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庐,乍一听像是某山中的一茅草屋。非也,我说的是在市中心赵王河小区内一画室。画室主人叫郭东方。东方君人雅、画雅,因此,主雅客来勤,每天到云庐去的人络绎不绝。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东方君爱茶嗜茶,他说,每日吃饱穿暖,有朋友来一起喝茶论道,人生若此,夫复何求?这点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云庐喝茶是比较讲究的。几把上等的紫砂壶,一字排开,泡什么茶,用什么壶,决不能乱来。就何种茶该洗,何种茶不能洗,以及各类茶需用多少度的水,泡多长时间出壶,主人均掌控有度,不失章法。有时泡茶甚至以秒计算,看似不经意的一番侍弄,其实处处用心。待客人手持一杯刚出壶的茶,就着茶杯上的氤氲喝下时,总会妙感回肠,甚至会有早一秒出壶寡淡,多一秒出壶便老的感觉。但究竟几秒,即使东方君说出具体时间,恐怕回家自己泡,也找不出那种感觉。其实,泡茶需要的不单是茶叶的好,还要有好的气场,更主要是要有泡茶者的清净心地,才会泡出清净之茶。
东方君早年在一企业上班,后来企业破产,便没再另谋职业,拿起了画笔,鬻画为生,过着有点像唐伯虎“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日子。东方君笃信佛教,并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因此,到云庐去的,有的是为了谈禅论道,有的是为了谈画论艺,有的纯粹是奔着那一壶好茶去的。
话说去年冬天的傍晚,天空突然飘起了大雪,理应比较清净的云庐,人反而多了起来。进得室内,来的人大多第一句话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于是,一壶上等好茶泡上,大家纷纷落座,品茶论道起来。这时,会有人提出话题,如“绿茶红茶适合何种体质人饮用的问题”,如“儒释道思想如何融合的问题”,如“花鸟、山水画孰高孰低的问题”,等等,一时各抒己见,众说不一。有时观点会有分歧,各执一词,甚至争辩到面红耳赤。但总有人境界更高,理论更有说服力,将一个个说倒。这时,随着辩论声戛然而止,云庐内会出奇的静。那一刻,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想尽快说出一句话,打破这种寂静,但又怕说出口不合时宜,于是,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这时,东方君也不做声,会重新泡茶。雪落久时,他还会到院中收集净雪,用雪烹茶。室外大雪纷飞,室内茶香四溢。就着茶香,会有人提出另番议题,接着又是一番辩论。辩论不服者,等众人散去,还要单独与东方君探讨一番他自己的想法。这时东方君会说,佛家讲开口便错,静听是最好的修行。不服者也便没有了言语,心亦释然,拱手辞别而去。
云庐每天的茶叶量消耗惊人,但奇怪的是,如此喝法,居然茶叶越喝越多。茶中有道,茶禅一味。当年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放在今天探赜,更多的是让人放下浮躁,找回真实的自我。赵朴老曾写下:“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诗句。君如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可到云庐喝上一杯,清谈一番,滋养喉肠,净化内心,其不乐哉!
【作者简介】
王志林,1970年出生。滕州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文化之星。散文被国内20余家报刊及网媒平台采用。曾在“欢乐滕州嘉年华”征文、“我心中的红荷湿地”征文、枣庄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第三届国际东方散文奖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