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2点或3点,清醒的人很少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他的出发点都是爱,不是恨,因为他知道恨所造成的只有毁灭,爱却可令人永生。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1/
当我把黑夜看成白天,或者把路灯想象成永远无法放飞的风筝,我知道这个季节彻底结束了。那些貌似雪花的飘飘洒洒的花瓣,终于以落英的身份送走了南方的春天。此刻的北方,春天刚刚来临。
深夜2点或3点,清醒的人很少,我打开异乡的窗子,窗外是被路灯照得明亮的马路。我看见,一只流浪猫嗖的一下穿过马路,一辆出租车猛的转了个方向。已经是五月,渐渐夜长梦多。
才记起,已经有足够长的时间没有去关注自己印在地面上的影子了,长或短,丰富或寒酸,都不敢轻易确定,这是不是自己的另一面。单纯的黑白,单纯的灰,空洞,却简单,只是越发感觉与智慧那么遥远。
就这样生硬的学会思索,学会寻找光的来处,学会让光照亮自己,渐渐深刻,一点点远离苍白和浅薄。
2/
一个人对于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一切个人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周国平
我觉得周老师这话刚好说拧了。
一个人只有怀一颗简单、善良、宽容的心去看这个世界,去看他人,去看自己,他的眼光才有可能会越来越深刻,他的心灵才有可能越来越丰盈、美好。
如此,他才有可能对人性有充分的理解和洞悉,并安然面对人性的丑陋与邪恶,甚至会引导这些拥有丑陋与邪恶的人走向人性的善。
3/
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你看风景的时候,往往不经意间成为他人眼中风景的一部分。不必艳羡他人,你自己的故事也是他人梦寐以求的心事。要学会相信自己,更要学会欣赏自己,把自己最暖人动人的一面找出来,简单、质朴的呈现在阳光下,毕竟,生命是自己的。
生命是自己的,就像快乐和悲伤是自己的,一念间天堂地狱,为什么要用阴影和自怨自艾来度过本应美好平和的一天呢?
时光流逝,总是悄无声息,其实,时光还是给了我们很多警示——渐渐花白的头发,日渐消瘦的面容,逐渐松动的牙齿……都在告诉我们,时光已经无情改变一切。
这个过程,又何必充满牢骚和抱怨!世界不欠你的,没有人欠你的,如果有相欠,只是你自己欠自己一份用心,一份向上的勇气。
古龙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在他的江湖中一次再次强调劲敌与朋友的关系:称职的敌人或对手之间往往心意相通。
敌人变成朋友,往往比朋友更可靠,朋友变成敌人,往往比敌人更凶险。有些事知道了就好,何必多说;有些人认识了就好,不必深交。
明白自己有多么重要!
4/
阿飞也笑了。
他已有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样笑过。
这一笑,使他骤然觉得自己又年轻了起来,对自己又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对人生又充满了希望。
就连那凋零的木叶,在他眼中都变得充满了生机,因为他知道在那里面还有新的生命,不久就要有新芽茁长。
他从不知道“笑”竟有这么大的力量。
他不但佩服李寻欢,也很感激他。因为一个人能使自己永保笑音,固然已很不容易,若还能让别人笑,才真正伟大!
“画蛇添足”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愚蠢得可笑。
但世人大多烦恼,岂非就因为笑得太少?
笑,就像是香水,不但能令自己芬芳,也能令别人快乐。
你若能令别人笑一笑,纵然做做愚蠢的事又何妨?
这是古龙名作《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结局,古龙自己称之为“蛇足”。我知道,这不是。在我看来,这是我读过的所有故事中,最打动我的一个故事结局。
在这个结局中,我真切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绝不是活在世上怨天尤人,而是对人生永远充满希望,用微笑照亮自己前行的路,用微笑照亮他人。在这个结局中,我明白友情和微笑的力量,这是春天的力量,是火焰和梦想的力量。
假如,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人值得你去笑一笑,你的人生就充满了色彩,就像李寻欢之于阿飞。
5/
我发现,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之流,在所谓的论述中总会引用西方那些所谓名人的观点来试图佐证自己的观点。有意思的是,这些专家、学者的论述中往往唯一的亮点就是引用的这个观点。
这就如同瓦砾堆中不慎掉入了一粒珍珠,瓦砾们七嘴八舌标榜着它们的巨大,却不知道这巨大的一堆中,唯有那粒珍珠才是精华!
想一想,挺有意思,就如同你看我这些随意的抒发和表达,真正的亮点往往也是引用的那一小部分。羞愧之余,有时候难免沮丧。可是再一想,又有几人真的拥有独立创新的观点和思想呢?还不是翻来覆去变着花样解析、重构古人的牙慧。
我这样说并不是崇尚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借此提醒自己,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就要用心把一个给人启发或善意、正向引导人的话题叙说准确,叙述清楚。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说写作也有风险,我认为真正的风险就是对文字的轻漫、对表达的不负责任,给人造成误导或情绪上的不良影响,这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有罪的。
6/
看了几个佛教故事,最让人感慨的是把头颅献给恶修道人的乾夷国王和舍身喂鸽子的萨波达国王。前者被树神救护,后者感动天帝,最终都被臣民称道拥护。
故事毕竟是故事。其实,在故事中我们既读出了舍身取义的说教,也读出了因果报应的论调,更读出了佛教本质上的偏执——普度众生,也无非一个唬人的幌子!
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迦叶破颜微笑,是因为他真正领悟了世尊拈花之举的深意,这岂是那些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合掌、打坐、吃素斋一类的信众们所能体会的。
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
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
可见,这种心领神会的微笑并不多见。又有多少人能够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心领神会呢?
实际上,即便不能心领神会,笑一笑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这就要和佛教与禅宗严格区分开来了。你可以没有任何信仰,但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最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