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培养的得失和联想

当了80后的家长,到退休时,后代已步入青壮年,也当然已涉及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了,人生一代人的更替之际,总结经验教训得失,痛定思痛,或许对下一代下下一代有些教益。

我们共和国前后出生的一代人,有其特殊性,阶级成分的影响和文革时期的迷乱,导致缺知少识,甚至以扎根农村为荣。父母的缺失面致使对后代教育的认识不足,即便有心培养而经济状况和周边教育环境也无法与之适应,大致情况就是吃饱穿暖,仿佛已尽家长之责,致于孩子的行为规范,学习状态成绩好坏都太用心,把培养责任推御老师身上。

这里,对学校的教育估且不去评说,单是家教,存在的问题是父母文化知识偏低,对孩子就不可能产生循循善诱引导启发孩子爱学习,简单粗暴地只看学校分数,听之任之,任其自然发展的结果是孩子从小厌学成绩不好人格素养偏低,没有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对自己的发展也就不存在自我把握和规划,以致后来进入社会,如水漂浮萍,落到哪里算哪里,丝毫自已左右不了自己。

望子成龙的心理使不少中国家长心态扭曲,仿佛只要愿意付出(金钱,精力)就可以心想事成,其实,若干项目的兴趣班,一个孩子兴趣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引导,过重负担的后果是主次不分,项项平傭,也就失去培养意义。急功近利不重视基础教育反而浪费了孩子的时光。

孩子培养教育的时尚考量和参照别人为样的肤浅。孩子朝什么方向发展,家长不能随意拿主意,要切合孩子本身条件和自家经济实力综合考虑,不能跟着时尚流行为孩子选择方向,也不能依样画葫芦,别人家孩子学什么选什么随意跟风,作为缺乏天赋的孩子,更应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认真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件事去做,做好做精,或许不负父母一番用心和期望。

这里,要强调的是,教育培养的接受主体是孩子,父母主要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经何知识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关键取决于孩子自已,孩子只要真正懂事明理了,由被动转主动,由为了某种意图而学转入自觉自为的力行,其余什么担忧,就成为多余。

在结束闲聊的未尾,我想为家长们提个醒,关于孩子经过一番教育培养,将来到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不负家长期望,其期望值不必太高,毕竞一个人成长发展过程的因素太多太复杂,这方面顺其自然比较好,只要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个人小有益处,也就可以心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