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底质会对日本对虾养殖效果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你知道吗

原文标题: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底质适应性的研究
          
作者: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蒋湘,谢妙 ,彭树锋,曾凤仙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郑静静  刘建勇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十一月刊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俗称花虾,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热带、非洲东海岸、马来西亚、日本、朝鲜、中国东南沿海等海域,是中国主要对虾养殖品种之一,日本囊对虾生长迅速、耐干露、色泽艳丽和经济价值高,深受水产品市场和养殖者欢迎,从我国南方到北方沿海各省市均有养殖,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底质在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提供营养、稳定水质和改变水环境,同时也是有益生物和底栖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场所,日本囊对虾具有潜沙习性,对底质类型有一定要求,有关底质类型影响对虾生长的研究报道较多,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展日本囊对虾幼虾底质适应性研究,以日本囊对虾台湾群体子一代为研究对象,跟踪日本囊对虾不同底质类型的生长、存活及运动行为的变化,探讨日本囊对虾对不同底质的偏好,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日本囊对虾的生活习性、改进日本囊对虾的养殖模式和优化养殖环境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与材料
实验在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南三基地开展,在循环跑道池车间放置(1×1×1)m的网框6个开展共同环境养殖,每个网框水面积1m2,气石2个,实验日本囊对虾来自台湾野生群体子一代,平均体长2.39±0.29cm、体重0.16±0.06g、腹长1.68±0.17cm。

1.2 实验设计
实验所选用底质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无底质(自然水泥底)、沙底、沙泥底,每个类型设置2个重复,底质厚度10cm,实验用的海水为自然海区海水过滤,实验过程中pH为8.1±0.3,平均水温在26±6℃,24h充氧。每天投喂2次,早上5点,下午5点,投喂班节对虾饲料1#料,根据水体情况来换水,换水量一次不超过40%,及时检查残饵情况并捞出残饵,每天根据前天的吃料情况调节投料,并记录每个组的投料量。

1.3 生长性状的测量
实验开始前随机抽取30尾对虾,测量其体长和腹节长及体重,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初始体长、腹节长及体重,每个组放虾50尾,持续养殖60天,30天统计每个试验组的体长、体重、腹节长,最后一次统计每个组的存活率、饵料系数,计算特定生长率。

存活率S(%)=N2/N1×100
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d-1)=(RW2-RW1)/T×100
式中,N1、N2分别为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虾的数量,W1,W2分别为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虾体重,T为实验持续时间。
饵料系数=摄食饵料总量/体重增长量×100%

1.4 数据分析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组合间的生长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差异显著性水平为:差异显著(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

2.结果与分析

2.1 底质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影响
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影响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30日龄时,底质对生长的影响显著密(P<0.05),无底质组显著小于沙底和沙泥底;无底质组、沙底与沙泥底组30日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68±1.10、5.65±0.73、5.88±1.30。60日龄时,底质对生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沙底与沙泥底组极显著大于无底质组,但沙底与沙泥底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3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54±0.64、5.32±0.32、5.37±0.57。

不同类型的底质会对日本对虾养殖效果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你知道吗

注:同一列各组合均值上标注相同字母为差异不显著(P>0.05),标注不同小写字母为差异显著(P<0.05),标注不同大写字母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2.2 底质对日本囊对虾存活率的影响
底质对日本囊对虾存活率影响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沙泥底>沙底>无底质,3个处理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9.95±3.55%、85.48±2.77%、55.41±2.3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底质类型间的存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沙泥底显著大于沙底,极显著大于无底质组的存活率。

不同类型的底质会对日本对虾养殖效果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你知道吗

2.3 底质对日本囊对虾饵料系数的影响
底质对日本囊对虾饵料系数影响情况如图2所示。沙泥底饵料系数最底,无底质组最高,3个组的饵料系数依次为1.52±0.11、1.71±0.14、3.57±0.2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底质类型间的饵料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沙泥底显著大于无底质,与沙底无显著差异。

不同类型的底质会对日本对虾养殖效果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你知道吗

3.讨论

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底质对对虾的生长与存活有显著影响,普遍认为有底质环境下对虾的生长与存活要显著大于无底质,臧维玲等研究5种不同底质对日本囊对虾幼虾生长和饲养效果,结果发现有底质组的生长与饲养效果要显著大于无底质组,沙泥底的存活达到89%,而无底质组的存活仅为58%;马宜山等研究结果发现无底质组的存活率为沙泥底或沙底存活率的80%,生长也明显慢于底质组;徐涵等研究4种底质类型对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影响,结果也表明不同底质类型间的存活率与生长有显著差异;Allan等指出底质对结群新对虾(Metapenaeus macleayi)的增长率是无底质组的111%-122%,显著高于无底质组,其它对相关研究结果均表明底质对对虾的生长与存活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设置3种不同的底质类型研究日本囊对虾对底质的适应性,结果得到底质对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极显著,得到结果与以上学者一致。

底质不仅可以满足日本囊对虾的潜沙习性,提供隐藏场所而躲避同类捕杀,试验中经常发现刚蜕壳不久的幼虾被残食现象,导致该组的存活率偏低;其次底质可以使水质因子变化平稳,系统稳定性更强,因而更有利于对虾养殖,再者底质的存在有利于有益生物与底栖生物的繁殖,从而增加了食物来源,提高对虾的生长与存活率,降底饵料系数。因此适宜的底质类型极大的提高养殖对虾的生长与存活率,底质的类型、厚度与颗粒大小等常常在不同养殖模式中被考虑。本研究中所用沙泥比为1:1,其中沙的直径0.5mm左右,中等颗粒,厚度为7cm,得到沙泥底存活率为89.95±3.55%,与前人研究报道有一定差异,高于臧维玲等、徐涵等日本囊对虾的研究结果,低于张沛东等、马宜山等的研究结果。由此可见,对于底栖类对虾,如日本囊对虾、中国明对虾与罗氏沼虾等,底部铺沙的类型、沙泥比、颗粒大小及铺设厚度都对其生长与存活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会随着养殖品种、养殖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个人认为沙泥底可以提供的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和更加丰富觅食对象等,底质颗粒小潜沙相对容易,足够厚度才能达到躲避天敌与栖息的效果。

底质对饵料系数影响显著,底质组的饵料系数低,无底质组高,底质组的水体中浮游生物、藻类、有机质等比无底质组高,饵料种类丰富,适合日本囊对虾的摄食生长;更重要的影响应当与其行为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研究中发现日本囊对虾白天都潜伏于底质中较少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并索饵,觅食时常缓游于水体下层,有时也游向中上层,底质组的个体摄食饵料虽没有无底质组积极,摄食频率也不如无底质组,但是底质组有较好避难场所,避免攻击行为,运动频率低,消耗少,最终促进生长能量的积累,体重增长率高;而无底质组的运动活跃,攻击行为也相对高,能耗大,蜕壳后被同类残杀的机率高很多,因而存活率会底些,导致体重增长总量底,饵料系数会偏高,个人推测这些行为特征应当是引起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
(0)

相关推荐