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614- 珍贵老照片:晚清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几何老师用辫子测距离

晚清时期,北京陆续设立了多所高等院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这类大学区别于清廷设立以教授儒家经义为主的国子监。在这个寒假即将结束的时间点,我们跟随老照片,一起回到晚清汇文大学堂的校园,看看那时候师生是如何上课的。

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汇文大学堂师生上课、开会、就餐、在图书馆自习等多种场景,再现了100多年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据了解,这所大学除了中文课程,其他课程全用外语讲授。

拉丁文课堂。

汇文大学堂是一所教会学校,最早可追溯到1870年。当年,美以美会在北京崇文门内设立教堂,附设一所蒙学馆,教授圣经、四书,规模很小,学生只有3名。这3名学生都有因为听说学校每天提供一碗米饭才入学的。1884年学校扩大规模,开办博学、备学、成美、蒙学诸馆,并更名为“怀里书院”。

数学课。

1889年,怀里书院增设大学部,更名为“汇文书院”,取“融汇中西文化之精华”之意。这时候,书院仿照美国大学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安排,设立了文、理、神、医、艺术等专业,初步具备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当年,在册大学生有80名。

老师绘制几何图形,用辫子测量距离。

1890年,汇文书院在美国纽约州注册备案。书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文理学院、怀里神学院和医学院,另外附设一所预备学校和一所工业学校。第一批大学生于1892年毕业,共5人。

地理课堂。

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学校的建筑和教学设备遭到严重破坏。1902年扩大校址,重新修复校舍,先后盖起了德本斋、安德堂、德厚斋等楼房。1905年又更名为“北京汇文大学堂”。

吉布斯先生在授课。

汇文大学堂在美国备案的名称是Peking University,与现今北京大学的英文名称同名。1898年,清廷成立京师大学堂,其英文名称则是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大家要注意区分。

学生在图书馆看书。

汇文大学堂招生面向所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男青年,教徒与非教徒均在受欢迎之列。该校根据基督教传播福音原则办学,同时希望“帮助中华帝国和其它国家的青年获得文学、科学和职业方面的教育”。

学生们在餐厅就餐。

汇文大学堂虽然对是否信教没有硬性要求,但它从未忽视过传播福音。学校规定每天做两次礼拜,每星期学习一次圣经,每年举行奋兴大会。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基督徒老师,它聘用登州文会馆(山东的一所教会大学)毕业生为数学、科学和中文的教师。

教职工在开会。

1894年起,美以美会的刘海澜(Hiram Harrison Lowry)担任校长,一直到该校被合并。刘海澜担任校长期间,他强调提高学校的学术标准并扩大其影响力。

校长刘海澜给学生讲话。

1912年,汇文大学堂更名为“汇文大学校”。1918年,汇文大学校与协和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校址迁至北京海淀(今北京大学),原校址留下大学预科和中学两部分,定名为“汇文学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