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新:他守望天山17年,如今墓地成了垃圾场,令人伤感

杨增新:守望天山雪,白发几度秋

北京打工期间,住天通苑附近,开车向西不远便是去往八达岭的高速公路,路边有一座陵墓很是奇怪,它没有墓茔却石碑高耸,汉白玉质地,龙首龟趺,规制宏大,占地却很局促,仅一小院落大小而已,墓主人唤作杨增新。

提起这个名字,即使是专门学历史的也会感到陌生,他曾主政新疆17年,为新疆的安定和统一作出过重大贡献,可惜的是,现在几无人识得他了,而在以前不多见的介绍中,也将其归于如张作霖一类的地方军阀。

新疆地域广大,远离中央,自汉武遣张骞“凿空”西域,至唐朝的“白发龟兹”后,长期失控,一直到沙俄入侵,左宗棠抬棺西征,方才回归祖国怀抱,但在治理上亦是混乱,伊利将军和陕甘总督,再加上新疆的巡抚啥的分治,很是奇葩。

杨增新是民国成立后在袁世凯提携下主政新疆的,他将首先是将政出多头的形势扭转,俱归于新疆政府管辖,当地民众可以不知道袁世凯、孙中山,甚至不知道皇帝为谁,但都知道和敬佩被他们称为“老将军”的杨增新。

清朝走狗也好,民族英雄也罢,地方军阀也好,刽子手也行,后人对杨增新的评价千奇百怪,说啥的都有,而他面对当时便来势汹汹的各种议论,都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他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他手上不会丢掉新疆的一寸土地,管你哪个主持中央,我只确保新疆民众的幸福生活;哪怕人们指责他想建立独立王国时他也不管,这就是他的信仰和追求,也是他一生的努力。

杨增新,字鼎臣,云南蒙自人,“少英伟,有大志”,光绪年进士出身,历任知事、知州及陆军学堂总办等职,政绩突出;后被民国政府任命为新疆督军、省长。

他主政新疆17年,完成新疆统一,对外,他多次率军击败沙俄侵略军,对内,他铁血平乱,奖励垦荒,使新疆一直未受到内陆战乱的侵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立即宣布易帜归附,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一周后即被政敌刺杀,时年66岁。

老将军看似武人,却是一个饱读读书的文化人,25岁即高中进士,旋即被授知县,因平乱有功,一路升迁至知州,在任期间,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盾,减免税赋,安置流民,声誉日隆,“所至有青天之目”,被“保升知府,旋升道员”。

作为一名从基层上来的干臣,朝廷亦知其于教育颇有心得,在委任其为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后,又让其创办文高学堂,“课以实学”,学生不仅学各种常备知识,还学外语,他亲自编写教程,设立新式武备及工业等学科,俨然成为全国少有之新式学校。

因办学有方,43岁时调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又在新疆巡抚的保举下,进京面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后,升任新疆阿克苏道尹,正式成为治疆保民的大清官员。

辛亥革命前期,反清运动高涨,时局动乱不堪,及武昌起义成功,清帝逊位后,他被新成立民国政府任命的新疆都督,开始了他主政新疆的步伐。

新疆地处边陲,中央政府对其亦是鞭长莫及,管理困难,所以,只要不脱离中央,散养般的任其发展也是无可奈何之举,而这杨增新也正好称了他们的心,不管你打得是头破血流,你中央是谁来当政,他采取的是“认庙不认神”的政策,都举双手赞同。

虽然他在民初之时被时人称为“嘉峪关外,唯我独尊”,但却从来也没想过要把新疆弄成独立王国,他始终坚持新疆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为都严厉镇压,而对中央“城头频换大王旗”的时局,虽然统统臣服依附,但却也绝不参与其中,哪怕你袁世凯当皇帝我也认可。

这也难怪杨增新,新疆特殊的历史地位,长期被各种势力和矛盾困扰,自顾不暇,不仅一直被沙俄觊觎,不停地入侵和骚扰,而且当年的蒙古也是一样,不断地对新疆进行侵噬。

当时还发生过一件很奇葩的事,那时蒙古虽然地域广大,但却是由各个部落王爷管辖,尽管名义上是归于蒙古政府,但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王国,还经常闹个独立自治什么的,并蚕食和攻打邻近的地域。

1912年,蒙独分子和沙俄组成联军,一直向西,将邻近新疆的很大一片地区占领,这地方就是天山以北的阿勒泰地区,这地方在清末为特别区域,直属北京,朝廷派设办事大臣。

此事原本与杨增新无关,他能守住新疆已是不易,但当时的北洋政府放任不管,而杨增新认为此地乃新疆北部屏障,绝不可失,于是,老将军便亲自率军征伐,击败联军,将这一地区牢牢地控制在中华版图中。

事后,他觉得这块土地再不能失去了,所以他拒不撤兵,于是,北洋政府大喜过望,顺势便将这个历史上从来与新疆毫无关系的地域划归杨增新管理,于是,新疆便有了现在南疆和北疆辽阔的美丽之地。

可以说,杨增新为祖国的统一立下了一大功,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杨老将军,阿勒泰地区的归属真是很难说,也许就如同科布多一样归了外蒙,后来便随着外蒙独立而从中国的版图中割裂出去,也未可知。

出关何必望封侯,

白发筹边几度秋;

四海无家归未得,

看山一醉镇边楼。

诗以言志,我们从他这首诗中能看出,虽然汉唐盛世已不复存在,但他却誓死要将这边陲之地管理好,他立“力障狂澜三万里,莫教海水向西流”之志,即使马革裹尸,身死他乡亦在所不惜。

这个统治新疆长达17年之久的“塞外霸主”,一切以保境安民为宗旨,守住自己管辖的国土不失一寸,这是杨增新的一直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但他在管理上却是实行的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

边庭有桃源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这是他挂在新疆都督府大堂的自撰楹联,反映的是他治理新疆的基本理念,他是用纵横术的传统方式,平衡境内各民族和派别的势力,使其相互钳制以求平衡,正是这一策略的指导下,民族和宗教矛盾得到极大的缓和。

自左公收复新疆后,境内民族矛盾激烈,而当时外来思想也对新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民族分裂分子亦借此兴风作浪,造成这一地区更加的动荡不安,所以,杨增新采取这样的愚民政策,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奈之举。

他的这种治疆方式也受到后世的诟病,其实,这是既是他受限于长期读“圣贤书”的眼界所困,也是受限于当时新疆无人扶持的现实,作为后人,还是应该予以宽容些才是,毕竟在当时内陆一片混乱之际,新疆是向着稳定的局势发展。

他最常用的词是“羁縻”,比起后来盛世才的高倡的“民族平等”这类时尚的名词,自是要陈腐了许多,他长袍加一顶瓜皮帽,再加上一双破旧的皮鞋,这样的混搭亦显得很是怪异。

而他一生清廉,一袭长袍终生,不加棉花是夏装,塞进棉花成冬装,时人言其为“新疆王一年一身衣”,他一生又不置产业,所以,他的私德在那个时代当为一股清流。

平心而论,他还是对新疆的发展和民生做出了很多贡献,如招纳流民,开渠垦荒,裁撤丁粮,清理财政,惩治贪官,发行纸币,稳定市场,购置机器,发展工业,从这些措施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他在稳定新疆局势的同时,在发展生产上还是作了很多的努力,这些功绩是不应该被抹煞的。

美国人拉德摩尔曾对他有个很中肯的评价,“一个善于平衡当地各个民族间的力量的官员,他让新疆保持了长久的稳定。他用傲气和爱国心,去完成祖国统一的理想。”

他有武装却不发展,这点同地方军阀大力扩展武装力量是根本不同的,他所属的军队如屯田军一样,战时是出征,平时耕种,自给自足,一旦战事起,便联络各宗派武装一齐出征杀敌。

他对沙俄态度强硬,稍有不是便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同入侵之敌血拼,而对内乱则是以安抚为主,这也是他主政新疆的策略之一。

俄国是杨增新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外患,在“十月革命”爆发时,数十万各色人等涌入新疆,包括大股携带武器的战败武装,他强硬地“命卸武装、缴军械”, 不给苏俄红军越境追剿的口实;而当“拥众万余”的巴氏白匪作乱时,他坚决派兵围剿歼击,遂“巴军溃败,阿山平”。

修改中俄不平等的通商条约一直是杨增新的夙愿,苏联新政权建立之后,派员议通商之事,杨增新在必须废除不平等条约和照章纳税的前提下,设立税关,一切以平等为交易基础,否则一切免谈;值得称道的是,新疆是全国第一个没有外国领事裁判特权的省份。

杨增新最后是被刺杀了,结果也如宋教仁被刺案一样,有说是私怨,有说是革命党,有说是政敌,扑朔迷离的成为谜团,当时也值乱世,也无人一探究竟了。

据说,老将军生前曾提出退休,而“官民上下闻之,如失慈母”,当得知他死讯时,“全省人民巷哭野祭,女人孺子亦相向而哭”,当他的灵柩离开乌鲁木齐时,“五万余市民夹道挥泪静送”,如高晓松在节目中所言,采访百岁新疆老人时,至今还热泪盈眶,想必此言不虚。

他死后是假道西伯利亚东运,由苏联政府派专车和军警武装护送到北京,可见当时下葬建园是如何的一种情况,缘何规模如此宏伟,比中山陵那享受国葬待遇的谭延闿还以气派,就不得而知了。

提起新疆,人们便会想起武帝时张骞那十数年跋涉的坚定身影,就会想起左宗棠率八万湖湘子弟抬棺出征的悲壮,也会想起“新疆王”盛世才那残酷统治的血腥,但是,现在已无人记得为稳定新疆,保证这一片美丽的土地完整留在中华疆域内的老将军杨增新了。

处国家乱象丛生之时,周围是列强环视,在那有家无国,无国无家的年代,黎民苍生,朝不保夕,哀鸿遍野,千疮万孔,生灵涂炭,独此憔悴,杨增新,何来的智慧维系和延续了新疆的版图,维系了中华民族从蒙昧的初元就歌之颂之的这片人类的花园之地。

虎斗龙争未肯休,

风涛万里一孤舟;

但期四海澄清日,

我亦归耕学买牛。

敬录老将军的这首诗以示我的崇敬之情,然而,有报道说他的墓地已被垃圾所包围,成为垃圾场,太让人寒心了,网友拍的照片我实在是有些不忍心上传于此,那是题碑上的小广告也太污眼了,有热心的朋友将此情况向上级反映,被回复为这地方属地方政府负责,以后承诺将进行封闭式管理。

就是说,最好的结局就是将垃圾清除,围墙修好,栅栏围上,然后一把锁让外人不得进入,这些都是可以想见的。

现在,这位被外国人评价为“清末最伟大的人”,将静静地躺在京郊南沙河一个被隔绝的地方,向西遥望着数千里外那150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那片他曾经倾心守护的地方。

但是,他的墓茔早在50年代修水库时就被平毁了,现在只有一个神道碑孤零零的伫立着,石碑的旁,呼啸而过的汽车上是去长城游玩的红男绿女们,已没有人还记得他这守望天山十数年的白发老人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每当我听着“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时,便会想起天山南北那辽阔壮美的风情,既会想起疮痍昭昭,却虬劲挺立的左公柳,也会想起剑胆琴心的杨老将军,面对外侵之敌那怒目而视的神情……

(0)

相关推荐

  •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新疆,是经历了何等艰难才走到今天?

    太尉评论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星火游 ,作者xinghuoly "新疆新疆",即故土新归之意,当年乾隆皇帝对新疆命名时,就有感于这片土地回归的不易.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 ...

  • 李红卫| 天山南北十日游(上篇)

    李红卫| 天山南北十日游(上篇)

  • 杨增新:忠于新疆,终于新疆(一)

    杨增新:忠于新疆 终于新疆  杜雪巍 引言 1924年,已执政新疆十三年的督军.省长杨增新在给北京的大女儿杨应桓的电报中说:"增新老矣,生入玉门关,死又不知何处.吾当忠于新疆,终于新疆!&q ...

  • 狮子山下的莫别村:杨增新故里寻踪

    狮子山下的莫别村 -----杨增新故里寻踪 杜雪巍 一.走进莫别村 庚子年1月17日,我们结束了在腾冲.瑞丽.芒市的滇西边境游后,返回昆明.离开旅行团后,我们又乘动车前往了云南中部的蒙自市,以了却多年 ...

  • 杨增新:忠于新疆,终于新疆(合成版上)

    杨增新:忠于新疆 终于新疆(合成版上) 杜雪巍 引言 1924年,已执政新疆十三年的督军.省长杨增新在给北京的大女儿杨应桓的电报中说:"增新老矣,生入玉门关,死又不知何处.吾当忠于新疆,终于 ...

  • 杨增新:忠于新疆,终于新疆(上)

    杨增新:忠于新疆 终于新疆(上)  杜雪巍 引言 1924年,已执政新疆十三年的督军.省长杨增新在给北京的大女儿杨应桓的电报中说:"增新老矣,生入玉门关,死又不知何处.吾当忠于新疆,终于新疆 ...

  • 任职甘肃十八年的杨增新,为何选择入疆为官?

    杨增新:忠于新疆 终于新疆 杜雪巍 引言 1924年,已执政新疆十三年的督军.省长杨增新在给北京的大女儿杨应桓的电报中说:"增新老矣,生入玉门关,死又不知何处.吾当忠于新疆,终于新疆!&qu ...

  • 杨增新死后葬在何处

    在北京昌平南沙河北岸.京藏高速旁一处院落内,有一座高大的墓前神道碑,该碑为汉白玉质地,龙首龟趺,坐东朝西,朝西一侧刻有碑文,石碑四周有一圈一米多高的石围栏,围栏外立有双面指示牌,一面为"杨增 ...

  • 杨增新 过河卒子

    20世纪初,新疆地区内忧外患,很容易像外蒙古一样宣布独立.这时,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横空出世,牢牢地把新疆掌控在中央政府手里达17年之久.这个叫杨增新的人说:"大丈夫担当事业之会,至于成败利 ...

  • 北京人艺话剧《哗变 》1988版, 主演 朱旭 任宝贤 吴刚 杨立新 米铁增

    北京人艺话剧《哗变 》1988版, 主演 朱旭 任宝贤 吴刚 杨立新 米铁增

  • 杨品新丨稚真里的悲欢

    稚真里的悲欢 作者:杨品新 那年那月,总有很多悲欢离合. Mins潘是七十年代少有的中学英语教师.那时很多英语教师都是俄语教师通过速成改教英语的.她是佼佼者.早年她和她丈夫一同留学英国.有一口流利的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