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正被“入侵”!这批“异军”将如何赋能律所运营管理?丨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丨赵颖欣

业内,一股来自“非律师”群体的运营管理力量正异军突起。
据司法部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7.3万多人,与2018年底相比增加了5万名律师,增长率达11.8%。《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则已设立目标,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4.2名
现状是,律师群体正不断扩张,律所规模化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律所开始意识到合伙人律师在管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缺陷,取而代之,不少“非律师”开始跨界入局。
是否只有律师才能管好律师?“非律师”管理者如何跨过专业壁垒为律师们赋能?多学科背景组成的管理运营水平如何?这是否是律所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律新社通过对话几位律所运营管理负责人,一探当前律所管理生态。

01

“非律师”合伙人正成为现象级存在
前台、行政、市场运营人员……在一家律所的舞台上,灯光似乎不常投射在“非律师”群体的身上。
一方面,“非律师”在大多数律所里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而且他们的岗位定位相对基础和常规;另一方面,在律所的传统观念看来,掌握着专业能力甚至客户资源的律师才是律所的核心资产,与之相比,“非律师”人员显得无足轻重。
然而近几年,随着各家律所规模越做越大,客户需求日新月异,业内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律所平台大盘,还是业务团队小圈,事务性、管理性的工作越来越多。深陷管理和业务两个战壕,各大律所主任、合伙人激战正酣的同时,亦苦乐参半。

姜鹏飞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姜鹏飞曾在《四位合伙人只有一位做业务,家理的一体化管理经验,哪些值得借鉴?》一文中指出,从发展前景来看,律师的个人能力有天花板,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个人专注的业务领域也是有限的。在这前提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许多律所管理者面临的两难问题。

张大超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战略运营总监

当律师自顾不暇时,“非律师”岗位的需求应运而生。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战略运营总监张大超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指出,二三十人规模的传统合伙制律所,一个前台、一个出纳配合一个勤快的主任基本上就可以覆盖律所运营职能。
而当律所开始重视品牌、市场,需要进一步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拓展,那相关职能的重要性就不是靠律师的“兼职”能够承担的了。随着律所竞争愈发白热化,人才大战、市场大战如火如荼,并伴有越来越多的其他行业的资本、人才进入律师行业,“非律师”合伙人正逐渐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盈科律师事务所在业界首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聘任具有一定经验的律师或者管理人员专任职业经理人,作为总负责人直接承担各地律所的经营管理责任。
2015年,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在全面完成合并重组后,提出“行政事务中心”的概念,并细分行政事务中心内部岗位和职责,设立行政办公、财务部门、人力资源、互联网IT、品牌宣传等职能,后又建立了专门的客服与市场部,团队整体从最初的11人发展到如今的15人
2016年,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成立,四名创始合伙人中有三名是“非律师”。也是这一年,从事以及管理过企管、审计、行政、人力资源、法务和品牌等部门的“非律师”张大超加入了正策律师事务所,以“我不是律师,我是律师的朋友”为自我定位,开始服务律师、协助律所。
律师是生产力,而“非律师”处在生产关系层面,两者相辅相成。张大超表示,良好的“非律师”运营团队可以给到律所很大的加持,解放律师,融合律师,一同去促成律所战略目标的达成。

02

“专职”是大所运营管理关键词
“律所的管理运营是一项专业事,而管理又是专门人做的事。随着律所逐步扩张与发展,管理的专业化和专门化一定是趋势。”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管理运营总监蔡锦云如是说道。

蔡锦云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管理运营总监

2018年,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在经历了快速扩张的十年后,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正是这一年,锦天城聘请了拥有法学学士、硕士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拥有二十多年企业管理运营经验的蔡锦云担任管理运营部总监,负责组织运作成立不久的管理运营部。
律新社了解到,该管理运营部是管理总部下设的执行机构,在原行政管理部的基础上能级提升,设有行政人事部、财务部、风控部、业务宣传部、培训研发部(律师学院)和信息技术部六大部门。两年以来,管理运营部在风控、品宣、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调整优化,填补了原有管理体系的一些空白。
在蔡锦云看来,基于律所的规模程度及推行制度的不同,其管理模式必定有所差异。以公司制律所与合伙制律所为例进行比较,前者更倾向公司结构管理,决策体系和运营体系更统一;后者则可能会产生两级管理体系,一是事务所层面的全所管理,一是各大业务团队的内部运营管理。
那么对大所而言,管理人通常是兼职管理还是专职管理?蔡锦云给出的答案是“专职”。他认为,大所的管理运营后台会慢慢向专职化倾斜。“由合伙人律师来做重大事项的决策,决策执行则交由专职的运营后台,形成一种有序的分工方式。”

孙婷

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专职”则引申出“专业”,优秀的律师未必是优秀的管理者,法律思维、业务思维,也不能取代律所作为一个机构应有的管理思维和经营思维。在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孙婷看来,“专业人做专业事”,对律所而言,管理的专业化和业务的专业化同等重要。
律新社了解到,海普睿诚行政运营中心立足律所战略定位,持续整合平台资源,在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品牌塑造等领域,着力推进一体化,与业务体系并行作为“双翼”,全面促推律所的整体运营发展。
据孙婷介绍,目前该行政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非律师”。“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非律师’人才进入律所,不仅是对律师既做业务又做管理的一种减压,更是对律所打破传统单一管理模式的赋能,对于构建完善的律所运营管理体系,无疑是更加开放且积极有益的补充。”
“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相互信任,合作共赢。”这十六个字是孙婷眼中“律师”与“非律师”之间形成的理想协作关系。
客观来讲,“非律师”在绝大多数律所都是辅助性、从属性的角色定位,因而与律师之间能够形成真诚地相互尊重、理解,并彼此助力,对于“非律师”更好的发挥作用是很重要的。上升到更高层面,信任应建立在能力和价值的认同之上,当“非律师”通过工作为律所不断创造价值,与律师之间的信任也会相应地不断升级,辅助、配合的性质也将向合作性质演化进阶,最终实现共赢。
2016年,海普睿诚选用了“非律师”孙婷做管理合伙人,并将管理合伙人写入章程,给予了表决权益。她表示,当“非律师”群体能以独立、平行的状态服务于律所和律师,可能会更加提升服务的深度、广度和品质。

03

“非律师”岗是否能从“零”开始?
虽然“非律师”岗博采众长,但法律服务业毕竟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完全没有法学背景或者毫无法律服务业相关从业经验的人是否能打破壁垒参与律所运营管理?
“不懂得需求如何让律师满意?”蔡锦云认为,律所运营管理后台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两种条件:一是必须要有法律专业背景和律师实务工作经验,如果两者皆无,很难理解合伙人律师的意图,在执行过程中便会产生偏差。二是负责人需要有企业管理经验,最好是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如此积累的管理组织领导力,既能迅速领会合伙人的意思,也更容易去贯彻执行。
蔡锦云向律新社表示,律所不能为管理而管理。以锦天城为例,面向律师群体的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一  提升律所品牌价值。如提升律所和律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影响力、媒体曝光度、在专业领域的说话分量等;
 二  注重律所的风险防控。如何避免内部或者外部的利益冲突?如何做好资本市场案件的内核审查?如何避免律师违规而导致事务所产生损失?这都是运营管理的工作。
 三  律所数字化建设。提升办公自动化、让大数据和知识管理发挥更强大的作用,方便律师随地办公、查询并调取整合资料。
围绕这三大点,律所运营管理后台的工作内容将会越来越多,所需人员也会越来越专业,结果就能让律师解放出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律所运营管理后台最终会变成一个铁打的营盘,越来越扎实,吸引更多人才。”而在锦天城,对于像蔡锦云这样具备法学背景而从事专门管理工作的人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选录共识。
但与此同时,律新社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杨国胜

汇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

汇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杨国胜律师认为,“法律人”或“非法”,界限其实不需要那么明显。之所以有这样的概念界限,根源在于律师本身并不会花过多时间在管理上。一言以蔽之,只要是愿意花时间专注在管理上,不管是不是有法学背景或者执业经验,都能取得较好的成果。
“虽然专业有壁垒,但只要带着思考去用心学习行业知识,花时间去磨合,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专业背景’并非是最大的障碍。”
目前,汇业的市场运营部内大部分都是“非律师”,部门内分为市场运营、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等分支领域,目的是将运营中心打造成律所的中心枢纽。杨国胜律师介绍,“当运营中心系统一直处于良性运转,将逐渐变成律所的心脏,让每个律师都能受益。”

04

时代变局下的律所管理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加速变幻,社会各界对法律服务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广泛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律所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与竞争。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各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尖端科技与法律的深度融合等,既给律师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也为律所的发展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就像驶入完全未知的海域。”杨国胜律师如此评价当下乃至今后的律所发展之路,面对“未知”,律所运营管理者要学会“应变”。
“未来十年,我们将面对的变化只会更大,律所必须向整个时代学习,目光要投向那些可能会为时代带去变革的行业,关注并迎合种种技术革新。”律新社了解到,汇业是国内律所中最早自主开发OA系统的律所之一,非常重视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来提升律所的管理效率。未来,汇业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并应用于业务支持和运营管理。
此外,百年一遇之大变局对律所战略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律新社观察到已涌现了一批律所重视起跨学科、跨行业、多领域的战略思维融合。
早于2007年开始,中伦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行业的“首吃螃蟹者”,就已两度聘请战略咨询机构协助其制定发展战略。
至2020年初,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引进了具有法律、咨询、培训、媒体、科技等跨学科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何佳伟担任首席战略与发展官、战略合伙人,并成立新的“战略与发展部”。
3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决定启动战略发展及管理策划咨询服务项目,并选定具有律师事务所及律师行业战略规划实战经验的正略钧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咨询顾问。
11月,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推出招聘广告——《百万年薪寻找你》,以远超行业标准薪酬、不限律所背景经验,向全社会招募律所运营管理人才。
但不论是内生还是外聘,不论是“律师”还是“非律师”,对于任何一位律所管理者而言,都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张大超在采访中指出,每位律所管理者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自己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律所?
“我们既能看到锦天城、大成、盈科等律所的不断壮大,也可以看到金杜、君合、通力等律所对于专业化的执着以及对于规模的谨慎。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可以给到律所制定战略有益的支持,但战略制定以及未来实施的主体依然是律所核心团队本身。”

05

结 尾
中国律师业方才迈过四十个年头,大部分律所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律所已经认识到管理运营的价值,而“非律师”合伙人、运营团队也将愈发重要。
未来或许还将涌现资本合伙人、技术合伙人、运营合伙人、营销合伙人等角色登上律所舞台,而服务律所的战略咨询、品牌咨询、并购重组、猎头服务、信息技术等专业机构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宽广。
我们有理由相信,“律师”和“非律师”之间或将打破单纯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逐步溶解律所乃至法律行业的壁垒,最终成就多领域专业价值的跨界整合效应。
责任编辑:Fiona  |  版面编辑: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