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的时候,跟大家安利了一位我的网友-辅娃记的博主。这位不贩卖焦虑,只提供手把手的教育实操的博主,确实值得被推荐。大家看完文章,照搬自家就行,而且非常接地气,通俗易懂且给人启发。她家大女儿-大M比壮壮大一岁,在广州一所特别好的小学读三年级。Mr妈最近有几篇文章就是专门针对“三年级现象”写的。每一篇都看的我很想收藏!比如这篇深度解析现象,同时直接给低年级家长建议的:除此以外,大M从一年级英文零基础,在家启蒙不到一年便过了KET了,我看过的关于KET的攻略可能有上百篇了,Mr妈的解析和分享,可能是最适合普娃和普通家长的。比如下面这两篇,觉得值得抽时间一看:Mr妈还在后台分享了学习利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格,方便大家更好做学习计划。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后,在后台输入“记忆曲线”获取。今天的文章,是转载了辅娃记里面,最近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一起来学习吧。开篇前,还是想先说两句。大家在后台或者文章下的留言,我都有看噢。其实写文章把自己的鸡娃心得分享给大家,我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特别的事,可是很多朋友告诉我会阅读文章到深夜,读完心情澎湃忍不住来留言;也许这些留言对大家而言也只是举手之劳,但每一条肯定、支持我,愿意和我分享的留言,就是让我很受鼓舞,心里很暖很感动(记忆力还不错的我,还将很多人的头像和孩子情况记住了)。大M英文发展的同时
语文数学又是怎么规划处理的呢?
今天我想来分享一些下大家可以使用的思路,还有自己粗略的规划。重视教育,希望通过科学鸡娃帮助小孩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学府。但也关注小孩优势特点,希望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讲人话,就是注重成绩之余,不忘素质教育。但成绩还是放首位发展目标。学前太佛系,自从大M上一年级,我被教育环境节奏彻底拍醒后,便一直坚定持有以上观点,走可持续鸡娃路线。可持续鸡娃路线制定首要步骤是什么?——方向和计划制定。大方向没错,目标清晰,才能够让鸡娃成果有保证,避免陷入纯粹自我感动的努力中。有时候鸡娃进度不够好,心情容易患得患失、被环境影响焦虑,并不是孩子家长不够努力。心中目标清晰度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一年级的迷惘焦虑,到逐渐的笃定,
我经历了哪些思考呢?
我们现在整体求学环境热烈追逐着剑桥通用五级英文考试KET、PET。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就读着初三或者高中的群体,他们不太清楚这个考试。他们年代的选拔,奥数比重更大。后来,数学杯赛陆续被禁止。剑桥通用五级英文考试就被机构们捧起来了,并光速发展。虽然摇号改变了升学局面,但现在小学毕业班和刚升上初一的尖子生群体,小学六年就是照着择校前的竞争度去培养的。算是择校前的巅峰状态。我饶有兴趣地追踪了一年,就广州地区而言,尖子生头部群体大体水平为:·数学方面:多次拿华杯一等奖,其他数学杯赛奖项也能一并斩获;
·英文方面:通过FCE水平;
·语文方面:因为缺乏权威认证比赛(还好没有),家长们热衷拿多个作文奖来证明水平;
·校内成绩语数英三科总分295+;
·还有一些机构联合组织进行的综合测试,成绩也不错。
这里的指标,并不是每个尖子生都能全部斩获,但他们的确通过六年努力取得了里面大部分成果。这种成绩,在我们广州市绝对够用,可以冲击非常理想的学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城市的情况。如果嫌麻烦,对标以上程度也可以。因为我有底气地说,孩子如果达到以上水平,应该没有谁敢说他们不优秀。了解尖子生头部水平,不是为了更好地去崇拜。而是方便我们定位小学六年目标。中部目标——是否可以实现里面的一两样?争取一两门科目拓展成功,初中可以解放一些压力呀;
最低要求——起码将校内成绩拿下,也能说明小孩有扎实基础和良好学习态度。长路漫漫,保有潜力初中继续爬。
但梳理清楚目标,便明确了追逐方向,不容易受影响,只和昨天的自己对比,心态趋向沉稳。盯着目标一路前行,外界的纷纷扰扰都不太重要了。追求校内成绩稳定,争取三科总分295+,是我们家的首要目标。因为兼顾兴趣特长,时间紧张,目前看,小学阶段语数英三科实现两科拓展成功的目标比较合理可行。语言科目尽可能往上冲,数学也会一直校外拓展,但不强求。心中有目标后,需要定下来哪个学科先发展,哪个稍后进行。按照孩童发展特点,语言类科目英文和语文应该先发展。数学比较考验小孩思维发展,可以后加入。但任何事,更重要的出发点是自己孩子。如果家有一个从小便数学敏感度高的孩子,家长忽略这事,硬要全身心发展语言,也是不太科学。大M属于语言科目敏感度高的孩子。数学思维发展相较之下,逊色很多。所以我给她制定的策略是英文、语文尽量拉到涨停板,学出一定水平。数学保证校内稳定,跟随机构拓展,不拖后腿。这比较符合我们家“发展优势科目,不出现拖后腿科目”的学科政策。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长科目。只要没有特别拖后腿的科目,我会选择将力气花在最擅长的地方,尽可能用小孩的优势去拉开与别人的差距。但实话实说,这些目标都很不容易。家长小孩都努力才行。当心中想好优先发展哪个科目,便可以立刻开展学习研究。目的是为了清楚学科细节,以便下一步制定实施计划。大M一年级,当我下定决心将英文作为突破口时,便开始疯狂学习这个科目的一切。说是挑灯夜战也不过分。了解越多,准备越充分,规划越有效。这是肯定的。学科教材和教辅:小学阶段教材知识点不难,大家重温一下书本,会发现很多端倪,对前行方向有感知。教材是最好的行动指向标;
虚心咨询校内老师:请留意是校内老师,不是辅导老师。
校内老师知识信息渠道来自市区级教研室,辅导老师知识更新渠道来自机构课研团队。他们讲出来的方向,经常有很大差异;
拿考卷来分析:看看小升初、中考、高考试卷的题型,还有市面的考卷评析,会对每个阶段发展目标有感知;
向有经验的人群获取经验:朋友咨询、泡群、看公众号文章等等,都可以获得大量信息。知识膨胀的社会嘛,要找信息是不难的。
所有前期的了解和铺垫,都需要这一步来落地(你说多重要)。以我的经验,一般只能够细致地做一个学期的计划,同时初步展望下一学期。越往上,规划越笼统。就学习成果和大M发展来说,还算是符合我的进度和预期。家长小孩都努力了,不留任何遗憾。我在这两年规划过程中有一些风格习惯,也写一下,也许大家会有些启发:相较某个阶段语数英三科齐发,晚上时间平均分配,雨露均沾,我更喜欢将时间集中化攻破某个项目。家有小学娃的家庭都知道课余时间是多么紧张。我们因为要兼顾训练,空余时间更少。有限时间里三科平均摊分,大M刚找到一些门道,便要转科目,浅尝辄止,学习效果不太好。集中大火猛攻,达到某种程度后再扭头转去其他项目,更适合我们家。所以我喜欢每个阶段都项目化。比如攻语文阅读,我会安排大M集中刷很多篇阅读,做到一定量来总结。而不是每天一篇阅读,一篇作文,一页基础知识这种安排。过去两年,我们家的选择是寒暑假主攻语文,学期内主攻英文。实际上这两科调转次序也没太大问题。我主要考虑是大M语文一直不错。其次,开学后学校老师都会帮忙盯语文。但英文环境难创造,如果开学后断了状态,寒暑假再捡起来就会比较辛苦。如果心中有目标和规划,会知道光靠课堂是不行的,功夫在课下。语文领域的阅读、作文都需要家庭多练习。甚至字词,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们要提前学习听写。因为大M就是一个普娃,经验告诉我,她真是没法只学一遍就牢牢掌握。寒暑假提前过一遍下学期字词,正式开学后再学习一遍,就彻底稳了。在我们家,没有什么侥幸,只有认真和笨鸟先飞。像英文考级、原版阅读等事情,更需要靠家庭课后努力了。但校内学习可以解决的事情,如语文课文剖析、校内英文、数学知识和做题习惯等等,我会交给学校主抓,只做配合。小学课内知识说不上难,家庭和小孩都不应该轻视,白白丢分。而且校内成绩有可能作为小升初一些学校的参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呢?虽然积极拓展,我会时刻关注校内成绩,看分数反映的问题大不大。如果校内知识不太扎实,就暂缓校外进度,将校内问题解决了再出发。比如我经常听大家聊小孩错拼音、课文默写,这类问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集中一段时间刷刷背背默默就过关了。但如果放任自流,就会变成一个隐形炸弹。Mr妈的规划总体来说,就是明确目标,将大目标一步一步拆解,并且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