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解道德经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到底怎么做才算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那我们人到底该如何做才算是“无为”?

“无为”肯定不是让人什么都不去争取了,什么都不做了。

那“无为”是什么?

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按规律办事,不要按自己的主观想象来行事。

这么说,还是挺抽象的。我们一步步来看,我们先看老子是怎么说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这里我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翻译一下:

道本来就不会刻意做什么,或者刻意不做什么,它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转着。

诸侯君王如果能够遵守道的规律行事,那万物不用外力的管束,自己便会归服。

归服之后,若又想要生乱,我将用道镇住它,用道镇住后,那便不会再起妄念。

妄念不起,便会自然平静下来,那天下也就自己安定下来。

为何我说老子绝不是让我们什么也不追求,也不做,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来。

不管,老子把道讲的多么玄妙高深,多么让人无法琢磨。我想有一点,我们大家都是可以明确的。

老子最终想要的是什么,老子让侯王无为,守道要达到的目的是明确的:

老子追求的是天下安定,万物自然归服。

请问这个追求是否可以算鸿鹄之志?

如果算,那为何那么多人,读老子,读的什么也不想要了?读的清心寡欲了?

我认为清心寡欲本身是好的,但真正做对的人不多。

清心寡欲不是什么也不追求,恰恰是正心诚意后,明确了自己到底要什么后,而不再贪求了。是内心的清净自定,时时明白自己要什么,在做什么。不被外界的纷扰诱惑所动的状态,不是看破红尘避入空门。

写到这里,我得注明一下,我这里所写的看破红尘,避入空门,确实是贬义的,是一种避世的做法。

但在我理解,真正的空门恰恰是积极的!

在我眼中,真正得道的人,不论是道家的道士、还是佛家的高僧,对生活都是充满热爱和希望的。

他们不会是对什么都看淡了,提不起兴趣的,反该是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品出味来的。

他们并非什么都抛下了,而是,一心向着自己的道,其他的不再能动他们的心。所以,世俗一切才在他们眼里变的淡然。

好,我们再回到老子说的这段话,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看出:

常,恒常。也就是道本身。

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道是不断变化的,没什么会一直做,也没什么一直不做。

这其实跟《易经》的思想是一致的。

以无常为常!以变为不变。

这里,我就不多描述,很容易越描越黑。我简单总结一下:

  1. 道本身不因任何特定目的而存在。
  2. 道的运转不参杂任何主观意识。
  3. 道不会特意做任何事。
  4. 没有任何事是道会刻意避开不做的。
  5. 道运转不休,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本身就在道中。

这便是道的“无为”,那人效法道,该如何“无为”呢?

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下,王志文先生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天道》,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里面的男主丁元英就是一位懂道而无为的人。大家可以去看下,他如何做的,便会明白什么是人的无为。

也可以看下女主芮小丹是如何做的,她是一个不明道,但本身合于道的人。

这里,我截取几段里面的经典台词,大家体会一下。在我理解,下面这些话的意思和老子本身表达的道是一致的。

这世上原来就没有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

没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势,强焉在?

一个'弱'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 :技术 、制度 和文化, 小到一个人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 ,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 ,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

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 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 、易懂、 易用, 成了流行品种 。

最后,我们说下,人“无为”最难得地方。

有时候,你明白了“无为”是什么,但是你还是很难做到。

为何?难在哪里?

难在你对道的认识!

还是前面说的,道以变为不变!规律不是固定的,不是通用的,不是死的。

你怎么找到正确的规律,并时时掌握正确的规律,这个是很不简单的。

就像天道里,女主芮小丹被丁元英手把手教,她依然说: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让我们一起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