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波 | 一代关学尊师郑仕范

凤翔张公祠复原图

凤翔县有一处风水宝地,它位于秦雍城、北魏小城及唐代凤翔城的三角地带。这里民风淳厚,人材辈出,历史文化积淀渊源深厚,南有秦穆公饮马池遗址,宋代更是水光涟漪、竹林楼阁,史称为“南溪”,为大文豪苏轼以文会友流连忘返之地,留下南溪佳作诗词十三篇。东有《资治通鉴》记载的秦穆公赦罪赐酒慰乡民的故事发生地“野人坞”遗址,现在的“义坞堡”正是彰显这种两千多年前的德治义行之见证地。不远处还有世代传颂的秦“三良冢”。北边咫尺就是苏轼初仕凤翔时开辟的东湖。两干多年以来,这里留下不少历史名人的足迹。为这块宝地增添无限光彩。这个地方就是高王寺村郑家堡。

1968年我在瓦窑头五队支援三秋,曾去过一家养有很多盆栽花卉的老人家里去看过一种叫“夜明珠”的盆景,交谈中老人还给我讲过“洞坡”名字的由来和崖上不远处的“郑家花园”,都与郑家堡一位关中理学文化人有关。当时处在“文革”时代,我总认为这是“四旧”内容,没放在心上。

(一)百年文脉,代代相传

郑家堡郑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是凤翔明清著名的书香门第,重家教,行其德,科甲数十人。

从远祖迁徙到瓦窑头、昭明堡、仓巷等地到明天启年间的举人郑嘉善;再到清乾隆八年任四川奉节知县、因捐赠救生船、修县志,卸任后当地百姓为其树德政碑的郑王选;从清康熙年间贵州贵筑知县郑世泰(郑仕范的祖父)到两个儿子:即武生任千总的郑瑛和贡生郑琏;再到郑琏生三个儿子:长子清道光二年解元、曾任印江、安化、清溪、贵筑知县和平越知州郑仕范,次子举人任陕西吴堡、甘肃华亭县教谕郑仕楷及三子儒商郑仕丰;还有后辈吉州知州、刑部主事、山西赵城、泌源县知县的郑书玑;洛川训导、华阴学正后回乡研究医术,著有《验方心悟》一书的贡生郑琛;清光绪元年(1875年)御授文林郎,1910年回乡任凤起书院山长的举人郑书香;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科副,为陕甘总都幕僚七年,辛亥革命后任凤翔高等小学教员,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凤翔修志局总纂的郑鼎。足见郑家堡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一脉相传。

(二)为官十年,清廉直正

郑仕范曾写诗寄怀:“四十从官五十来,清贵平安卸印回”,说他贵州为官十载,补清溪, 调贵筑,升平越,兼署安化之任等史迹完满。在《凤翔县志》781页,载有清举人郑书香编写的《郑冶亭先生碑记》中:“所至革陋弊,兴学校,悬锣听讼,禁暴安良,善政累累”。  并编撰以上四地县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公论“然勤政爱民,无如郑令”。说的是在清溪、贵筑、平越、安化四县县令时修县志,改革整顿社会秩序,打击黑恶势力,保护公民正当权利,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尤其是“悬锣听讼”,我理解或是不在县衙,不在公堂,而沿街摆桌设堂,当众呜锣开庭,让人们围观和听取案情,公开判决结果,让民众现场接受法制教育。

他以“清贵平安”为做人为官之道,认为平安是上天赐予,高贵是人的追求,为政必须清明,他强调在与人交往中要树立“学吃亏”思想,在生活实践中不空谈,实事求是,心怀百姓。告退官场返回凤翔后,“在回变起矣”时,多次告戒“莫杀人”。

“同治十二年癸酉岁冬,寝疾卒,寿七旬有九。青海大臣、前凤翔知府勤伯李公慎为之志墓。陕西巡抚邵题祀乡贤。”

在任功绩,盖棺定论,郑仕范于光绪十九年崇祀“乡贤祠”。2014年,凤翔博物馆从宝鸡市文物单位收藏郑仕范墓志铭盖,上刻“皇清诰授中宪大夫 赏带花翎 ,补用知府贵州平越直隶州知州 冶亭郑公墓志铭”,落款为陕西凤翔府知府署西安府事愚弟李慎撰 ,诰授翰林院编修高岳崧书。

(关学大儒张载“四为”句  于右任手迹)

(三)关中理学,薪火传人

郑仕范为清末陕西理学家,教育家,被历代尊为一代关学宗师。《清代理学史》中说到:“清中叶,关中传继理学的有郑仕范、李元春、路德、杨树椿、贺瑞麟(贺为.关学清麓派创始人)……”

有资料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县城东关路南侧(郑家字号门侧)所立的一通郑仕范神道碑,毁于文革。推测可能就是“郑治亭先生碑”。此碑有几段文字:

“自致仕后,闭户著书,学者复接踵而来,先父因材施教,训诲不倦,前后及门人数百人,皆出仕。”

“家居数十年,不接官府,不予公事。”

“辟家塾,与二三同志,朝夕论学,教人以立品为先。尝令读《朱子全书》、《小学》、《近思录》诸书曰:“洙泗真传也”!疏族数十家,大半贫乏,为设学延师教其子弟。”

“岁稍欠,则出粟,并里中贫者,计口散给,兼施絮袄。”“凡族里逃难者,皆留家铁食之。”“家素丰,咸、同间地方多事,每有捐输,辄身为之倡。……店肆数处,悉归乌有,由此家骤败落。”

从这些文字可看出郑仕范离任返回故乡凤翔郑家堡后,做了三件大事:

1. 闭户著书,远离官府,不理公事。

2.开办私塾,深研理学,朝夕论学,诲训不倦。

3.救济贫寒,捐助财物,不惜家骤败落。

郑仕范返乡归田后,专门研究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关学理论。著作作品有:

除安化、清溪、贵筑、平越诸志外,有《春秋传注约编》、《四书小注约编》、《盛世人文集》、《三礼表》、《朱子年谱》、巜许鲁斋年谱》、《朱子约编》、《旧雨集》、《绿漪寮集》若干卷。

郑仕范回到昭明堡,于1859年在村里修了座孔子庙,根据郑氏族谱记载,修建的孔庙位于昭明堡门外北侧,占地约一亩,坐北向南,门内大殿三间,为土木结构,四周有围墙。修孔庙为了教育后代,以圣人的法则为根本,耕读传家,诗书礼家,修身齐家。在孔子思想文化的传承和感召下,昭明堡人崇德尚礼,乐善重教,数百年来,弘扬正气,抵制邪风,人才辈出。

郑仕范在《周观察芝台翁家传》中赞扬周建丰家(周家大院的儒商家族周镐之子)“教诲殷勤,皆为学中人,无市井骄奢之习。”并牢记周建丰说过“大家和气同居,譬如燎大,聚薪多则火焰盛,析得散置之,无能旺也”。强调周家能世代同心,一脉相传家风数百年,这也是关中理学的重要内容。

(四)站在民族平等立场,客观公正评说农民起义

清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农民起义波及凤翔,郑仕范亲身经历,他如实撰成《旧雨集》,为研究这段历史留下宝贵资料。

清同治前,凤翔有回民6.3万人,居住在凤翔城内沙家巷、城外麻家崖……等地,回汉杂居,民族融合,但由于清政府民族政策失败以及苛捐杂税加重、民族风俗的差异等这些社会矛盾导致这场民族斗争。郑仕范在《旧雨集》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凤翔回民在清朝官吏和地方团练屠杀下,逼上梁山起义造反的经过。他认为农民起义“询事变之由……慨之冯练之飞语,深入回之耳”,“见回不留四字驱之变也”。该书保存大量史料,作者站在民族平等和解的进步立场上,非常全面深入客观评述事件始末。

(五)郑仕范的大量著作,不但传承发展了关学理论,而且刊印这些著作的清代凤翔周正谊堂也广受世人关注,就我所知,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的刻板印刷术,在清以前凤翔仅此一家,郑仕范著作的成功刻印且在全国广泛流传,使得周正谊堂在中国出版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这更加深凤翔的文化积淀。

(六)守护家乡记忆,传承文化根脉

今日高王寺村,一派繁荣富强的新农村景象,我先后邀老同学张蛟三去郑家堡走访。得知郑家堡民众几经周折,于1987年改建破败的孔子大成殿,粉刷一新,设孔子魁星挂像于殿内。刻有“昭明”的石匾已镶嵌在本该属于它的位置上,殿前石碑,传承着昭明堡厚重的文化根脉,2014年落成的干净整洁的孔子文化广场上,一排健身器材旁围着一群玩耍的儿童,我向前问他们“这座庙是啥庙?” 两个大点的男孩说“孔子庙” ,“里边敬啥神”?没人出声了,等了一会,旁边一位背着很大书包的女孩说“孔子。”“好,很好!”几位老人正在树下谈古论今。有一位戴眼镜的老者指着堡子门原来位置说:古堡大门北侧不远处,郑氏先祖曾创建于道光年间的一座孔子庙,旁边还有一丈五尺多高的高台,传说上边有魁星楼,是郑家先辈人所建,像亭子一样,时间还早于孔子庙。

守护家乡记忆,传承文化根脉,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它关乎一个村、一个堡的村风和家教,关乎培养子孙重道德、尚礼仪、扬正气、树人品、立大志、创大业的精神源泉。做好这件事,要靠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高王寺郑家堡有一批像郑崇明这样的时代好人值得尊重敬仰。淳朴勤劳、崇德向善的郑家堡人给这一不太大的广场 增加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一件大好事!

(李江华参与修改)

END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0)

相关推荐

  • 【兰溪棹歌】柱竿山范增庙

    柱竿山范增庙 刘鑫 汪诗编号 88: 亚夫遗庙一偏崇,石像传闻毅魄雄.当日奇谋浑不用,封侯血食是何功. 原注 范增庙在苧竿山.宋·乡贡进士董纲记云:楚·范增庙,晋·天福间有石像呈异.故庙于此.水旱疾疫 ...

  • ​【温柔雨丝】| 云山道人:写在亡妻朱夏妃两周年祭日

    2020年的10月5日,是亡妻朱夏妃两周年祭日.回望时空,三十年艰难困苦的奋斗往事历历在目-- 亡妻夏妃,今年五十九岁,是郑家第三代媳妇. 上个世纪的1987年,缙云新建玻璃厂一位优秀女工引起了我的关 ...

  • 写给郑家男人的一封信,都看哭了!!!

    郑家男人每一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上孝敬父母,下疼爱子女, 可是什么苦都往自己嘴里咽, 郑家男人,辛苦了!!! 写给郑家男人的一封信: 郑家男人们, 你们都是郑家子孙, 身体里流着郑家祖先不畏辛劳 ...

  • 宋代朱熹诞生地与文山郑氏家族的关系

    作者 黄懿陆 2021年7月9日,我与省委.省政府从中国科学院引进的人才.云南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虎才一行,从广西一路考察到了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州委常委.统战部长 ...

  • 【郑家乐】迷人的春天

    迷人的春天 福清市实验小学三年五班   郑家乐 指导老师:陈秀妹 冬天悄无声息地走了,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它不像夏天那么炎热,不像秋天落叶那样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它的美是 ...

  • 身边人再多,真正靠得住的,其实就一个

    ♥ 值得一个人骄傲的,不是他拥有很多朋友,而是有朋友愿意对他用真心. -- 陈醋君 文 | 陈醋君   图片 | 来源网络 快 乐 或 者 忧 伤   -   有 我 一 直 陪 你   ◆ ◆ ◆ ...

  • 【姓氏研究】范氏历史名人

    范氏历史名人 范溶(1082-1135),字茂宽,香溪人,浚之长兄.崇宁五年(1106)进士,历司理士曹,知历阳.武康二县,权通判饶州.练熟吏事,决狱详明.三为刑官,再治邑,皆以平恕称.在澶渊日,有殴 ...

  • 只有一种人,值得你无条件去“讨好”

    文|雪落无尘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年轻时,以为朋友越多越好,都想做个人缘好的人.似乎每个认识的人都是朋友,每个朋友都是人脉. 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才知道,往往 ...

  • 周少波 | 百年家风传承人

       三岔堡最北头的王家书房巷,有一位最受乡亲们尊敬的王家四叔,三岔村老一辈人称他为"书房老四",这位四叔,做人低调,喜欢读书,一生非常注重传承家风家教.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最 ...

  • 周少波 | 雍水湖畔故乡情

    我每每从东风水库大坝走过 昔日的"哗哗"流水声响在耳畔 依稀中 故乡的轮廓就在眼前 北河滩 百亩芦苇 蛙声一片 西河滩 绿草如茵 一群牧童把牛牵 老一代所说旳"二龙戏珠& ...

  • 周少波 | 清明节忆英烈—缅怀烈士王志贤

    我的高中同桌同学王永贤是烈士王志贤的堂弟,我曾先后两次去过他家,了解有关烈士的情况.老同学说,他志贤哥于1917年生于凤翔马村鹞子凹,1946年8月26日在淳化越过敌封锁线时,不幸以身殉职.他是一位机 ...

  • 周少波 | “赵氏医苑”六代人

    庚子仲秋时节,一位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同学来我坐诊药店叙叙旧,闲谈中,提到离他家不远的六冢村街道中心路南.天主堂对面,有一处竖立着几尊关于五世名医内容石碑的"赵氏医苑". 这位老同学大 ...

  • 周少波 | 毛驴大夫传奇

    有一段岁月跌宕起伏刻骨铭心,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令人难忘. 话说古代,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演绎了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位民间医生,骑毛驴行走在阡陌陋巷,拯救生命,留下&quo ...

  • 【远方】河北《夸父的责任》作者•周兴波 主播•学与问

    作者:周兴波 主播:学与问 编辑:小鹿 夸父的责任 苦苦挽救黄昏 是因为向往黎明 尽管成为落日的背影 也是世间永不凋零的风景 拐杖化作松林 是因为要泽被后世以荫 尽管只是小小一岭 也会带来一袭凉爽的清 ...

  • 周少波 | 一座古墙传承村史

                 2020的夏收前的一天,一位年过七旬的料地村老先生周怀宝来我坐诊的药店说,他家祖藉周家门前村,很早很早时候,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去紫荆山跟庙会,站在紫荆山顶,向北看,发现一处 ...

  • 周少波 | 见证凤翔灵山六十年

    我第一次上灵山是1957年秋季,在紫荆中学上初中二年级时.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研究用一种叫"白垩土"做原料,烧制水泥.学校派我们初五九级甲班去灵山背回这种象似农村人叫做" ...

  • 周少波 | 我们心中的“南泥湾”

    群山环抱的刘家十字,是一个早被人们忘记的小山村,仲秋时节,满山的野菊花竞相开放,一丛丛,一片片,夹杂着叫不上名字的小草小花,随阵阵秋风,送来淡淡的清香.山梁上.塄坎上的密扎扎的酸枣树上,一串串红艳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