”不仅是河南的美食,而且可以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